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7)
2023(10441)
2022(9393)
2021(8776)
2020(7488)
2019(17499)
2018(17538)
2017(33930)
2016(17901)
2015(20004)
2014(19872)
2013(19775)
2012(17960)
2011(16084)
2010(16002)
2009(14503)
2008(13939)
2007(11909)
2006(10465)
2005(9034)
作者
(51619)
(42807)
(42292)
(40404)
(27184)
(20454)
(19329)
(16975)
(16345)
(15297)
(14648)
(14173)
(13500)
(13424)
(13116)
(12991)
(12717)
(12669)
(12114)
(12065)
(10609)
(10419)
(10354)
(9784)
(9551)
(9435)
(9396)
(9308)
(8601)
(8357)
学科
(72103)
经济(72022)
管理(51392)
(48042)
(40908)
企业(40908)
方法(34211)
数学(29402)
数学方法(29034)
中国(18414)
(18003)
(17019)
(16482)
业经(15832)
地方(14802)
理论(13221)
(12546)
贸易(12538)
(12093)
农业(12041)
(11746)
(11566)
技术(11079)
环境(10769)
(10708)
财务(10642)
财务管理(10624)
(10124)
企业财务(10087)
银行(10083)
机构
大学(253464)
学院(249295)
管理(102696)
(95547)
经济(93380)
理学(89703)
理学院(88696)
管理学(86997)
管理学院(86559)
研究(82090)
中国(59527)
(54280)
科学(52374)
(43006)
(40823)
(38846)
业大(38293)
研究所(37398)
中心(36763)
财经(34984)
(34957)
北京(34449)
(33694)
师范(33306)
(31868)
农业(30316)
(30123)
(28951)
经济学(27469)
师范大学(27198)
基金
项目(177173)
科学(138733)
研究(129398)
基金(128339)
(111696)
国家(110780)
科学基金(95375)
社会(79739)
社会科(75455)
社会科学(75434)
基金项目(69073)
(68831)
自然(63308)
自然科(61843)
自然科学(61828)
自然科学基金(60696)
教育(59493)
(57880)
资助(52600)
编号(52596)
成果(42513)
重点(39113)
(38652)
(36761)
(36713)
课题(35985)
创新(34083)
科研(33941)
大学(33868)
教育部(33232)
期刊
(101826)
经济(101826)
研究(73457)
中国(45582)
学报(40359)
管理(39300)
科学(37242)
(34505)
(31219)
大学(30483)
教育(29549)
学学(28356)
农业(24267)
技术(23429)
(18277)
金融(18277)
业经(16601)
财经(16401)
经济研究(16147)
图书(14943)
(13834)
问题(13126)
理论(13015)
科技(12702)
(12431)
实践(12181)
(12181)
技术经济(12085)
(11157)
现代(11122)
共检索到357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平汉  孟涓涓  
信任一互惠关系受到个人所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本文采用一个间接信任博弈实验,分析了人际关系和互惠期望对于个体基于偏好的间接互惠行为的影响。本文验证了基于偏好的间接互惠行为的广泛存在。研究发现,社会关系导致类似"爱屋及乌"的溢出现象,可以显著增大间接互惠的水平。同时,人际关系对于间接互惠行为的影响远大于通过信息传递所表达的对互惠行为期望的影响。在我们的实验环境中,引入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正效应并没有损害关系之外他人的利益,这有利于社会总体的信任传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希  黄登仕  董占奎  
文章在一位施信者两位受信者的三节点信任博弈实验中考虑了实验被试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同时面对两位与自己关系亲疏不同的对象且身份信息不完全公开时的信任行为。研究发现当两位受信者中有一位是施信者的朋友时,信任水平明显提升,同时由于朋友身份的不完全公开,使得朋友间的亲密关系不再对陌生人形成挤出效应,而是给陌生人提供了机会和合作的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希  黄登仕  董占奎  
文章在一位施信者两位受信者的三节点信任博弈实验中考虑了实验被试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同时面对两位与自己关系亲疏不同的对象且身份信息不完全公开时的信任行为。研究发现当两位受信者中有一位是施信者的朋友时,信任水平明显提升,同时由于朋友身份的不完全公开,使得朋友间的亲密关系不再对陌生人形成挤出效应,而是给陌生人提供了机会和合作的动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文元  翟晓星  徐芳  
以归属需要理论和努力理论为基础,探究虚拟品牌社区中人际关系动机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虚拟品牌社区中,努力在人际关系动机和知识共享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人际和谐取向调节了人际关系动机和努力之间的关系;人际和谐取向对人际关系动机——努力——知识共享行为这一中介作用有调节作用,即与工具型人际和谐取向下的社区成员相比,价值观型人际和谐取向下,社区成员的努力对人际关系动机与知识共享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更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润辉  米捷  
团队中,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回报往往来自第三方而非受助者,而以直接互惠为视角的知识共享研究却不足以解释此类现象。采用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通过赋予Agent记忆、推理、决策和沟通等能力,研究受表型背叛、组织信任氛围及声誉传播机制影响下,间接互惠机制对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机理。研究发现,由于辨别者的存在,即使无条件共享者会成为绝对多数,隐藏者并不会大量侵入群体。这意味着间接互惠机制维系了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在低的组织信任氛围水平下,辨别者和隐藏者虽然能够共存,团队内的知识共享行为却没有出现。即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润辉  米捷  
团队中,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回报往往来自第三方而非受助者,而以直接互惠为视角的知识共享研究却不足以解释此类现象。采用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通过赋予Agent记忆、推理、决策和沟通等能力,研究受表型背叛、组织信任氛围及声誉传播机制影响下,间接互惠机制对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机理。研究发现,由于辨别者的存在,即使无条件共享者会成为绝对多数,隐藏者并不会大量侵入群体。这意味着间接互惠机制维系了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在低的组织信任氛围水平下,辨别者和隐藏者虽然能够共存,团队内的知识共享行为却没有出现。即使只有少数成员能观察到周围同事的知识共享行为,只要声誉信息能够有效传播,间接互惠对广泛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作用就能够发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鹏  姜广东  
本文采用的是经济学的实验研究方法,作者选择了东北财经大学120名同学作为实验样本。实验的目标是检验不同的交易角色及人际关系对交易的影响。作者赋予被调查者两种角色,即学生和商人;每种不同角色的交易对象都分为三种:陌生人、一般同学和好朋友。实验结果表明:(1)在被赋予的两种角色中,商人比学生更注重交易的盈利动机;(2)在不同的人际关系条件下,与陌生人的交易更倾向于满足利润最大化动机,而在交易中索要最高价的机会主义行为却较为少见,这与实验的设定目标有所差异。这说明总体而言,交易角色与人际关系对交易结果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义  李建标  
传统的契约理论基本上都是以自利偏好为基础,然而大量实验研究和经验证据都表明,一部分人具有社会偏好,这部分人在经济交往中,不仅仅只关心自己的物质收益,同时还关心他人的收益状况或行为动机,这一点对于人们的市场竞争、组织合作和契约治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方法考察互惠、信任等社会偏好及其作用机制对几种典型治理结构治理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社会偏好互补的治理结构可以提高治理效率,而将社会偏好挤出的治理结构却会降低治理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熠譞  张建华  李菁萍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类行为都是出于自利动机,而现实生活和大量的实验室证据表明,人们常常偏离纯粹的自利行为,互惠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行为表现。行为经济学家将互惠纳入行为模型构建,其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相对于传统经济学模型都是突出的。互惠又可进一步分为直接互惠与间接互惠。迄今,实验经济学中大量的研究致力于直接互惠,即人们用善意回报善意,用恶意回报恶意。但在更多情况下,善意或恶意的行为并不能被直接回报,反而被传递给了不相关的第三方,这便是“间接互惠”。间接互惠不仅广泛存在,并在经济互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对间接互惠的内涵和特征进行提炼,对现有文献中间接互惠的存在性证据和强度比较进行梳理,并结合理论解释对影响间接互惠的因素进行探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彪  张珣  
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娟  费方域  刘明  
实验和行为研究方法的发展使得经济学领域对于信任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本文通过汇报一个利用学生和工人作为实验参与者的经济学信任博弈实验,说明个人对于陌生人的信任存在差异和歧视。这种对于对方信任的差异甚至歧视与对方所来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信任者自身的某些背景因素(学历、参与兼职)有关。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来自平均被投资水平较高(低)地区的工人在实验中的回报水平也较高(低)。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  戈兆娇  
本研究探讨蒙汉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人际信任的相互关系,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4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蒙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人际关系水平离散程度较大,人际信任趋于中等水平。(2)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交谈行为、交际交友、异性交往、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人际信任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交谈行为、交际交友、异性交往、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人际关系总分、各维度与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相关,人际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如彬  周国华  
通过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理论的比较分析,本文从情感和利益关系契约角度,对组织间人际关系对组织合作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总结,认为组织边界人员的人际关系内在的情感反思和移情以及利益的对等原则,有利于激发个体和组织间的合作行为,降低冲突和自私性投机行为,工作之外的私人关系比工作关系具有更强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广震  李玉运  
很多大学新生因人际关系不良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甚至因交友不善而误入歧途。文章依据影响人际关系的交往频率、态度的相似性、时空接近性的心理学原理,从高校的现实出发,提出要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需要在各学科活动中渗透改善新生人际关系的内容;要积极开展团体辅导;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各项集体活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佳  张磊  
本文根据网络人际关系的性质,将国内外研究分为两类:一类认为网络人际关系是消极敌对的,另一类则认为是健康积极的。文章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网络人际关系是积极的,但须加以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