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2)
- 2023(5259)
- 2022(4350)
- 2021(3911)
- 2020(3422)
- 2019(7882)
- 2018(7525)
- 2017(15250)
- 2016(8281)
- 2015(9403)
- 2014(8921)
- 2013(8962)
- 2012(8420)
- 2011(7366)
- 2010(7206)
- 2009(6576)
- 2008(6443)
- 2007(5903)
- 2006(4932)
- 2005(4337)
- 学科
- 济(41767)
- 经济(41726)
- 方法(25616)
- 业(25306)
- 数学(24014)
- 数学方法(23920)
- 管理(23764)
- 企(18919)
- 企业(18919)
- 财(10853)
- 中国(10725)
- 农(9971)
- 贸(7634)
- 贸易(7628)
- 易(7373)
- 务(7261)
- 财务(7256)
- 财务管理(7241)
- 农业(7072)
- 企业财务(7062)
- 融(7018)
- 金融(7017)
- 业经(6996)
- 制(6529)
- 银(6247)
- 银行(6241)
- 行(5894)
- 地方(5716)
- 劳(5675)
- 劳动(5658)
- 机构
- 大学(121043)
- 学院(118103)
- 济(57079)
- 经济(56277)
- 管理(48344)
- 理学(42393)
- 理学院(42022)
- 管理学(41485)
- 管理学院(41270)
- 研究(36909)
- 中国(30265)
- 财(27031)
- 京(23952)
- 财经(22556)
- 经(20815)
- 经济学(20088)
- 科学(19213)
- 经济学院(18448)
- 中心(18226)
- 农(17715)
- 所(17357)
- 财经大学(17169)
- 江(16655)
- 业大(15705)
- 研究所(15388)
- 北京(14671)
- 商学(14127)
- 商学院(13998)
- 农业(13951)
- 融(13430)
- 基金
- 项目(80776)
- 科学(66085)
- 基金(63630)
- 研究(58299)
- 家(54555)
- 国家(54177)
- 科学基金(48133)
- 社会(40303)
- 社会科(38556)
- 社会科学(38550)
- 基金项目(33202)
- 自然(30735)
- 自然科(30142)
- 自然科学(30139)
- 自然科学基金(29657)
- 省(28895)
- 教育(27236)
- 资助(26692)
- 划(24923)
- 编号(22178)
- 部(19435)
- 国家社会(18106)
- 重点(17813)
- 成果(17786)
- 教育部(17655)
- 创(17060)
- 人文(16891)
- 发(16360)
- 大学(16254)
- 创新(16032)
共检索到171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熊瑞祥 何洋
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人际交往技能对劳动者就业概率与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个人人际交往技能越高,其就业概率与工资水平都越高。分样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越发达的地区,个人人际交往技能对其就业概率的促进作用越大;在越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人际交往技能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运动技能密集程度越低的职业中,个人人际交往技能对其工资的提升作用越大。本文结论表明,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有利于缓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就业冲击,从而兼顾"人工智能红利"与"就业"两个目标。
关键词:
人际交往技能 人工智能就业 工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谦
关键技能是个体胜任职位和自我实现的重要保障。采用招聘信息法,以劳动力市场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招聘广告为样本,发现包括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伦理道德、多元文化力、适应能力、创造力、终身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职业精神、服务精神和社交能力等在内的十五个能力属于劳动力市场需要高职学生具备的关键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企业最为需求的关键能力。此外,通过样本研究还发现,企业对不同区域、不同专业领域高职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为此,建议相关院校通过优化师资、升级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加强与市场沟通、做好差异化准备来助力高职学生对21世纪关键技能的掌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匡广璐 杨杰 张宇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ESG表现对其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ESG表现最终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正向作用。(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通过资金支持效应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技术升级效应则增加了对高学历劳动力的需求,而降低了对低学历劳动力的需求。在资金支持效应和技术升级效应共同作用下,企业对高学历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对低学历劳动力需求不显著。(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企业、污染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其ESG表现提升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正向效应更明显。(4)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ESG表现会增加非常规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而对常规低技能劳动力需求不显著。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企业ESG表现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泉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CGSS2006)的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个体外语熟练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利用劳动力搜寻理论与理性预期均衡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在使用外语的子劳动力市场中获得的工资更高。之后本文在加入有关控制变量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明瑟(Mincer)收入方程来估计外语能力对收入的回报率,发现外语能力熟练对个体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到外语能力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设计了Treatment-effects微观计量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且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重新估计了外语熟练度对个体工资的边际效应,发现外语熟练个体工资高出外语不熟练个体大约69%。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伟 谢志伟 吕有吉 韩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中老年慢性病对家庭的经济影响日益引发社会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中老年慢性病对配偶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罹患慢性病会改变其配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劳动参与概率提高2.3个百分点,劳动时长增加16.1%,劳动收入上升22.9%;从影响机制看,慢性病主要通过降低患者劳动时长、增加家庭健康支出、增加配偶照料时长等三条路径影响配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减轻群众疾病负担;健全中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应对慢性病风险冲击的能力;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除群众对慢性病问题的主要后顾之忧。
关键词:
慢性病 患者配偶 劳动供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车伟 赵文
我国当前劳动供给形势的根本变化主要体现为在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员总量相继出现下降,这些变化意味着在需求总量不减的条件下,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逐步从以就业岗位不足为特征的总量矛盾转变为就业质量不高为特征的结构性矛盾,普通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质量提高已成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应该降低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借助新兴产业优化就业结构,让高质量经济孵化出更多高质量岗位,并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工业4.0”时代,人力资本质量是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视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指标,利用北京大学CFPS2010-2018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期效应,检验留守时长和留守时机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留守经历不利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降低认知能力,负向作用于留守者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且留守时间具有“长短效应”和“早晚效应”,发生在4-12岁、长时间的留守经历,其影响强度更大。为此,应消除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制度根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最大限度规避“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的不利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冉 蒲艳萍
基于地方政府间引资竞争视角,细致考察了环境污染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度出微观个体层面的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扭曲均值约为37%。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显著加剧劳动力价格扭曲,牺牲环境质量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未提高个体劳动者经济福利。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人力资本,降低劳动生产率,同时地方政府引资竞争存在对环境标准和劳动条件的"竞次效应",导致高污染排放强度和低实际工资率并存的现象,污染企业作为环境恶化的市场主体,未能充分承担污染环境的社会成本。工具变量估计支持上述结论,在考虑不同污染指标、经济规模以及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后,结论仍然稳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污染对收入分配的实际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屈小博
劳动力市场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差异,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回报在不同就业部门、就业类型存在怎样的特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按小时工资来衡量,不同部门、类型的劳动者整体上具有相似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无论按正规与非正规部门还是按正规与非正规就业来分类,尽管相同教育阶段的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均高于非正规性,但对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教育回报均呈现递增,并且职业高中的教育回报均显著高于学历高中,在工资收入分布不同部分的教育回报与平均收入都具有相同的情形。由于正规部门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教育阶段进入门槛,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实现制度衔接,扩展劳动...
关键词:
教育回报 非正规性 劳动力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江克忠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家庭所在地村庄特征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贫困发生概率更高,而周围有高污染企业、矿产资源及属于平原区或渔村的农村家庭则相对富裕,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此外,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均有较大影响。家庭所在地、整个家庭及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地区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贫困 减贫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柴国俊 邓国营
本文利用全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抽样调查数据,分析高、低收入行业的就业选择与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并测算行业工资差异的大小及构成。结果发现,男性、211院校毕业或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入高收入行业工作,能力对行业选择与工资收入影响显著;行业工资差异高达41%,其中超过80%的差异归因于行业分割,余下差异中地区因素占主导地位;去除垄断性行业能够降低高、低收入行业工资差异与分割比重,并提升能力解释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鑫 齐秀琳 雷鸣
工头制是近代工业企业中广泛采用的管理制度,它不仅是一种劳动管理制度,更是一种劳动招聘制度。本文使用《中国工业调查报告(1933)》的行业数据,考察了工头制度对工资扭曲的影响。我们对工资扭曲指数的测算表明,近代工业行业大都存在工资向下扭曲,即工人实际工资低于其边际产品价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工头制度对工资扭曲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考虑选择性偏误和内生性偏误后该结论依然稳健。随后的机制分析显示,工头制度分割了劳动力市场,使其对工资的向上和向下扭曲发挥作用。同时,只有当工头制实施强度增大时,工头薪资才会加剧工资扭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卞世博 阎志鹏
与国外发达的股票市场不同,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而中小投资者往往无法参与IPO公司召开的线下路演。因此,网上路演则成为IPO公司向中小投资者进行推介的主要方式。网上路演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小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问答环节。文章以2004-2017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1 434家IPO公司召开的网上路演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法对网上路演问答环节中管理层"答非所问"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实证分析了管理层的"答非所问"与IPO抑价率和IPO首日流动性之间的可能关联。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的"答非所问"与IPO抑价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IPO首日流动性方面,管理层的"答非所问"的程度越高,则IPO首日流动性就会越低。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管理层的"答非所问"与IPO后公司股票的中长期表现之间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IPO网上路演是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了解IPO公司的重要渠道,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对公司进行估值;而网上路演中管理层的"答非所问"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特征,对IPO抑价率、IPO首日流动性以及IPO中长期表现都有着较好的解释能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丹丹 周世军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机器换人"令人担忧。本文经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工资与"人机替代弹性"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即随着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随后,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力工资水平;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高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则降低了劳动力工资水平。但总体上来看,工业机器人并未造成劳动力工资的普遍下降,该结论与我国整体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现实相吻合。"机器换人"现象在一些行业已经发生,因此需要科学预判、理性应对人工智能冲击,赋能劳动力转型,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雨含 陈茜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建立断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家庭生活中父代退休对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父代退休的代际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对子代女性的劳动参与、工作时长和收入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子代男性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则没有显著影响。代际经济转移和代际时间转移是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拓展了退休制度代际影响的研究,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后续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退休政策 劳动力市场表现 代际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加剧了技能溢价吗?——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微观证据
大学教育质量与劳动力市场表现——基于工资回报的分析
土地确权与农村劳动力迁移——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残疾与劳动力市场——中国城镇男性的证据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研究——来自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证据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高科技企业创业——来自工商注册信息大数据的证据
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影响——来自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证据
劳动力市场如何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来自中国省际层面的经验证据
出口贸易、流动劳动力与工资水平——来自CMDS数据的经验证据
医疗保险如何影响流动劳动力家庭消费水平?——来自北京市CMDS数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