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6)
2023(1835)
2022(1498)
2021(1511)
2020(1234)
2019(2773)
2018(2738)
2017(5452)
2016(2825)
2015(3064)
2014(3022)
2013(3100)
2012(2953)
2011(2679)
2010(2623)
2009(2391)
2008(2262)
2007(2382)
2006(2241)
2005(1861)
作者
(7994)
(6899)
(6694)
(6568)
(4337)
(3422)
(3166)
(2725)
(2602)
(2483)
(2482)
(2320)
(2250)
(2188)
(2160)
(2023)
(2019)
(1975)
(1914)
(1845)
(1751)
(1646)
(1595)
(1582)
(1578)
(1574)
(1553)
(1502)
(1375)
(1374)
学科
(12173)
经济(12043)
(6944)
管理(6864)
(6288)
企业(6288)
(5646)
方法(5148)
业经(4569)
地方(4163)
(4106)
理论(3944)
中国(3872)
社会(3614)
农业(3526)
(3381)
(2856)
企业经济(2826)
(2818)
经济理论(2778)
数学(2465)
数学方法(2440)
地方经济(1987)
教育(1947)
工作(1942)
(1720)
保障(1718)
社会保障(1718)
福利(1665)
(1624)
机构
大学(39054)
学院(38264)
管理(15230)
(15120)
经济(14740)
研究(14394)
理学(12991)
理学院(12822)
管理学(12590)
管理学院(12507)
中国(11268)
科学(8706)
(8420)
(8411)
(7777)
(7224)
(6967)
中心(6941)
研究所(6420)
农业(6271)
业大(6203)
(6087)
(5966)
师范(5921)
财经(5757)
北京(5211)
(5191)
(4962)
社会(4919)
师范大学(4851)
基金
项目(26307)
科学(20937)
研究(19666)
基金(19511)
(17157)
国家(16964)
社会(14838)
科学基金(14449)
社会科(12638)
社会科学(12630)
基金项目(10400)
(10114)
教育(8863)
自然(8760)
自然科(8561)
自然科学(8558)
(8485)
自然科学基金(8425)
编号(8054)
资助(7481)
成果(7129)
(6100)
重点(5757)
国家社会(5640)
课题(5402)
(5381)
教育部(5242)
(5171)
(5110)
(5057)
期刊
(20134)
经济(20134)
研究(12604)
中国(10868)
(8496)
学报(7241)
科学(6731)
(6461)
大学(5785)
农业(5432)
教育(5432)
学学(5393)
管理(5304)
(4344)
金融(4344)
财经(3276)
业经(3083)
(2782)
(2699)
社会(2636)
经济研究(2580)
技术(2547)
(2410)
问题(2389)
图书(2296)
农村(2129)
(2129)
业大(2068)
社会科(2055)
社会科学(2055)
共检索到64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祖校  
人行广东徐闻县支行就我国在加入世贸后,基层企业进出口的现状、遇到的困难、怎样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等问题,多次深入基层调查,咨询遍访海关、税务、财政、工商、外经、交通、港务、城市规划、商检等职能部门以及各方面人士,反复研究与探讨,撰写出《入世后我国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省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伟章  马培衢  祁春节  
近年来,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农民收入增长很快,农村社区建设蓬勃发展,这些变化直接与当地政府1998年推行的土地成片调整政策有关。本文认为,徐闻县推行的土地成片调整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三点:其一,大危机的客观环境迫使徐闻必须调整土地成片,从而把严重的干旱危机转化为发展契机;其二,土地成片调整政策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条适应性学习路径;其三,在土地成片调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推行一系列符合激励相容的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伟山  张义丰  孙锴  
区域地缘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区域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等的流动达到相互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北部湾三大经济区边缘地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研究对象,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徐闻县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关系最为密切,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关系居次,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关系最不密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徐闻县在空间上"东承、西连、北优、南进"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模式上联合海南省建立海峡经济新区、打造国际海峡城市、依托海洋资源构建海洋蓝色经济示范区、承接珠江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义丰  穆松林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发展模式是城市定位的体现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二者通过"自构"和"被构"相互作用,推动城市发展螺旋提升,城市定位与发展模式的科学准确凸显重要。地域识别是城市定位的科学依据和逻辑起点,以其为视角分析徐闻自然地域特征与发展态势,徐闻发展现状呈现典型"十字哑铃"态势,处于发展"洼地",应以琼州海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体现两岸地脉相连、文脉相近、血脉相通、经济相关、发展相促的特点。从地理学综合、系统、区域差异的视角,构建圈层扇面分析模型,科学梳理徐闻县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研究表明:①从国际、国家、省域和区域圈层,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南海北部海洋经济区、雷州半岛和海口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马培衢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系统考察,揭示出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农民自觉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有把握投资获利机会的自主发展权,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本文进而指出,农民的自主发展权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它将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投资于基础建设并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乡村的自主治理力量则制约着农村制度变迁的时效性和经济效率。而这也正是本文案例研究所蕴涵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独特的理论价值。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崔维斯·韦特  夏青  
是否从一开始按照正确的程序开展调查成为调查成功与否的分界线。对于公司中存在的舞弊欺诈行为,发现并防范舞弊行为是组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克罗尔咨询解决方案公司(Kroll Advisory Solutions)的"2012/2013全球反欺诈报告"中就提到,有67%舞弊事件的当事人都是内部人,也就是高级管理人员、资深员工或第三方机构,他们都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社会信用问题研究课题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行政和财税体制改革进程明显加快,一是行政和财税体制改革方向已经逐步倾向定位于县级层面,人民银行县支行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二是县与市的状况越来越分离,从"扩权强县"到"扩权强镇",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并已经成为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主题,改革为县支行的发展和准确定位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政府主导经济下的人民银行地位和作用得到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凤兰  徐鑫武  
《文献检索》系列直观教材使用效果良好宋凤兰,徐鑫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课教学研究会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并不断推动课程的发展,组织北京高校编写了一套文献检索系列直观教材。这种教材应用在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形式,也是文献课教材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培衢  
在系统考察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进而,文章指出农民经济自由权利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利用效率,而乡村集体行动制度供给力量则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时滞和经济效率。这也正是"徐闻实践"蕴涵的独特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这个题目有点“离经叛道”。但既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囿于传统观念的好恶而不能正确对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许多正常事物,对投机亦复如此。所谓投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从来不是个贬义词,现代经济学是如此定义的:“投机是在能够预测到将来价格变化的场合,以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通过再售出或再购入而获得利益为目的,而在现在购入或售出产品的行为。”可以说,市场经济孕育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子强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的在于构建具有内在激励约束机制的、可持续运行的社会信用环境.形成守信激励、失信受罚的社会氛围。一、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一是提高社会成员的信用意识。强化诚信的教育与宣传。发挥诚信典型的示范作用.提高社会成员对诚信(信用)的认识,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和诚信责任.使"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