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8)
2023(3805)
2022(3236)
2021(3176)
2020(2744)
2019(5986)
2018(6139)
2017(11075)
2016(6294)
2015(7327)
2014(7644)
2013(7330)
2012(7279)
2011(6324)
2010(6840)
2009(6415)
2008(6888)
2007(6589)
2006(5951)
2005(5753)
作者
(20814)
(17278)
(17045)
(16524)
(10992)
(8362)
(7822)
(6763)
(6496)
(6420)
(5980)
(5862)
(5583)
(5485)
(5470)
(5305)
(5295)
(5150)
(5105)
(4987)
(4490)
(4374)
(4220)
(4083)
(3912)
(3891)
(3822)
(3798)
(3635)
(3615)
学科
(24742)
经济(24705)
管理(23419)
(23256)
(19968)
企业(19968)
技术(11657)
方法(10053)
数学(8129)
数学方法(7809)
(7724)
中国(7308)
(7082)
(6663)
(6222)
技术管理(6102)
理论(5736)
业经(5665)
农业(5172)
(5099)
贸易(5095)
(4973)
(4752)
银行(4738)
(4565)
财务(4537)
财务管理(4516)
教学(4511)
(4436)
企业财务(4208)
机构
学院(97620)
大学(97326)
(36130)
经济(35084)
管理(34937)
研究(34443)
理学(28564)
理学院(28232)
中国(27755)
管理学(27447)
管理学院(27270)
(22535)
科学(22361)
(19180)
(17817)
(17535)
(16962)
研究所(16841)
中心(16538)
北京(14920)
业大(14705)
技术(13796)
(13698)
农业(13620)
(13572)
师范(13428)
财经(13155)
(12606)
(11973)
(11666)
基金
项目(56476)
科学(43104)
研究(41511)
基金(38600)
(34088)
国家(33779)
科学基金(28078)
社会(23977)
(22988)
社会科(22644)
社会科学(22636)
教育(19624)
基金项目(19573)
(19066)
自然(18320)
自然科(17948)
自然科学(17944)
自然科学基金(17584)
编号(17512)
资助(16930)
成果(15654)
重点(12988)
课题(12641)
(12088)
(12062)
(11871)
创新(11411)
项目编号(10910)
(10514)
计划(10430)
期刊
(46968)
经济(46968)
研究(30694)
中国(24848)
(16944)
学报(16720)
(15530)
教育(15481)
管理(15277)
科学(15160)
技术(13173)
大学(12557)
学学(11602)
农业(11553)
(9799)
金融(9799)
技术经济(7277)
财经(6949)
业经(6826)
图书(6526)
经济研究(6334)
(6104)
科技(6043)
(5944)
问题(5899)
(5824)
论坛(5824)
(5455)
统计(5249)
(5198)
共检索到164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菅雪松  
近年来,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逐步扩大,在赋能金融服务、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识别技术不完美、相关制度滞后等问题,可能威胁金融交易安全,相关难题亟待解决。存在问题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是把"双刃剑",在赋能金融科技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一是识别技术有待完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秦鸿  李泰峰  郭亨艺  许毅  
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强劲助推力。文章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人脸识别应用实践为例,探讨人脸识别与图书馆需求的结合点,重点分析人脸识别产品的考察要点、部署方案、布设经验与实施效果,以期为同行的应用提供借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涛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可区分为公共场所应用、私人场所应用与网络空间应用。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的技术应用场景形态复杂,具有法律规制上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具有技术治理手段、组织应用行为与人脸信息处理的性质属性,涉及公共利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保护及利益平衡问题。公共场所人脸识别不同于单一形态的信息处理行为,需妥当分析应用目的、应用主体、应用场所及应用手段等利益衡量的场景化因素。基于场景化的规制思路,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可区分为绝对应用场景、相对应用场景和禁止应用场景。绝对应用场景以保护重要公共利益为目的,应当综合考量公共利益保护和技术侵入程度的关系以确立技术绝对应用。相对应用场景以维护一般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为目的,规制重点在于合理确定人脸信息处理的知情同意规则。禁止应用场景是通过限定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的适用边界,以防范对公共利益或个人人格利益造成不公正损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章帆  秦宇旋  
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针对现有研究缺乏系统的分析模型和定量的指标分析现状,提出技术演化趋势、技术集群特点和技术竞争态势三维技术景观分析框架,深入挖掘和分析国际人脸识别技术,并对我国人脸识别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提出有关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晏晶  朱武刚  陈瑞华  田胜奇  
就卷烟终端配送环节,从直送户和非直送户两种配送模式下如何提高自主管控能力、更好为零售客户提供服务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卷烟配送终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贺  
人脸识别技术正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文章分析图书馆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办证的可行性,讨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虚拟读者证办理过程、服务内容、比较优势和不同模式,概述深圳图书馆虚拟读者证项目及其效益,讨论虚拟读者证实践应注意的问题,展望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其他应用场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昕昕  赵春  严张凌  
论文从分析高校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云端人脸识别技术的智慧课堂概念。通过分析智慧课堂应该具备的特征,设计了由分布式处理平台、图像处理平台、云平台和应用平台构成的智慧课堂框架。并对框架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深度学习、人脸识别和数据挖掘进行了探讨。经仿真实验证明该框架下人脸识别模块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9.43%,可以有效提高课堂考勤效率,监督教学过程,分析并管理教学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守军  
文章提出了回归表示这一新的分类方法,为了处理结构更复杂的数据,同时给出了核(非线性)回归表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回归表示和核回归表示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杰  龚涵适  
基于用户个人角度,依据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人脸识别支付用户使用意愿。结果表明:社会影响、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有直接影响;使用情境和个人创新对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其中使用情境通过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个人创新通过感知易用性间接影响使用意愿。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彭玉青  王纬华  刘璇  赵晓松  魏铭  
为了准确高效地实现人脸表情识别.提出将一种将卷积神经网络与Dense SIFT特征进行融合的混合模型,该混合模型所用的网络结构是在深度可分离的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的思想上加以改进.在通道卷积(深度卷积)与空间卷积(点卷积)分离的基础上,将MobileNet结构的点卷积部分使用多尺度卷积核,保证了提取特征的丰富细微性,更加适用于人脸表情特征提取;同时引入DenseNet结构的思想,提升了网络的性能.利用Dense SIFT的128维描述子对特征描述较丰富的优势。将其与改进的MobileNet网络在全连接层进行融合,采用Eltwise层在全连接层元素之间做比较并取最大值,以保证特征的多样性,且更具代表性.在FER2013和JAFFE人脸表情数据集上运用该混合模型,识别率可以达到73.2%和96.5%.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申小虎  韩春润  戚志如  
文章设计了以基于遮挡与干扰两类人脸伪装手段的综合型实验。实验中制备了相关的实验器具与样品,通过真实采集与仿真模拟两种手段得到了实验样本,调用了智慧警务平台"Face++"模块接口来验证识别准确率,并建立了反侦查指数进行综合评判。通过对比研究并结合现有人脸识别算法原理,该实验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现有人脸识别算法的技术局限性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超  张蓓洁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将人脸这一敏感信息置于风险之地。在自治性保护规范下,人脸识别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知情同意规则失灵、合理信赖关系失衡以及救济机制失准等制度困境。走出困境,人脸识别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可转向“倾斜保护”:采取倾斜配置权利义务的方式强化保护,一方面,保障信息主体有意义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另一方面,对信息处理者设定“受托人义务”,明确双方特殊的信任关系,提升其作为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和勤勉尽责义务;同时,救济上对信息主体以有利且便利的原则给予制度保障。如此,可恢复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下信息授受双方的实质平等,促进强弱双方的利益平衡,走向公平正义的法秩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晶  
可变精度粗糙集和相关反馈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人脸识别方法.根据可变精度粗糙集理论中属性约简的方法求出人脸的最简特征子集,不仅减少了特征空间维数也缩小问题的规模.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关反馈算法,可依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自动选取用户感兴趣的特征用于识别人脸。实验表明该识别模型在特定的应用中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天  于灵云  罗常伟  谢洪涛  张勇东  
由于现有深度人脸伪造软件通常是开源的或者被封装为APP免费分发,导致了虚假视频的泛滥。因此开展针对深度人脸伪造检测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深度人脸伪造及检测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相应的算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本文首先介绍了深度人脸伪造和其检测技术的代表性算法并给出简要分析,其中深度人脸伪造技术包括身份替换、面部重演、属性编辑、人脸生成等,检测技术包括图像级伪造检测技术和视频级伪造检测技术。然后归纳总结了常用的深度人脸伪造与检测数据集及不同算法的评估结果,最后讨论了伪造技术和其检测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期刊] 征信  [作者] 康铭  钟瑞栋  
当下,实务界对人脸识别信息法律属性的误解,导致了对人脸识别信息侵权构成要件的片面解读。大数据时代“隐私信息化”成为新形态,使得人脸识别信息在不同场景呈现出个人隐私或个人信息的属性。根据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目的将人脸识别信息的使用场景分为“对比”“分析”“识别验证”三类,在“分析”“识别验证”场景中,其个人隐私属性较强,此时加害行为表现为侵害隐私,采纳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损害后果不限于下游损失,因果关系采用“条件说”与“相当因果关系说”结合的判断方法;在“对比”场景中,其个人信息属性较强,此时加害行为表现为侵害个人信息权益,归责原则与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同上,但损害后果仅限于下游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