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
- 2023(1408)
- 2022(1171)
- 2021(1166)
- 2020(1004)
- 2019(2212)
- 2018(2318)
- 2017(4393)
- 2016(2193)
- 2015(2544)
- 2014(2559)
- 2013(2423)
- 2012(2337)
- 2011(2194)
- 2010(2165)
- 2009(2181)
- 2008(2164)
- 2007(1970)
- 2006(1829)
- 2005(1759)
- 学科
- 管理(10687)
- 业(7815)
- 济(7320)
- 经济(7307)
- 企(7164)
- 企业(7164)
- 财(4131)
- 务(3561)
- 财务(3552)
- 财务管理(3547)
- 方法(3483)
- 信息(3470)
- 企业财务(3419)
- 业经(2781)
- 数学(2607)
- 学(2569)
- 数学方法(2554)
- 理论(2406)
- 资源(2204)
- 和(1994)
- 工作(1896)
- 技术(1882)
- 化(1863)
- 税(1832)
- 环境(1778)
- 产业(1747)
- 制(1710)
- 税收(1704)
- 收(1703)
- 农(1655)
- 机构
- 大学(36369)
- 学院(34718)
- 管理(15856)
- 理学(13015)
- 理学院(12905)
- 管理学(12733)
- 管理学院(12667)
- 济(11181)
- 经济(10882)
- 研究(9622)
- 中国(8155)
- 京(7926)
- 财(6904)
- 信息(6108)
- 科学(6107)
- 中心(5673)
- 财经(5400)
- 江(5239)
- 北京(4961)
- 业大(4870)
- 经(4817)
- 所(4614)
- 州(4600)
- 图书(4586)
- 农(4406)
- 范(4404)
- 师范(4373)
- 书馆(4346)
- 图书馆(4346)
- 研究所(4036)
共检索到53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超 张蓓洁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将人脸这一敏感信息置于风险之地。在自治性保护规范下,人脸识别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着知情同意规则失灵、合理信赖关系失衡以及救济机制失准等制度困境。走出困境,人脸识别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可转向“倾斜保护”:采取倾斜配置权利义务的方式强化保护,一方面,保障信息主体有意义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另一方面,对信息处理者设定“受托人义务”,明确双方特殊的信任关系,提升其作为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和勤勉尽责义务;同时,救济上对信息主体以有利且便利的原则给予制度保障。如此,可恢复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下信息授受双方的实质平等,促进强弱双方的利益平衡,走向公平正义的法秩序。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敏感信息 信息自主 倾斜保护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其华
我国在多年的立法实践中将"可识别性"确立为个人信息的识别标准,并在个人信息的规制方面借鉴了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对直接识别个人信息与间接识别个人信息一体适用了较高标准。但我国现行立法并未对间接识别个人信息的内涵及外延作出明确阐释,从而给相关立法的适用带来了较大障碍,其成因在于法院相关认知能力的不足、既有信息处理秩序的限制与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制约。今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从间接识别个人信息的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对间接识别个人信息的识别与规制机制予以完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共 范一飞
一、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是客观事实所谓收入分配向某一主体倾斜,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中,该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收入增量及全部所得份额增长相对较快,超过其他主体。根据我们测算,1978—1990年间,国民收入中个人最终所得平均每年增长16.2%,高出同期国民收入递增速度2.2个百分点,而同期国家所得年均增长7.5%。在1990年比1978年增加的11419亿元国民收入中,国家所得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菅雪松
近年来,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金融领域应用逐步扩大,在赋能金融服务、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识别技术不完美、相关制度滞后等问题,可能威胁金融交易安全,相关难题亟待解决。存在问题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是把"双刃剑",在赋能金融科技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一是识别技术有待完善。
[期刊] 征信
[作者]
康铭 钟瑞栋
当下,实务界对人脸识别信息法律属性的误解,导致了对人脸识别信息侵权构成要件的片面解读。大数据时代“隐私信息化”成为新形态,使得人脸识别信息在不同场景呈现出个人隐私或个人信息的属性。根据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目的将人脸识别信息的使用场景分为“对比”“分析”“识别验证”三类,在“分析”“识别验证”场景中,其个人隐私属性较强,此时加害行为表现为侵害隐私,采纳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损害后果不限于下游损失,因果关系采用“条件说”与“相当因果关系说”结合的判断方法;在“对比”场景中,其个人信息属性较强,此时加害行为表现为侵害个人信息权益,归责原则与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同上,但损害后果仅限于下游损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跃进
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如何看待这种变化,不仅关系到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且会直接影响未来增长模式的选择和速度的高低. 一、走势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分析表一是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表,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近几年来,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迄今就此所做的研究,大都环绕着个人、企业和政府三大主体各自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变化而展开,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笔者以为,对于这个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经济现象,我们似应进行多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子荣
当前,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引起了全社会极大关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一势态的发展不仅是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振华
自改革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向个人倾斜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成为经济形势分析和判断中不容忽视的立论依据。目前国内理论界大多对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持全面否定态度,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甚至把其视为导致宏观失控和调控力度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尚希
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已经向个人倾斜?或者说已经过份倾斜?其倾斜的合理性如何?对此,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怎样看待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问题,直接涉及到收入政策的制订,工资制度的改革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改革,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连仲
国民收入分配并没有向个人过度倾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1996年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6.6%,居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16.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磊 单丽莎
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向个人倾斜以及如何认识这种“倾斜”,是目前我国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倾斜”的内涵和“倾斜”的价值判断标准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倾斜”仅仅是一种状态描述,而不是也不应当是对状态的评价。作者考察了“倾斜”的五种价值判断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理论界的有关论点提出了不同看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左春文
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已经10余年了。问题一出现,政府就采取措施试图扭转,但事与愿违。据统计资料,“七五”时期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6.2%、22.7%和61.1%,与“六五”时期相比,国家下降4.7个百分点,集体和个人分别上升2.1和2.6个百分点。面对这难以阻挡的倾斜之势,我们的宏观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磊 单丽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尽管理论界对这种变化已经做了许多探讨,但其结论仁智互见。比如,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向个人倾斜?“倾斜”的内涵是什么?“倾斜”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什么?等等,人们的看法仍有较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学力
近年来,在如何看待改革十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有些人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了。其依据主要是:一是认为个人收入增长太快,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二是认为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急剧下降,从1978年的近37.2%,降到1989年的22.2%,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一观点已被决策者认同,它正在影响着当前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将决定着未来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生产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过去十年国民收入总量增长和分配情况作出再分析与再判断,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