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6)
2023(8657)
2022(7184)
2021(6292)
2020(5178)
2019(11335)
2018(10968)
2017(20676)
2016(10939)
2015(11770)
2014(11447)
2013(11245)
2012(10615)
2011(9884)
2010(9890)
2009(9224)
2008(8583)
2007(7579)
2006(6974)
2005(6216)
作者
(34796)
(29501)
(29305)
(27545)
(18498)
(14133)
(12934)
(11607)
(11069)
(10318)
(10006)
(9540)
(9459)
(9113)
(8971)
(8867)
(8710)
(8620)
(8401)
(8251)
(7485)
(7111)
(6986)
(6698)
(6674)
(6566)
(6183)
(6119)
(5827)
(5718)
学科
(68670)
经济(68621)
管理(33455)
(27660)
方法(22575)
(21441)
企业(21441)
数学(20148)
数学方法(20048)
地方(16819)
(14692)
环境(14178)
中国(13102)
(12908)
地方经济(12227)
业经(11769)
(11182)
(9579)
贸易(9575)
(9239)
农业(9107)
(8856)
经济学(8247)
(8134)
资源(8005)
(7605)
产业(7586)
(7430)
(7428)
金融(7428)
机构
大学(167360)
学院(167322)
(81030)
经济(79810)
管理(62232)
研究(62167)
理学(54425)
理学院(53794)
管理学(53009)
管理学院(52724)
中国(45202)
科学(38895)
(33945)
(33902)
(32231)
(31993)
研究所(29798)
业大(28555)
中心(26891)
农业(26891)
经济学(26551)
财经(26427)
(24050)
经济学院(23811)
(23755)
(21999)
北京(20925)
科学院(20248)
(20028)
师范(19723)
基金
项目(116284)
科学(91437)
基金(87072)
(78967)
国家(78367)
研究(77339)
科学基金(66144)
社会(54101)
社会科(51448)
社会科学(51434)
基金项目(46754)
(44431)
自然(43461)
自然科(42389)
自然科学(42373)
自然科学基金(41635)
(37550)
资助(34294)
教育(33197)
编号(27443)
重点(26581)
(26208)
(25223)
(24013)
国家社会(23842)
创新(22641)
计划(22597)
科研(22568)
教育部(21259)
人文(20829)
期刊
(91228)
经济(91228)
研究(47785)
学报(31889)
(29482)
中国(28932)
科学(28613)
(23685)
大学(23309)
学学(22827)
管理(21858)
农业(19590)
经济研究(16625)
财经(14044)
业经(13048)
(12724)
金融(12724)
(12231)
问题(11925)
技术(11842)
(10264)
技术经济(9827)
资源(9189)
(8951)
商业(8520)
(8395)
世界(8335)
统计(8313)
业大(8273)
国际(8013)
共检索到243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常学礼  鲁春霞  高玉葆  
历史与现代的资料分析表明 ,科尔沁沙地的风沙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并存的农牧交错生产方式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力。耕地指数 (CI)与沙漠化程度 (DD)可用方程DD =0 3 89+4 82CI来表示 ,二者相关极显著 ,相关系数R2 为 0 92 2 (± 0 0 3 6)。人口密度对沙漠化程度的影响可用DD =0 92 7-0 0 0 41 4PD来表示 ,二者的关系较显著 ,平均关联系数为 -0 83 9(± 0 0 1 )。人口密度与沙漠化程度的负关联 ,主要是因为在研究时期内沙漠化程度呈现波动趋势 ,而并非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大 ,由此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磊   辛志杰   杜品廷   张玉芬   王琦   曹霞   赵宝平  
【目的】探究褐煤腐植酸不同施用量对科尔沁沙地风沙土土壤特性和荞麦产量的影响,为风沙土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2022年,以科尔沁沙地风沙土为改良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用褐煤腐植酸为对照(CK),设置3个褐煤腐植酸用量处理:2 t/hm~2(低量,H1)、4 t/hm~2(中量,H2)和6 t/hm~2(高量,H3),研究2020年褐煤腐植酸一次性施用后0~4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SWS)、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C、SMN)含量及荞麦产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研究土壤贮水量、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荞麦产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随机森林分析探讨了以上土壤指标对荞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与CK相比,施用褐煤腐植酸总体上提高了风沙土0~40 cm土层的贮水量,但不同褐煤腐植酸施用量对土壤贮水量的提升幅度不同。在2020-2022年,无论是在播种前、开花期还是在成熟期,4个处理中,H3处理0~4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均最高。与CK相比,施用褐煤腐植酸影响了风沙土土壤养分含量,且褐煤腐植酸不同施用量对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褐煤腐植酸一次性施用3年后(2022年),H3处理的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高于其他处理。无论是在开花期还是在成熟期,与CK相比,施用褐煤腐植酸总体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且在0~10,10~20和20~40 cm土层,H3处理SMC和SMN含量总体均最高。2020-2022年,与CK相比,施用褐煤腐植酸均提高了荞麦干物质量和产量,其中H3处理的增幅最大。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土壤速效钾、贮水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铵态氮与荞麦产量关系密切,其对荞麦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1.00%,8.60%,7.85%和6.29%。【结论】在科尔沁沙地,当施用量为4~6 t/hm~2时,褐煤腐植酸对风沙土保水增肥增产的改土作用明显,其中当褐煤腐植酸施用量为6 t/hm~2时效果最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炜  杨金恒  岳太青  
科尔沁沙地治理一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科尔沁沙地初步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历史性逆转。目前,科尔沁沙地治理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打好这场攻坚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巩固建设成果,继续推进以扩大林草植被为核心的沙地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稳定、高效的沙地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华  曹月  武晶  孙才志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从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的生物丰度指数为22.01~37.96,植被覆盖指数为25.20~45.86,水网密度指数为22.51~30.97,土地退化指数为1.47~21.06,环境质量指数为57.98~59.84,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5.28~33.25。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判断,该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常学礼  蔡明玉  李健英  张继平  
Impacts of afforestation on land use change at Xinglongzhao are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3S techniques based on remote sense data in 1975,1985,1995,and 200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xed sand dune area decreased by 39 545.77 hm2(from 45 789.74 hm2 to 6 243.97 hm2)from 1975 to 2005,and the annual chan...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华  张爱平  杨俊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可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了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结果表明,从1995-2000年5年间,科尔沁沙地的耕地增加4.87%,林地减少2.25%,草地减少0.03%,水域减少1.32%,湿地增加0.5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减少3.21%,未利用地减少8.83%;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很大,表现为大部分旗县仍维持着毁林毁草开荒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5年的1 4...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乌兰图雅  
放牧和垦殖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土地利用活动。该活动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活动强度的增大或减弱是引起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因素 ,其结果是草地和耕地面积的量变和质变 ,也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体现。文章选取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科尔沁沙地 ,以人类垦殖活动作为主线 ,以耕地面积变化作为切入点 ,对科尔沁沙地近 5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建国以来四次大规模的垦荒 ,科尔沁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集中体现为耕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和草地等其他用地面积的减少 ,具体表现则是沙地农耕北界的北跃和耕地重心的北移。文章进而分析了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人文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爱国  付志祥  王玲莉  肖凤祥  王利  范鹏辉  张建秋  
【目的】在科尔沁沙区,杨树人工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水分是本地区植物生存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为了探究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的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机制,揭示水分与杨树人工林退化的关系,为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DELTA plus XP"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测定植物(木质部)水及各潜在水源δ~(18)O值,结合自动气象站(HOBO U30-NRC)连续观测降雨量等环境和气象因子,利用同位素质量守恒多元分析方法,分析雨季和旱季杨树人工林水分利用策略。【结果】(1)雨季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旱季,雨季在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显著增加(P0.05)。(2)土壤水和植物水δ~(18)O值都高于地下水δ~(18)O值;旱季土壤水δ~(18)O值整体上比植物水δ~(18)O值低;雨季土壤水δ~(18)O值反而高于植物水δ~(18)O值。(3)杨树人工林旱季主要吸收利用13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对浅层土壤水利用较少;雨季杨树人工林除了吸收130 cm以上土壤水,还少量的吸收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结论】(1)浅层土壤水氧同位素值受到太阳辐射和降水的干扰程度较大,而深层土壤水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小。在旱季,林内各层土壤水均大于林外各层土壤水,尤其是80~170 cm土壤层更加显著,这从侧面解释了杨树在利用较深的土壤水及地下水时,会将少量水分释放到土壤表层这一现象。(2)雨季沙地杨树人工林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旱季杨树人工林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杨树人工林根系在浅层和深层土壤中均有分布,此种根系分布特征保证了杨树人工林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从而确保自身水分的生理需要,是植物应对干旱沙地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国春  赵晓明  宋晓东  孟鹏  安宇宁  徐树堂  王国晨  
班克松(Pinus banksiana)和小干松(Pinus contorta)从1990年引种到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沙地15年,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一定的速生性,长势良好。为此,1999年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开展了种源试验,通过对班克松13个种源、小干松5个种源6年的对比试验,选择出班克松最佳种源为43号、47号、49号、52号,小干松37号和38号种源相对较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华  韩士杰  宗文君  李晓兰  蒋德明  
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阶段(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密度均以一年生植物为主.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约为90和364粒/m2,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种子密度显著增加到723和8 880粒/m2.沙丘演替阶段种子密度的时间动态和土壤种子垂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动半流动沙丘无显著差异(P>0.05),固定半固定沙丘则有显著差异(P≤0.002);固定半固定沙丘的植物种子表现为持久土壤种子库类型Ⅲa,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种子密度显著下降.沙丘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与植物在地上植被中出现的频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牛亚龙  刘廷玺  段利民  王冠丽  罗艳云  
采用Field Spec4(美国ASD)的便携式光谱仪对科尔沁5种典型沙丘植被的光谱曲线进行测量,并对其特征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1)5种典型沙丘植被黄柳(Salix gordeje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麻黄(Herbal ephedrae)、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的光谱形态大致相同。根据原始光谱差异和多个光谱特征参数可以区分植被类型。"红边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冷蒿(0.99%)>小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佳华,姚凤梅  
脆弱生态环境是影响生存环境,导致环境日趋恶化的不稳定因素。本文以科尔沁沙地为例,从景观和景观生态出发,论述影响脆弱生态环境景观不稳定性的各生态等级尺度的扰动因子,即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生态位、群落生态、生态系统。同时文章认为各种干扰的实质是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分析各生态等级尺度扰动因子有助于建立景观生态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脆弱生态环境及其景观扰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葛小东  胡苏军  叶青  
借鉴Cobb-Douglas全要素生产函数,以粮食总产量为因变量,以包括年降水量等气候要素、耕地面积等经济要素和化肥施用量等技术要素在内的10项投入为自变量,构建1987年至2008年期间奈曼旗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模型。结果表明:①影响奈曼旗粮食总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农业劳动力(t=9.44,P=0.00)、年降水量(t=8.33,P=0.00)和灌溉用水量(t=6.89,P=0.00)。除农业劳动力外,其他两项因子均与水资源有关;年降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说明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倍数高于水资源投入的增长倍数,水资源的继续投入将导致粮食产出快速增长。②根据模型,农业劳动力、灌溉用水量、年降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海燕   杨制国   张胜男   黄海广   闫德仁  
【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酶活性变化过程,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流动沙地为对照(0 a),选择固沙18、34、48、56 a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样品分层采集,用于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林龄土壤酶活性变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全钾、速效氮则无明显变化。不同林龄0~2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中性蛋白酶活性随林龄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并具有明显表聚现象,蔗糖酶活性在18 a时活性最高,随后下降。林龄、土层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与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7种化学性质在前两轴累积解释土壤酶活性的76.06%,对土壤酶活性影响重要性排序为全氮>速效磷>全钾>有机质>全磷>速效钾>速效氮,全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差异的关键因子。【结论】油松人工林能有效改善沙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酶活性,并随林龄增加改善作用增强;同时人工造林56 a时,油松人工林地未出现衰退现象。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钰清   陈银萍   程红元   王旭洋   陈云   李玉强  
准确估算土壤碳储量对碳中和的实现与气候变化应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东端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基于310个位点0-100cm深土壤的有机碳数据,用不同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金法OK和回归克里金法RK)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S)进行空间插值并计算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使用平均误差(ME)、平均标准化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插值结果进行评价,结合实测SOCS验证土壤碳储量计算的最优插值方法。结果表明:1)在半干旱沙地SOCS估算中,最终进入回归预测模型的环境变量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有年积温、降水量、砂土含量和海拔,SOCS与海拔、年积温、降水量和砂土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的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显著差异,基于RK、IDW和OK计算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50.34 Tg、158.03 Tg和140.11 Tg。与实测值相比,OK低估了土壤有机碳储量,IDW高估了土壤有机碳储量,这种差异凸显了插值方法在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中的重要性;3)基于RK插值的结果最优(ME=0.208,MSE=1.211,RMSE=1.973,R~(2)=0.3706),相比于OK和IDW的插值精度分别提高了6.0%和22.4%。本研究表明在半干旱沙地RK插值仍然适用并且可以提高插值精度,能更加准确的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