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4)
- 2023(3378)
- 2022(2837)
- 2021(2795)
- 2020(2263)
- 2019(5100)
- 2018(4885)
- 2017(9226)
- 2016(5204)
- 2015(5812)
- 2014(6048)
- 2013(5697)
- 2012(5179)
- 2011(4605)
- 2010(4654)
- 2009(3943)
- 2008(4136)
- 2007(3777)
- 2006(3137)
- 2005(2989)
- 学科
- 济(15477)
- 经济(15456)
- 业(12622)
- 管理(11991)
- 企(10365)
- 企业(10365)
- 教学(8242)
- 方法(7802)
- 数学(6819)
- 数学方法(6631)
- 理论(5804)
- 学(5421)
- 财(5265)
- 学法(5105)
- 教学法(5105)
- 中国(4478)
- 制(3900)
- 务(3723)
- 财务(3715)
- 财务管理(3706)
- 企业财务(3618)
- 教育(3593)
- 银(3589)
- 农(3588)
- 银行(3583)
- 行(3422)
- 融(3365)
- 金融(3365)
- 学理(3362)
- 学理论(3362)
- 机构
- 学院(70911)
- 大学(70692)
- 研究(24332)
- 济(23825)
- 经济(23167)
- 管理(22006)
- 理学(18986)
- 理学院(18667)
- 管理学(18082)
- 管理学院(17933)
- 中国(17311)
- 科学(16662)
- 京(14859)
- 农(13632)
- 所(12997)
- 财(12642)
- 研究所(11956)
- 江(11518)
- 范(11395)
- 中心(11313)
- 业大(11191)
- 师范(11189)
- 农业(10895)
- 财经(10260)
- 技术(9937)
- 经(9424)
- 州(9306)
- 北京(9296)
- 师范大学(8876)
- 院(8823)
- 基金
- 项目(47304)
- 科学(35842)
- 研究(33263)
- 基金(32819)
- 家(29788)
- 国家(29549)
- 科学基金(24566)
- 省(19178)
- 社会(19108)
- 社会科(18089)
- 社会科学(18082)
- 教育(17776)
- 基金项目(17221)
- 自然(16914)
- 自然科(16575)
- 自然科学(16568)
- 自然科学基金(16287)
- 划(16236)
- 资助(13844)
- 编号(13010)
- 重点(11339)
- 成果(11085)
- 性(10741)
- 部(10497)
- 课题(10321)
- 创(9724)
- 大学(9629)
- 发(9407)
- 科研(9346)
- 创新(9093)
共检索到108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罗璐娇 顾晨璐
可教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相对较长的青春期和人脑惊人的可塑性是人类可教性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动物模型、脑科学实验中运用少量样本进行研究而获得的研究成果与运用于大规模教育活动的适应性等问题,使得教与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严重的偏差。目前人们对学习脑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对教学脑却研究得很少。因此,科学的教育呼唤教学脑的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可石 刘轩宇
河流往往是城市形态及其文化的起源地,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滨河区作为城市景观、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改造区域。文章就我国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为例,探讨以修复生态系统为前提的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并从游憩系统、土地利用及文脉延续等角度,对我国现代城市中的滨河区景观改造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林晓青
以安东尼绘本馆为代表的儿童图书馆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图书导读和亲子活动为特色,在儿童阅读领域开创了颇具特色的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培养了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效地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和家庭藏书在儿童绘本方面的不足,树立了儿童图书馆的品牌形象。安东尼绘本馆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模式、加强交流合作与馆员培训。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南昌
安东尼·凯利(Anthony E.Kelly)博士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教育和人力发展学院教授、教育技术项目主席,曾长期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专家,多家正式、非正式学习研究机构和教育与人力资源部项目经理。他还担任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客座教授。多种工作角色与经验使得凯利教授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较高成就,是2009-2010年度"富尔布赖特新世纪学者计划(NCS)"的获得者。他还受聘为《教育研究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教育技术研究与进展》、《学习科学杂志》等多家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或评论员。凯利教授学术研究领域广泛,目前主要致...
关键词:
设计研究 承诺空间 主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任伍 聂元贞 雷晓宁
安东尼·阿特金森(Anthony B.Atkin—son)1944年生于威尔士蒙默思卡尔莱昂,1966年获剑桥大学文学学士,1969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1967—1971年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任研究员,1971—1976年任埃塞克斯大学经济学教授,1976—1979年任伦敦大学大学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980—1992年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1992—1994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现为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明旭
经济人假设是安东尼·唐斯官僚制理论的前提基础。他认为官僚与普通人一样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此基础上他对官僚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一类官僚的行动逻辑进行了立体式的深入剖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加仙 贾玉雪
随着人类生物学研究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由生物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整合起来的新兴学科——教育神经科学应运而生。从生物学视角对学习和教育概念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在这个学科的发展中,超学科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这个学科的实质以及推进超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的小泉英明院士领导的超学科队列研究为深入探索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本期特别刊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加仙教授等对小泉英明院士的访谈,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赵月
赫尔巴特自19世纪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以来,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教育在长期的传承和实践"教育性教学"理论过程中,由于对"教育性教学"理解的偏差、学科之间的隔断与知识逻辑的断裂以及教学活动与方式的被动和盲目,造成我国教育与"教育性教学"相疏离。要使我国教育回归教育性,必须厘清"教育性教学"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整合学科联系、加强知识逻辑的内在统合,将一些有效的活动方式与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育性教学 现实观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长期以来,不少教育实践工作者对于真正的教学仍缺乏深刻全面的领会。本文通过回溯教育"善"的内涵衍化,揭示了自古代以来评判教学的视角位移,总体上呈现出从教学的目的论取向到实践伦理立场的变换,并进而考察了近代以来被视为教学理想范型的"教育性教学"命题的本意与价值,及其后来在跨文化传译与诠释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悖离。进而,从教学的"教育性"延展至"道德性"的讨论,指出当代探求真正教学意味的重点应在关注实践伦理,而其评判标准应坚持"以善致善"即目的与手段的统整性思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赫尔巴特对"无教育的教学"和"无教学的教育"作了双向否定。在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教育性教学"是一个体现着"概念重建"意图的延伸性命题。后世学者关于"教育性教学"究竟属于"教学原则"还是"教学规律"的争论,是对"教育性教学"原本内涵的误解。通过考述"教育性教学"在经由多重传译转化之后所发生的意义变迁,可以清晰地揭示出教育思想的跨文化交流可能出现的误读与变异。
关键词:
教育性教学 概念重建 标签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赫尔巴特提出人的"可塑性",核心旨趣在于批判宿命论和先验主义自由论,论证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合逻辑地导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理性。本纳通过对"可塑性"与"主动性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类实践形式的独特性:教育是一种暗含自我否定力量的实践,"教育的自我终结"恰恰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意味着受教育者内在能量的扩充,生存智慧的提升和生命自觉的实现。
关键词:
可塑性 宿命论 先验主义自由论 生命自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歌
巴特勒是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文章基于巴特勒在纽伯里图书馆期间的摇篮本采访与书目实践工作,梳理他在摇篮本领域的采选政策、馆藏建设和目录编纂成果,总结巴特勒在印刷史领域的学术思路,即将其放诸于社会文明中进行考察,形成基于文化史探究印刷的起源、书籍的传播、新学科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关键词:
巴特勒 印刷史 特色馆藏 摇篮本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凌
X.罗日叶(Xavier Roegiers)是比利时鲁万-拉-勒夫天主教大学的教授、教育学博士,同时他还任国际组织——教育和培训工程局(BIEF)的主任。这一国际组织机构的目的在于推动二十余年来已经在西方和非洲广泛传播的一种教学法——整合教学法。罗日叶教授参与过多个国际教育项目的研究,著作颇丰。代表作有《整合教学法》、《为了学习的教科书:编写、评估和使用》、《学校与评估:为了评估学生能力的情境》等等。笔者就整合教学法问题对罗日叶教授作了访谈。
关键词:
整合教学法 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百伟 陈霞
赫尔穆特·维特曼(Helmut Wittmann)博士是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文化部司长,慕尼黑大学心理学博士。维特曼博士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曾在小学、中学担任教师与校长,在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方面具有专门的研究,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100余篇。2005年11月,借维特曼博士参加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和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德教育学术研讨会"之际,笔者有幸与他进行了专业访谈,使得我们可以分享德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校长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