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2)
2023(6222)
2022(5271)
2021(4777)
2020(3950)
2019(8748)
2018(8281)
2017(15483)
2016(8559)
2015(8967)
2014(8718)
2013(8517)
2012(7899)
2011(7065)
2010(6932)
2009(6296)
2008(6001)
2007(5103)
2006(4508)
2005(3656)
作者
(27317)
(22955)
(22800)
(21172)
(14675)
(11454)
(10037)
(9051)
(8861)
(8077)
(8050)
(7874)
(7616)
(7269)
(7056)
(7054)
(6963)
(6934)
(6828)
(6788)
(5988)
(5617)
(5424)
(5343)
(5336)
(5209)
(5024)
(4976)
(4762)
(4601)
学科
(33762)
经济(33729)
管理(21337)
(21275)
方法(15513)
(15464)
企业(15464)
数学(13002)
数学方法(12918)
(10576)
地方(8959)
(8645)
农业(7851)
业经(7753)
(7535)
中国(7522)
(7469)
贸易(7467)
(7229)
环境(6658)
技术(5254)
(4591)
财务(4590)
财务管理(4586)
产业(4584)
(4564)
(4535)
企业财务(4366)
理论(4243)
地方经济(4139)
机构
学院(122266)
大学(119901)
管理(45632)
(45445)
经济(44705)
研究(44166)
理学(40561)
理学院(39954)
管理学(39162)
管理学院(38952)
科学(32394)
中国(31132)
(30375)
(25910)
业大(24900)
农业(24406)
(23698)
(23649)
研究所(22473)
中心(19658)
(18558)
(17260)
师范(16907)
农业大学(16655)
(16132)
(15884)
财经(15670)
北京(14762)
科学院(14742)
(14380)
基金
项目(93113)
科学(72836)
基金(68762)
(64024)
国家(63513)
研究(58528)
科学基金(53293)
社会(38797)
基金项目(38380)
(38354)
自然(38012)
自然科(37067)
自然科学(37053)
社会科(36853)
社会科学(36843)
自然科学基金(36413)
(31925)
资助(27333)
教育(25399)
重点(21675)
编号(20933)
(20751)
计划(20151)
(19263)
(19115)
科研(18753)
科技(18214)
创新(18068)
(17242)
(16688)
期刊
(46680)
经济(46680)
学报(28113)
研究(26728)
(25826)
科学(24702)
中国(19432)
大学(19421)
学学(19008)
农业(17638)
管理(13474)
(12415)
业经(9626)
(9592)
资源(9205)
业大(8104)
(7932)
金融(7932)
(7861)
经济研究(7524)
(7332)
科技(6907)
财经(6812)
农业大学(6808)
技术(6722)
商业(6535)
问题(6479)
(6405)
旅游(6405)
(6405)
共检索到163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俊  师长兴  张守红  张鸾  
利用1956-2007年径流—输沙序列,分期定量研究了长江上游近期主要干支流输沙变化及其原因,结果显示:①长江上游1994-2002年输沙量减少1.43亿t/a,人为减沙占91.2%,主要来自嘉陵江措施减沙;2003-2007年减沙4.50亿t/a,径流减沙占14.1%,前期持续的人类活动减沙占39.8%,三峡水库蓄水拦沙、金沙江措施减沙等新增人为减沙占46.2%。②金沙江1983-2000年输沙量增加0.48亿t/a,人为增沙占74.7%,主要是工程增沙;2001-2007年输沙量减小1.183亿t/a,全部为人为减沙,包括二滩等各型水库拦沙、水保减沙和工程增沙减少。③嘉陵江1985-1993年输沙减少0.827亿t/a,人为减沙占81.4%,主要人为减沙包括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导致的土壤减蚀和水库拦沙;1994-2007年输沙量减少1.285亿t/a,其中自然径流减沙占29.6%,前期持续人类活动减沙占42.1%,宝珠寺等新增水库拦沙和水保减沙占23.4%,另有4.9%的人为减水减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小燕  韦杰  
利用长江上游主要水文站1956~2010年输沙量数据和雨量站日降雨量时间序列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研究流域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的关系,并估算长江上游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对河流输沙量的总体贡献。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为2 362 MJ·mm/(hm2·h·a)到3 814 MJ·mm/(hm2·h·a),多年平均值为3 006MJ·mm/(hm2·h·a);各子流域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差异较大,其中乌江子流域最大,为5 055 MJ·mm/(hm2·h·a),金沙江子流域最小(1 560 MJ·mm/(hm2·h·a)),不足乌江子流域的1/3。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极值比大小嘉陵江>岷江>乌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全喜  张小峰  袁晶  
长江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是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础。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产输沙条件复杂。根据有序聚类分析法、里和海哈林法和费希尔最优分割法,对长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控制站输沙量时间序列的跃变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显著水平0.05下,长江上游在径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河流输沙量在1991年后出现了明显减小的质变过程,干流寸滩站1991~2005年年均输沙量为3.13亿t,较1953~1990年均值减小了32%,特别是2001年后输沙量减小更为显著,2002~2005年仅为2.11亿t。水库拦沙、水土保持工程减沙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长江上游输沙量时间序列出现跃变现象的主要原因,1991~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亚文  任国玉  刘志雨  吴吉东  张雷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60个国家基本、基准站1960年-2009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和干流区屏山、寸滩和宜昌3个水文控制站同期径流资料,分区域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径流量变化趋势以及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年降水量呈上升和下降趋势的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分别分布在屏山站以上流域和屏山站以下流域;屏山站以下流域和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年降水量近50年呈现下降趋势,屏山站以下流域秋季降水量的显著减少是长江上游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②整个长江上游月降水量趋势从1月-7月以上升趋势为主逐渐转变到8月-12月以下降趋势为主,且月降水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有从3月份至9份月由屏山站以下流域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师长兴  
针对一般编制输沙模数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主要基于侵蚀量加权平均绘制输沙模数图的方法。利用1956~1987年152个水文站输沙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将各水文站观测数据插补延长到同样的长度,通过侵蚀量加权空间插值制作了长江上游输沙模数分布图。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输沙模数插值结果要优于直接插值法的结果。所绘制的输沙模数图显示长江上游高产沙区主要集中于两个条带:一个是从北向南沿陇南和川滇山地延伸,另一个是从秦巴山地向东南,过川中丘陵北部,至黄陵背斜。同时,该图也揭示出在低产沙区存在局部高产沙斑块或条带;在高产沙区则存在局部低产沙斑块。充分反映了长江上游强烈的产沙空间变异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林  王振宇  秦宁生  马玉才  
利用长江上游直门达水文站1963~2001年径流量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径流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近40年来长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中以秋季径流量减少最为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夏季降水量减少、年平均气温升高和蒸发增大引起的气候干旱化趋势是造成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量是影响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夏季降水量的减少与秋季径流量的减少关系密切,而秋季径流量的减少最终影响到了年径流量的减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志雄  肖莺  
利用长江上游流域5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逐年、四季Z指数及区域旱涝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站Z指数旱涝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区域旱涝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典型旱涝年的确定及旱涝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Z指数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区域旱涝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变化,作为长江上游流域旱涝指标比较合理;(2)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及四季的干旱指数与雨涝指数基本呈反位相特征;(3)长江上游流域四季旱涝与500hPa高度场分布形势有密切关系,除冬季旱涝与海温场关系较弱外,春、夏、秋季旱涝均与海温场关系密切。研究结论对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红艳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测定了采自3个地理位置(宜宾、江津、思南)共45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所有个体913 bp序列中检测到22个变异位点,45尾个体中发现26种单倍型。中华沙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较低(0.00365),而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较高(0.986)。中性检验Fu′sFs值为-9.49536(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楠  高吉喜  苏德毕力格  罗遵兰  李岱青  
基于1∶10万的1980、200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采用转移概率矩阵和地形-面积频度方法,分析了1980~2005年长江上游地区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1980~2000年,草地、林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变化趋势与2000~2005年相反。后5 a,可能由于退耕的土地出现反弹现象增多,草地和林地面积出现缩减而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两个分析时段主要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趋势类似,包括农业用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林地向农业用地的转化以及草地向裸地的转化。2)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区而林地、草地则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区。低海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波  陈刘强  周森  张天宇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长江上游重庆段的年径流量持续减少。首先利用MASH移动窗口滑动平均法分析重庆市长江干流寸滩、北碚和武隆3个主要水文站的径流变化特征,然后运用弹性系数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径流模拟,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1961~1990年)相比较,影响评价期(1991~2011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3个水文站年径流减少量的贡献率分别约为25.2%~35.2%和64.8%~74.8%。(2)气候变化对月径流量的影响幅度有限,导致7月汛期径流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8~10月的径流量普遍减少;人类活动对月径流量影响明显,导致7月份实际径流量减少,并进一步加剧了8~10月径流量减少的幅度。(3)两种方法都指示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定量阐明径流变化的成因有助于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协调重庆市以及长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军  王渺林  
研究长江洪水和水资源问题,对于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以长江上游流域16个主要控制站径流观测数据为基础,对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金沙江流域径流微弱增加外,其他流域径流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岷江流域高场、横江流域横江、沱江流域李家湾、嘉陵江流域小河坝、武胜、北碚等站的径流显著减少,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寸滩站径流则微弱减少。针对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量的变化影响,建立大尺度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将模型应用于长江上游的7个区间,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最后应用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定量识别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长江上游寸滩站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纪平  
为了克服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建立了一个关于城镇化率-人均GDP的修正Logistic模型,对全国2005~2008年省际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估计了长江上游地区四省市城镇化路径。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的城镇化在人均GDP达到2.9万元左右时出现拐点,在拐点之前城镇化水平加速上升,拐点之后开始减速上升;四省市城镇化之间差距也相应在拐点处由发散转变为收敛趋势,并在较高水平上步伐趋于一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辉伍  王涵  高天珩  董微微  吕浩  陈大庆  段辛斌  
为探究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2011—2015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通过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宜昌鳅鮀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5年累计335 d的调查中,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鱼卵出现天数为135 d,共采集到鱼卵1 492粒,估算出采样期间江津断面宜昌鳅鱼卵径流量分别为7.18×107粒、5.54×107粒、2.62×107粒、9.85×107粒和14.11×107粒,是长江上游主要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之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凌琪  熊立华  江聪  张洪刚  
为了深入分析气温对长江上游年径流的影响和解释青藏高原冰川融水再冻结现象的物理机制,采用对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简称GAMLSS)建立控制因素降水、气温、ATD与年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在GAMLSS框架下,气温影响因子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一种是直接采用气温,另一种是采取ATD指数(累积气温亏损值)。通过比较不同解释变量组合下的GAMLSS模型,进而研究气温对长江上游巴塘站1960~2012年的年径流影响。结果表明:基于ATD的回归模型,在年径流序列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假设的条件下拟合效果最优。与气温值相比,ATD指数能更有效地解释长江上游径流变化的特征和冰川产流的物理机制。研究成果对长江上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向峰  李君轶  杜浩  盖帅帅  方冬冬  危起伟  
为了解长江上游江安段鱼类繁殖状况,于2022年4—5月在该江段采用底层采卵网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卵使用解剖镜观察分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鱼类在江安段繁殖,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监测期间,S1和S2位点出现4次产卵高峰,S3位点出现5次产卵高峰,估算通过江安段的鱼卵总径流量为3.94×10~8粒。冗余分析显示,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流速和流量等环境因子对鱼类产卵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江安段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鱼类早期资源规模较大,但多样性较为贫乏,长江鲟、胭脂鱼以及岩原鲤并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同时,流量的增减对鱼类的自然繁殖活动有刺激作用。建议继续科学适宜地开展增殖放流,并开展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研究,以满足长江上游鱼类繁殖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