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7)
- 2023(9580)
- 2022(7996)
- 2021(7190)
- 2020(5926)
- 2019(12954)
- 2018(12319)
- 2017(23512)
- 2016(13053)
- 2015(13759)
- 2014(13613)
- 2013(13276)
- 2012(12389)
- 2011(11255)
- 2010(11128)
- 2009(9878)
- 2008(9948)
- 2007(8642)
- 2006(7405)
- 2005(6508)
- 学科
- 济(54062)
- 经济(53996)
- 管理(34265)
- 业(33114)
- 企(25719)
- 企业(25719)
- 方法(23554)
- 数学(20949)
- 数学方法(20712)
- 学(14948)
- 农(13564)
- 地方(13452)
- 中国(12857)
- 财(12728)
- 业经(10727)
- 贸(10361)
- 贸易(10360)
- 易(10023)
- 农业(9560)
- 环境(8797)
- 融(8722)
- 金融(8720)
- 制(8669)
- 技术(8466)
- 地方经济(8379)
- 银(8027)
- 务(8020)
- 财务(8013)
- 财务管理(8000)
- 银行(7977)
- 机构
- 大学(191669)
- 学院(189148)
- 济(74332)
- 经济(72944)
- 研究(71005)
- 管理(68020)
- 理学(60419)
- 理学院(59552)
- 管理学(58297)
- 管理学院(57942)
- 中国(49472)
- 科学(49010)
- 农(43445)
- 京(39524)
- 所(38468)
- 研究所(36127)
- 业大(35094)
- 农业(35084)
- 财(32012)
- 中心(30740)
- 江(27375)
- 财经(26820)
- 范(25755)
- 院(25641)
- 师范(25311)
- 经(24627)
- 北京(23814)
- 经济学(23568)
- 农业大学(23067)
- 科学院(22491)
- 基金
- 项目(140585)
- 科学(110408)
- 基金(104380)
- 家(96650)
- 国家(95907)
- 研究(91826)
- 科学基金(79677)
- 社会(60353)
- 社会科(57330)
- 社会科学(57312)
- 基金项目(55863)
- 自然(54818)
- 省(54342)
- 自然科(53607)
- 自然科学(53582)
- 自然科学基金(52644)
- 划(47884)
- 教育(41584)
- 资助(41510)
- 编号(33109)
- 重点(33093)
- 部(30701)
- 发(30643)
- 计划(29548)
- 创(29544)
- 科研(28207)
- 创新(27827)
- 国家社会(26148)
- 科技(26073)
- 成果(25751)
共检索到260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建忠 陈作志 许友伟 徐姗楠 黄梓荣 李纯厚
根据2015—2016年间对大亚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1种,隶属14目、53科、84属。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占绝对优势(54.20%),其次是鳗鲡目(Agunilliformes)和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均占9.92%。种类数具明显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69种;春季最低,32种。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主要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斑(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小型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季节变化上,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516~1.998,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494~0.869,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230~3.777,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水深是影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上,海湾中部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高于沿岸海域。与历史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娜娜 董丽娜 李永振 艾红 李夏 陈国宝 史赟荣
根据20世纪80年代起大亚湾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其中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为本文首次提出。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22目94科206属,以鲈形目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4.27、9.36、14.55),(2.19、3.4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梅春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昝肖肖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共捕获鱼类50种,隶属8目,28科,42属;秋、冬季鱼类的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平均网获质量为每网865.29~5173.71g,平均网获尾数为每网111~717ind。秋、冬季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主要由暖温性和暖水性的季节洄游种变为地域性的暖温性和冷温性种,仅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秋、冬季的共有优势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08~3.25,多样性指数(H′)变...
关键词:
胶州湾 鱼类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泽 李玉龙 王文波 段妍 柴雨 王小林 董婧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利用2009年1月、2008年4月和9月兴化湾海域(位于福建省沿海中段)鱼类学调查资料,研究兴化湾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种类数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当地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次调查中,共鉴定鱼类123种,其中1月47种、4月48种和9月81种。鲈形目种类有51个,占总种类数的41.46%。1月、4月和9月,鱼类质量H′值分别为2.59、1.78和2.65,尾数H′值分别为2.84、2.42和2.42,其中质量H′值的季节变化特征与种类数相同,而尾数H′值冬季最高。1月鱼类的尾数多样性仅与种类数相关(r=0.69,P=0.0145);4月尾数H′仅与尾数密度相...
关键词:
兴化湾 鱼类 多样性 种类组成 季节更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巍 薛莹 任一平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并通过构建GAM模型分析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共有鱼类96种,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其中Δ+的理论平均值为79.5,而Λ+的理论平均值为200.6。两个分类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海州湾海域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和环境因子的差异有关。通过GAM模型分析发现,水深和底层溶氧对Δ+具有显著影响,而水深、底层溶氧、底层水温和月份则是影响Λ+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比较中国近海不同纬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龙山 王燕平 李渊 张静 高天翔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其鱼类物种组成,计算了该海域的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以及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并对东山湾海域物种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东山湾共记录鱼类114种,分属15目57科87属,以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分类阶元包涵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中,其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0、5.40、7.60)、(1.42、2.00)和(1.41),均低于东海陆架区、大亚湾、东沙群岛,说明东山湾海域的鱼类多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逄志伟 徐宾铎 陈学刚 任一平
根据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捕获虾类共17种,隶属于6科15属。虾类相对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月间变化,9月、10月、6月资源量较高,平均网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223.9~3 422.9 g/h,平均网获尾数为41~1 608 ind/h;优势种组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月间变化,全年的优势种为鹰爪虾(Trachysalambra curvirostr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
关键词:
胶州湾 虾类 群落结构 种类多样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郑亮 李凡 吕振波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倩 刘淑德 唐衍力 董秀强 赵伟 奉杰 于梦杰
为了解山东琵琶岛海域人工鱼礁区鱼类群落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富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因子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基于12个功能性状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鱼礁区鱼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对照区仅功能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离散度指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功能丰富度与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功能均匀度与物种数和Pielou均匀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群落特征加权平均数指数(CWM)表明,鱼类群落优势性状组成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透明度和无机氮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而酸碱度、无机氮、溶解氧和透明度则对功能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鱼类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但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在解释鱼类群落差异时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肖 韩志强 王依昕 徐衡 郑伟 王凤丽 胡成业 李良 水柏年
基于2012年5、8和10月对唐山湾海域进行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及群落ABC曲线等分析方法,对3个季节渔业资源现状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渔获物中共有海洋动物59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17种,贝类7种,棘皮动物4种,头足类3种,多毛类1种;春季捕获35种渔获物,夏季36种,秋季37种;春季平均渔获率(质量)为3.50 kg/h,夏季为13.68 kg/h,秋季为16.99 kg/h。研究表明:(1)渔获率及其组成季节差异明显。在生物量上,春季以头足类为主,鱼类与甲壳类次之;夏季甲壳类为主,鱼类次之;秋季鱼类为主,甲壳类次之。(2)渔获率空间分布季...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生物多样性 种类组成 唐山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长春
根据2008年福建海区三沙湾春季和秋季两个季度月鱼类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福建三沙湾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类型特点。结果表明:渔获鱼类经鉴定共有94种,其中,软骨鱼类的须鲨目、鲼形目和电鳐目各1种;硬骨鱼类的鲈形目最多,47种,其次鲱形目10种,鲽形目9种。以暖水性种类为主,占总种数70.2%,具有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特征。从种类重量和数量组成看,整个调查港湾以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种类为主,优势种为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 ilaevis)、硬头鲻(Mugil strongylocephal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 blyo...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福建三沙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振波 李凡 曲业兵 张焕君 徐炳庆 王田田
为了解夏季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根据2010年6月、7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种,全部为硬骨鱼类,隶属于7目、21科、32属。6月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7月为矛尾虾虎鱼、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和斑尾刺虾虎鱼。7月调查鱼类生物量和丰度均较6月大幅增加,分别由3.6kg/h和459ind./h增加到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张汉华 李纯厚 王雪辉 贾晓平
利用1984~1985年4个航次、1987年2个航次和2004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对不同时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相似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方面,表现为:(1)种类数下降,丰富度大幅降低,群落趋向简单化;1987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而2004年站均出现种数仅为7.6种/站,最高仅为14种/站。(2)种类更替明显,在过去的20年间,几乎完成了整个群落的演替;1984~1985年,大型底栖动物出现98种,软体动物31种,节肢动物3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捷 李新辉 贾晓平 李跃飞 何美峰 谭细畅 王超 蒋万祥
2005-2008年对珠江下游西江江段6个采样点进行鱼类多样性调查,共采集鱼类96种,隶属于13目29科75属,辐斑虫纹东方鲀(Takifugu vermicularis)、南方波鱼(Rasbora steineri)、西江鲇(Silurus gilberti)等8种为西江新记录鱼类。西江鱼类群落多度大于1%的种类有17种,前5位依次是鲮(Cirrhina molitorella)、(Hmiculter leucisxu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
关键词:
西江 鱼类群落 多样性 个体生态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