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5)
2023(13904)
2022(11747)
2021(11101)
2020(8985)
2019(20744)
2018(20338)
2017(39275)
2016(20624)
2015(23145)
2014(22985)
2013(22676)
2012(20659)
2011(18570)
2010(18716)
2009(17568)
2008(15977)
2007(14014)
2006(12264)
2005(10410)
作者
(58053)
(48075)
(47553)
(45435)
(30308)
(22982)
(21767)
(18804)
(18364)
(16986)
(16476)
(16057)
(14979)
(14937)
(14809)
(14483)
(14173)
(14025)
(13643)
(13584)
(11784)
(11699)
(11502)
(11065)
(10877)
(10647)
(10593)
(10526)
(9640)
(9438)
学科
(80791)
经济(80698)
(59562)
管理(57075)
(47167)
企业(47167)
方法(35243)
(31405)
数学(30274)
数学方法(29940)
中国(27088)
(26610)
金融(26609)
(24792)
银行(24754)
(23899)
(21659)
业经(21469)
农业(21031)
(19684)
地方(18808)
(18246)
理论(14802)
(14512)
财务(14450)
财务管理(14425)
企业财务(13756)
(13723)
贸易(13708)
(13342)
机构
大学(289001)
学院(288326)
管理(116480)
(113346)
经济(110722)
理学(101297)
理学院(100237)
管理学(98658)
管理学院(98140)
研究(93183)
中国(74623)
(60024)
科学(56921)
(51889)
(47010)
(44892)
中心(44705)
业大(42632)
财经(42353)
研究所(41109)
(40240)
(38811)
(38581)
师范(38495)
北京(37658)
农业(35648)
经济学(34552)
(34070)
(33559)
财经大学(31689)
基金
项目(201305)
科学(158563)
研究(151071)
基金(145918)
(125580)
国家(124439)
科学基金(107624)
社会(95608)
社会科(90382)
社会科学(90361)
(78937)
基金项目(78088)
自然(68416)
教育(68334)
自然科(66796)
自然科学(66785)
自然科学基金(65561)
(65516)
编号(62784)
资助(58754)
成果(50955)
重点(44392)
(44131)
(43117)
课题(42159)
(42133)
创新(39159)
国家社会(38930)
项目编号(38638)
教育部(38300)
期刊
(123809)
经济(123809)
研究(84532)
中国(52945)
(47115)
学报(44887)
科学(41551)
管理(39546)
(37827)
(37819)
金融(37819)
大学(34646)
学学(32578)
教育(32072)
农业(31584)
技术(22917)
业经(22586)
财经(20108)
经济研究(18794)
(17073)
问题(15836)
图书(15809)
理论(15361)
实践(14298)
(14298)
(14138)
科技(13819)
(13361)
现代(13007)
技术经济(12823)
共检索到416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美   陈兴贵  
传统村落因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一个具有明显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社会文化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之地和农耕文明史的缩影。作为村落中的“特殊类型”,传统村落是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践基地。各领域研究者从各自学科的理论、方法和角度,围绕各种主题,对传统村落展开多维阐释和分析。遵循人类学研究小型社会的学术传统、学科理念和方法,未来的传统村落研究应坚持历史性文献研究与共时性田野调查相互贯通、静态修复保护探讨与动态活化利用认识相得益彰、传统村落特殊性讨论与中国乡村普遍性思考有机统一、村民主位经验阐释与研究者客位学理分析并重融合、微观社会文化专题研讨与宏观区域文化生态整体研究互相关联等视角,方能更好地探究传统村落本质及其保护利用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史玉丁  
作为传统村落的重要标志,传统村落文化在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中,政策文本和产业支撑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法理困境与政策缺失、物质保护与文化缺失、外来关注与内生缺失的问题。从发展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改善、参与、赋权和可持续,这4个核心理念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可通过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生存载体、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的参与机制、厘清传统村落文化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活化的持续性,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最终达到传统村落文化与乡村系统发展之间的协同与共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许多省市县政府已把发展旅游作为很多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大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旅游在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面临着自然衰退、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许多省市县政府已把发展旅游作为很多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大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旅游在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面临着自然衰退、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许多省市县政府已把发展旅游作为很多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大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旅游在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面临着自然衰退、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续丹  
经济落后的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帮扶对象,一直被全社会所关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传统村落开发相继出现了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拉动无力的困境,通过深度融合传统村落所蕴含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创新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精准扶贫模式,可以有效破解当前困境,确保传统村落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最后胜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晋媛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和现代人类乡愁记忆的共同载体,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顺应新形势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实行保护前提条件下的旅游开发不失为一条破题之路。以往的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多集中于产业路径、开发模式、空间保护、社区参与、产品设计等角度,文化角度涉及的不多,而古村落的魅力恰在于其蕴含乡风民俗的特色乡土文化,因此文章从民俗学视角将传统古村落文化中民俗事象、俗民群体、民俗传承纳入研究范围,在地化开展山西省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主体、发展环境、产品文化创意和市场联动的共生模式动力机制研究,并针对当前山西省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度低、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参与性不充分及旅游市场链条延展不够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非  吴晓蓉  
现代社会朝着越来越深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教育人类学在此过程中逐渐与技术交叉、融合,发生了很多变化。目前学界就技术与教育人类学的关系尚缺乏系统的分析。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对象和理论建构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了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中的技术角色经历了从辅助到拓展、从隐匿到凸显的过程;研究对象技术化特征明显,从电化教育、网络教育到智慧教育,生发出了新的教育人类学研究问题;而在理论构建上,应用了科技人类学理论,却缺乏针对技术时代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构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萍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设对留住乡愁、留存根系文化意义重大,数字技术给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设带来新机遇。传统村落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在政策、文化、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多方面问题,包括文化资源碎片化、数字技术单极化、村民主体边缘化等内部问题和法律法规缺位、监管乏力,顶层设计缺乏、协调不畅,规范标准滞后、共享困难等外部障碍。因而,传统村落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有待加快立法、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标准先行、吸纳村民参与、平衡技术文化,从而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播提供数字资源基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爽  
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8年年会"流动与融合:教育人类学的探索"专题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得到了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界的积极响应,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全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42位专家学者和10余位研究生出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谷凯丽  徐伟  李磊  周鹏  朱珍华  
多数传统村落居住条件差,已不适应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运用田野调查法对鄂西45个传统村落进行走访和调查,从满意度方面对居民需求进行系统和量化研究。将影响传统村落居住满意度的目标层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准则层,在此基础上确立9项指标和30个影响因子,形成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分析影响居住满意度的要素。多要素的评价体系为了解传统村落居民满意度提供量化方法,为传统村落及与环境改造提供实践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陈红燕  
自20世纪中叶起,教育人类学在德国业已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教育人类学具有开放性与"大陆性"特征,并以人类自我形象为核心议题。在全球化进程背景下,教育人类学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反思德国先后经历的哲学、现象学以及整合取向的三种教育人类学的传统范式,历史文化取向的出现为教育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展望未来,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将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注重交叉学科与跨学科、交叉文化与跨文化,以及把人文艺术教育作为研究重点等特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鲜鲜   何发   张大鹏   杨灿灿   陈智慧   张婷   黄丹妮  
选取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传统村落演化差异性并探究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村落差异明显。淮河流域经历“萌芽期—雏形期—形成期—饱和期—平缓期”,传统村落以农耕生活方式平稳发展。长江流域经历“萌芽期—雏形期—发展期—转变期—鼎盛期”,传统村落以经商生活方式迅速发展;(2)在空间维度,传统村落重心迁移路径均为由北向南,但空间格局特征差异性显著。淮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聚集在耕地密集的淮河北岸但聚集度较低,分布聚集度先减小后增加。长江流域传统村落显著聚集在长江南岸,分布聚集度持续增加;(3)两流域内传统村落均主要分布在低海拔、低坡度、邻水系及气候适宜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长江流域传统村落受高程影响程度高于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内现存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地均GDP和人口密度影响程度高于淮河流域内传统村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火陈晨   李广斌   嵇淋   王勇  
单一的政府保护模式力有不逮,且易忽视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与作用,使得建筑遗产保护行动市场参与不足。文章引入产权强度理论,从制度强度、行为强度、关系强度三维度建立分析框架,并以苏州市传统村落为例,提出“以股强保”“以换求保”“以租维保”3种不同的市场化保护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伯华   易韵   窦银娣   李萍萍  
当前,传统村落地域空间系统呈空心化态势,而三生融合作为地域空间系统发展的优良状态,其融合过程也是空心化问题治理的过程。探索典型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达到“三生”融合的驱动因素和驱动过程,可为传统村落空心化治理提供借鉴思路。基于此,论文从实践论的角度对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三生”融合的概念进行定义,以湖南德夯苗寨为例,依托扎根理论对影响传统村落“三生”融合的相关变量进行解构,再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三生”融合的动力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生态子系统是“三生”融合的本底基础,包括人化生态实践和原始生态实践两条回路;(2)生产子系统是“三生”融合的物质动力,囊括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创新和旅游生产阻力三条回路;(3)生活子系统是“三生”融合的关键保障,由物质生活实践、精神生活实践和制度生活建设互动三条回路组成;(4)生态保护限制了生产和生活的无序扩张,生态产品打造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居民生活实践又反促旅游生产创新和生态保护,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功能叠加。总结其地域系统在多重因果键和因果回路循环下达到“三生”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式,可为同类型传统村落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