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2)
2023(8660)
2022(7103)
2021(6467)
2020(5110)
2019(10671)
2018(10800)
2017(19603)
2016(10816)
2015(11638)
2014(11280)
2013(10339)
2012(9169)
2011(8385)
2010(8511)
2009(8036)
2008(7388)
2007(6594)
2006(5839)
2005(5145)
作者
(29893)
(24825)
(24735)
(23551)
(15407)
(11836)
(11279)
(9649)
(9412)
(8629)
(8416)
(8350)
(7884)
(7730)
(7665)
(7659)
(7449)
(7312)
(7297)
(6874)
(6271)
(6101)
(5937)
(5723)
(5595)
(5542)
(5469)
(5275)
(5051)
(4993)
学科
(38919)
经济(38870)
管理(30804)
(22781)
(18594)
企业(18594)
地方(13192)
(12731)
环境(11600)
方法(11501)
中国(11319)
(10852)
业经(9735)
(9365)
数学(9324)
数学方法(9197)
(9193)
(8303)
农业(8128)
地方经济(8013)
(7363)
理论(7339)
(7222)
(6828)
金融(6820)
(6553)
银行(6535)
生态(6469)
(6341)
(6316)
机构
学院(143472)
大学(138031)
(50986)
研究(50885)
管理(50750)
经济(49675)
理学(43413)
理学院(42859)
管理学(41919)
管理学院(41671)
中国(37697)
科学(33573)
(29498)
(25576)
(25414)
(24137)
研究所(23515)
中心(23344)
(22397)
业大(21791)
(21095)
师范(20849)
农业(19815)
(19463)
财经(18767)
(18083)
北京(18046)
技术(17997)
(16857)
师范大学(16401)
基金
项目(101561)
科学(79909)
研究(75979)
基金(71036)
(63056)
国家(62561)
科学基金(52950)
社会(47548)
社会科(44892)
社会科学(44883)
(42274)
基金项目(37239)
(35292)
教育(34355)
自然(32982)
自然科(32071)
自然科学(32060)
编号(32000)
自然科学基金(31414)
资助(27131)
成果(25491)
重点(23996)
(23619)
课题(23152)
(21353)
(20689)
创新(20015)
国家社会(19683)
(19418)
科研(19030)
期刊
(62622)
经济(62622)
研究(38683)
中国(30470)
学报(24343)
(24147)
科学(22042)
教育(19747)
(18337)
管理(18014)
大学(17746)
学学(16877)
农业(16771)
业经(12741)
技术(12051)
(11168)
金融(11168)
经济研究(9794)
财经(8496)
资源(8486)
(8193)
(8068)
科技(7419)
(7397)
问题(7351)
职业(7230)
商业(6619)
图书(6517)
(6352)
论坛(6352)
共检索到211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超  
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危,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生态治理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它能够成功破解生态格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塑生态秩序,推动生态治理的创新发展。在精确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于生态治理价值的基础上,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寻找应对措施:聚焦生态危机,探寻治理路径;构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推进整体发展;重塑生态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担当;深化绿色发展,共建美好生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军   刘登辉   陈学琴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及中国千年绝对贫困的消除,全球减贫事业进入新阶段。但世纪疫情、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全球减贫治理陷入多重困境。具体表现在:动力维度上,全球发展受阻导致减贫动力不足和赤字增长;制度维度上,新矛盾新挑战凸显边际效益递减下的“贫穷陷阱”和减贫机制失灵;空间维度上,社会动荡和信任赤字交织加剧全球减贫治理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新型治理观,为全球减贫实践提供了更具时代性与世界性的思想支撑和实践蓝图。据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凝聚减贫合力,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革新减贫机制,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以打造减贫责任共同体,从而推动全球减贫治理走出困境并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悦  于潇  
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课题,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实践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后巴黎时代,美国一系列"去气候化"行动使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新兴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先后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经历了四重角色的转换。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中国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转型提供新思路,通过提供国际气候治理的制度增量供给、构造新型气候援助体系等方式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转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建武  韩平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存和竞争将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情况下,两者只有携手合作才能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世界"一球两制"的共处与竞争,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共处和竞争。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两制"关系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谢非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发展实践提出,凝聚着中国人的古今智慧。其追寻公平正义、协同发展、文化多元和责任共担的价值取向很好地体现于反贫困实践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审视教育反贫困,可以发现,受教育是贫困者追求公平正义的起点和提升促进协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贫困地区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媒介,也是贫困者实现分享社会繁荣和共担发展责任的手段。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审视教育反贫困,建议从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方面,构建教育反贫困的多维共同体,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反贫困实践路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王胜男  
进入21世纪,一些发达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开始盛行,导致贸易摩擦不断、经济发展失序、政治对立丛生、安全问题频发等全球化困境与全球治理的失衡。全球化挫折与全球治理困境正在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了中国的全球化认识观与全球治理观已经形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旻   王慧泽   陈晓煜  
自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理论产生以来,国际终身教育的关注点逐渐从“生存”转向“发展”,从“福利社会”转向“和谐社会”,从“公共利益”转向“共同利益”,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旨在实现“利益共同体”,推动个体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终身教育的利益共同体由正规、非正规以及非正式教育组成,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构形态;利益共同体的结构化行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方式,是共同体成员共同努力促使共同体要素不断完备、共同体结构趋向合理的动态过程,是共同体成员基于终身教育价值和共同价值认同前提下,围绕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展开的协同行动。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尹婧   车效梅  
中国式现代化模式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反响。阿拉伯国家政界、学界和普通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态度和认知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观点不仅深受历史交往、经济利益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还与文化传播、地缘政治以及媒体报道等多重因素紧密相关。阿拉伯国家尝试从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引领的经济转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中汲取经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力,关键在于中国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战略倡议。通过推动经济、安全和文化这三大关键领域的深层合作,中阿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日益深化,从而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夏文斌  
进入全球化时代,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全球问题应运而生。如何应对和处理全球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全球治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导向的新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平等、包容、有效的全球治理实践,引领和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熠   徐梦瑶  
制度型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必要条件。一方面,制度型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背景下,制度型开放通过协调和融合制度、规则、管理和标准等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制度型开放是党和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以充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为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发展阶段中,制度型开放要建立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奇虎  俞雅莲  
教育是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基于全球的共同利益,必须站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高度,回应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要求。要把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主体作为新时期教育创新实践的主题,培养他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必须的主流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基于此,教育需要唤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体的人类本性和作为全球公民的责任意识,建构他们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教育方式。要秉承共享发展的理念,促进教育的全球合作化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陈玉红   唐小艳   谢露静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载着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任,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举措,也为产教共涉领域的责任体系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责任与共同体具有共生逻辑,它在共同体的构建和维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产教融合责任共同体具有“供需对接、资源聚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教学改革”的五位一体内涵,以及“机制健全、多元投入、模式多样、问题导向”等鲜明特点。但在实践中,履责工作推进还有待加强,特色仍没有充分彰显。因而,有必要聚焦共同体责任,撬动行业龙头企业主动担责,给予责任主体平等话语权,处理好责任主体的疏离风险,追寻主体成长与共同体建设的和谐共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瑶  谭起兵  
新时期推进依法治校,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全面监督的能力,也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文章分析了依法治校对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的意义,剖析了高职院校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顶层设计不够科学、规章制度缺乏规范管理,意识形态领域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权益保护需细化,行政化管理明显、依法治校执行力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反馈和诉求通道缺乏等。最后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策略,包括加强党建工作、注重高职院校法治素养培养、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民主与监督机制等,从而为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提供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