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4)
- 2023(7539)
- 2022(6022)
- 2021(5435)
- 2020(4283)
- 2019(9776)
- 2018(9776)
- 2017(16817)
- 2016(9331)
- 2015(10503)
- 2014(10636)
- 2013(10071)
- 2012(9464)
- 2011(8805)
- 2010(8956)
- 2009(8405)
- 2008(8354)
- 2007(7656)
- 2006(6826)
- 2005(6359)
- 学科
- 济(34620)
- 经济(34559)
- 管理(27087)
- 业(22923)
- 企(20580)
- 企业(20580)
- 方法(13005)
- 学(12784)
- 中国(10991)
- 理论(10561)
- 财(10154)
- 数学(9348)
- 业经(9266)
- 数学方法(9189)
- 农(9127)
- 制(9002)
- 教育(7792)
- 体(7762)
- 和(6818)
- 银(6662)
- 银行(6629)
- 融(6611)
- 金融(6604)
- 行(6388)
- 务(5998)
- 财务(5977)
- 财务管理(5963)
- 农业(5898)
- 地方(5759)
- 企业财务(5684)
- 机构
- 大学(140613)
- 学院(138424)
- 研究(52566)
- 济(50309)
- 经济(48981)
- 管理(46727)
- 理学(39511)
- 理学院(38986)
- 中国(38528)
- 管理学(38086)
- 管理学院(37846)
- 科学(34048)
- 京(31762)
- 所(27881)
- 农(27756)
- 财(25591)
- 研究所(25487)
- 中心(22634)
- 江(22374)
- 业大(22244)
- 农业(22201)
- 北京(20261)
- 范(20211)
- 师范(19875)
- 财经(19470)
- 院(19439)
- 经(17668)
- 州(17430)
- 技术(17428)
- 省(16400)
- 基金
- 项目(90527)
- 科学(69904)
- 研究(65140)
- 基金(63688)
- 家(57858)
- 国家(57339)
- 科学基金(47170)
- 社会(39801)
- 社会科(37330)
- 社会科学(37320)
- 省(35604)
- 基金项目(32184)
- 教育(31074)
- 划(31061)
- 自然(30625)
- 自然科(29857)
- 自然科学(29842)
- 自然科学基金(29313)
- 编号(26692)
- 资助(26061)
- 成果(23494)
- 重点(21397)
- 课题(20247)
- 部(19591)
- 发(19488)
- 创(18793)
- 创新(17421)
- 计划(17407)
- 科研(17347)
- 项目编号(16568)
共检索到217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舟 刘澈元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全球治理难题的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演进经历了三次跃升,从中国梦到命运共同体,再到引发全球讨论,最终成为引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就其理论特质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科学继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科学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实现强国复兴梦的重要实践,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和处理外交问题提供新思路,更为全球治理提供超越资本逻辑的中国方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强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逐渐成为被世界广泛接受和认同的理念,而要将这一理念传播和传递下去需要通过教育。当前需要利用西方广泛接受世界公民教育的时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世界公民教育思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内涵上有广泛的契合之处。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由西方主导,附带西方价值观的思潮,其本质特征也呈现矛盾性。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引领与重构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公民资格观、公民教育观、主导主体、理论基础和思潮版图,使其成为中国融入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思想武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殷文贵
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与评价集中围绕生成动机、发展前景、逻辑理路三个维度展开。从生成动机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实利益的彰显、责任担当的体现以及习近平领导风格的展现;从发展前景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是切实可行的现实方案,或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或是难以实现的理想蓝图;从逻辑理路来看,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妥善处理好世界范围内各领域的安全问题,建立健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律机制,提倡树立多彩、平等、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但也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立场呈现二元对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这为我们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外研究动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全球化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推进引领全球化实践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是应对全球治理的课题,是开展全球外交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共识的议题,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支持、推进、引领全球化的理念及思路;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引导全球化进程、治理全球化弊端、创新全球化实践、匡正全球化目标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和平台,中国的全球化理念贯穿其中并得以落实体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阎维洁 冯新舟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类获得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现阶段,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的共同体本质上是"虚假的共同体",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本原因。为此,中国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坚持人民主体性,扬弃资本逻辑,创新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引领全球化不断深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战 李同龙
中国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处世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政治智慧,是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密不可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不同国家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二元对立文化,对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造成很大的障碍。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思想,有利于我们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行,有利于我国"一带一路"等外交政策的顺利实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保风 张赓
解决全球问题,需要全球的共同价值观念来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在扬弃西方近代文明、继承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化丰富而得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蕴含丰富的伦理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全球气候公正的伦理诉求,构建全球气候公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的重要形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全球气候公正的重要保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王婷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代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主张,而且更是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各国合作共赢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比较教育学科因其跨文化性、国际性和应用性,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比较教育承担着加强教育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公共外交功能、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等时代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时代责任,比较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研究目的,扩展研究对象,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较教育 全球教育治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价值,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他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总结;他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与科学归纳;他是对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与科学发展;他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他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指明了人类的发展方向与壮丽远景,必将为人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价值,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他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总结;他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与科学归纳;他是对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与科学发展;他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他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指明了人类的发展方向与壮丽远景,必将为人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袁斯洋 闻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对其理念及价值观的传播。面对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威胁论"大肆煽动的局势,我国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仍具有局限性的现状,以及东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方面仍存在差异的情况,该理念在国际上传播仍存在重重困境。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我们需要通过持续深化理论、实践,以"共同利益"突破西方大国"个人利益"的固有印象;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逐步建成基础牢固、前景光明的理论体系;加速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传播能力,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利用国际平台形成传播矩阵。通过调整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实践、表达方式和传播方法,提升该理念的国际传播能力。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外传播 路径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文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统摄理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引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着力点主要包括:理念更生,实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统领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意识形态"的转化;制度环境设计,构建激励兼容的体制机制;抓住关键路径,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超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该理念获得广泛关注和世界组织的认可。该理念描绘的是一个坚持和珍惜和平的世界,人类抱着坚定的决心,建设一个努力合作共赢、争取共同繁荣的世界,从而为世界人民指明了一条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