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6)
- 2023(13506)
- 2022(11140)
- 2021(10228)
- 2020(8335)
- 2019(18050)
- 2018(17842)
- 2017(32313)
- 2016(17207)
- 2015(19146)
- 2014(18751)
- 2013(18269)
- 2012(16853)
- 2011(15772)
- 2010(15734)
- 2009(15180)
- 2008(14239)
- 2007(12592)
- 2006(11388)
- 2005(10354)
- 学科
- 济(87931)
- 经济(87847)
- 管理(50206)
- 业(42636)
- 企(34993)
- 企业(34993)
- 方法(28689)
- 中国(25647)
- 数学(24938)
- 数学方法(24739)
- 地方(20017)
- 农(19057)
- 业经(17404)
- 学(17324)
- 贸(16148)
- 贸易(16135)
- 财(16082)
- 易(15703)
- 制(15648)
- 技术(14801)
- 融(13985)
- 金融(13977)
- 银(13800)
- 银行(13780)
- 地方经济(13653)
- 行(13450)
- 环境(12782)
- 体(12654)
- 农业(12278)
- 理论(11891)
- 机构
- 大学(247372)
- 学院(247160)
- 济(116387)
- 经济(114362)
- 研究(93858)
- 管理(88958)
- 理学(75486)
- 理学院(74597)
- 管理学(73422)
- 管理学院(72947)
- 中国(72220)
- 京(52714)
- 科学(52556)
- 财(50947)
- 所(46713)
- 研究所(42234)
- 中心(40952)
- 财经(40147)
- 经济学(38119)
- 农(36738)
- 经(36634)
- 江(36455)
- 经济学院(34031)
- 北京(33846)
- 院(33810)
- 范(32728)
- 师范(32401)
- 业大(31432)
- 财经大学(29694)
- 州(28704)
- 基金
- 项目(160524)
- 科学(127734)
- 研究(120746)
- 基金(117760)
- 家(102811)
- 国家(102020)
- 科学基金(86927)
- 社会(80642)
- 社会科(76608)
- 社会科学(76594)
- 省(60663)
- 基金项目(59963)
- 教育(54840)
- 自然(51748)
- 划(51224)
- 自然科(50634)
- 自然科学(50617)
- 自然科学基金(49731)
- 资助(47659)
- 编号(46993)
- 成果(39055)
- 重点(36738)
- 发(36512)
- 部(36208)
- 创(35543)
- 国家社会(35284)
- 课题(34089)
- 创新(33632)
- 中国(31759)
- 教育部(31645)
- 期刊
- 济(136034)
- 经济(136034)
- 研究(81310)
- 中国(54638)
- 财(38143)
- 管理(36928)
- 学报(35735)
- 科学(34652)
- 农(34493)
- 教育(28714)
- 大学(27700)
- 学学(25948)
- 融(24488)
- 金融(24488)
- 经济研究(24380)
- 农业(23621)
- 技术(22353)
- 财经(21114)
- 业经(19666)
- 经(18549)
- 问题(17137)
- 贸(16466)
- 国际(15194)
- 世界(15177)
- 技术经济(13685)
- 业(13323)
- 统计(12102)
- 科技(11347)
- 坛(11272)
- 论坛(11272)
共检索到390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响 易鑫 胡旭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任何一国无法靠"单打独斗"遏制住疫情并重拾经济增长。为有效控制疫情,化解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需要世界各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惯有"傲慢与偏见",通过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尽最大努力巩固全球化成果,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才能共同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前,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佟家栋 盛斌 蒋殿春 严兵 戴金平 刘程
在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并竭力寻求增长动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打断了已经倍受质疑的全球价值链。但是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的数字经济投资,以及中国深化发展完整、高效和安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关键词:
GVC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CQMM)课题组
新冠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冲击,这些冲击既有消费端的直接损失,也有因复工复产延迟而引致的产能利用不足而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有因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受阻以及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逆向冲击。即便如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它一方面消耗着真实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创造着GDP;加上中国经济所固有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疫情的冲击难以逆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当然,疫情向全球的扩散和蔓延,的确给2020年和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的结构分化趋势。最后,基于CQMM的预测表明,在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种情景设定中,疫情冲击下的中国GDP实际增速可能落在4.0%~5.3%的区间之内。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经济波动 结构分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全球化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推进引领全球化实践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是应对全球治理的课题,是开展全球外交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共识的议题,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支持、推进、引领全球化的理念及思路;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引导全球化进程、治理全球化弊端、创新全球化实践、匡正全球化目标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和平台,中国的全球化理念贯穿其中并得以落实体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章玉贵 徐永妍
文章分析了美联储在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冲击,而推出"零利率+无限量QE"的政策组合等救市方案的背景、特征与市场反应。论述了美联储应对新冠疫情的救市方案已突破了传统货币理论的限制。并结合现代货币理论的兴起及其政策主张的分析,论证了美联储的救市方案事实上在推行现代货币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基于现代货币理论的救市方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却可能带来严重的中长期风险。我国决不能引入现代货币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必须严控债务风险。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黄超 刘欣路
塞西执政后,埃及推行了旨在稳定经济和发展军队经济的“双主线”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改善、财政赤字收窄,军政关系和执政根基更为牢固等。然而,军队经济的扩张抑制了私营部门的活力,导致经济增速偏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埃及经济改革的前期成果遭到削弱,既往的改革路径举步维艰,转向势在必行。“双线并轨”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即强化“军队经济”主线对经济稳定主线的支持力度,以加强两者的兼容性,使之共同推动经济回稳向好。这种转向的根本途径是激发私营部门活力。考虑到潜在的政治风险,塞西政府在短期内不会限制军队经济发展,而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劳动力和企业能力建设等措施激发私营部门的活力,以实现有限的“双线并轨”。
关键词:
埃及 塞西 经济改革 新冠疫情 军队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贵 高佳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了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中国宏观经济、不同产业和微观企业产生重大冲击,而且也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中国经济及其高质量转型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疫情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经济韧性和企业发展的挑战。特别地,本文还诠释了经济韧性的内涵及其持续演进过程,解析了国民经济韧性体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了影响经济韧性水平的各个关键因素,识别了提升经济韧性过程中需要特别权衡的几个重要关系,并围绕全力推进中国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消费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以及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动荡的市场环境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疫情冲击 经济韧性 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阎维洁 冯新舟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类获得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现阶段,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的共同体本质上是"虚假的共同体",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本原因。为此,中国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坚持人民主体性,扬弃资本逻辑,创新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引领全球化不断深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保风 张赓
解决全球问题,需要全球的共同价值观念来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在扬弃西方近代文明、继承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化丰富而得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蕴含丰富的伦理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全球气候公正的伦理诉求,构建全球气候公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的重要形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全球气候公正的重要保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冰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表现出不同的经济韧性,评价省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抵抗力与恢复力两个角度来测度并评价我国经济韧性发展情况,研究表明:第1季度我国省域经济韧性表现为抵抗力较好,但恢复力较差;从第2季度开始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不错的恢复力,但仍未能形成较强的抵抗力,容易受疫情波动而出现波动;贵、湘、藏三省一直保持着强健型经济韧性;第2~4季度未存在浪子型经济韧性,多数地区演变为强健型经济韧性与自立型经济韧性;新疆与河南经济韧性波动变化说明了经济韧性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调整的过程,要充分保持经济韧性对危机冲击的应激性;我国区域经济韧性在抵抗力层面并未显著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军 刘登辉 陈学琴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及中国千年绝对贫困的消除,全球减贫事业进入新阶段。但世纪疫情、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全球减贫治理陷入多重困境。具体表现在:动力维度上,全球发展受阻导致减贫动力不足和赤字增长;制度维度上,新矛盾新挑战凸显边际效益递减下的“贫穷陷阱”和减贫机制失灵;空间维度上,社会动荡和信任赤字交织加剧全球减贫治理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新型治理观,为全球减贫实践提供了更具时代性与世界性的思想支撑和实践蓝图。据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凝聚减贫合力,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革新减贫机制,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以打造减贫责任共同体,从而推动全球减贫治理走出困境并向纵深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战 李同龙
中国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处世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政治智慧,是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密不可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不同国家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二元对立文化,对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造成很大的障碍。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思想,有利于我们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行,有利于我国"一带一路"等外交政策的顺利实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王婷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代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主张,而且更是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各国合作共赢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比较教育学科因其跨文化性、国际性和应用性,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比较教育承担着加强教育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公共外交功能、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等时代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时代责任,比较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研究目的,扩展研究对象,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较教育 全球教育治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远卓 张红地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传染性更强,蔓延省域更广,确诊人数更多。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疫情,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由于我国政府在应对此次疫情上采取了有力措施,此次抗击疫情的周期有望缩短。我们预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从第二季度起经济将会逐渐恢复正常。那么如何消除此次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今年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第一季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焦点 邢晓荣 刘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稳定带来深远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全球农业在疫情冲击下显示出较强韧性,生产、贸易、供应链较为平稳,整体表现好于其他行业。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刚性特质、各国的危机干预和积极应对、农业供应链条的相对扁平以及快速复苏的中国农产品需求,都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尽管如此,全球农业发展还面临疫情反复、灾情多发、政策多变等多重现实挑战,发生全球或区域性粮食危机、国际治理失位等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关键词:
供应链 农产品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