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7)
- 2023(17678)
- 2022(15232)
- 2021(14328)
- 2020(11727)
- 2019(26542)
- 2018(26677)
- 2017(50490)
- 2016(27759)
- 2015(30912)
- 2014(30358)
- 2013(29342)
- 2012(26890)
- 2011(23921)
- 2010(23931)
- 2009(22122)
- 2008(21277)
- 2007(18743)
- 2006(16384)
- 2005(14095)
- 学科
- 济(100541)
- 经济(100419)
- 管理(83471)
- 业(79625)
- 企(66992)
- 企业(66992)
- 方法(41443)
- 数学(34744)
- 数学方法(34306)
- 农(30457)
- 财(30445)
- 中国(29338)
- 业经(24595)
- 地方(23579)
- 学(22590)
- 制(21516)
- 技术(21146)
- 农业(20747)
- 务(19953)
- 财务(19874)
- 财务管理(19827)
- 理论(19093)
- 企业财务(18792)
- 贸(17713)
- 贸易(17698)
- 易(17094)
- 和(16671)
- 体(16489)
- 银(16197)
- 银行(16143)
- 机构
- 学院(371827)
- 大学(370664)
- 管理(145673)
- 济(140892)
- 经济(137588)
- 理学(125866)
- 理学院(124423)
- 研究(123076)
- 管理学(122246)
- 管理学院(121573)
- 中国(91402)
- 京(79175)
- 科学(76692)
- 财(67041)
- 所(60815)
- 农(59125)
- 中心(56351)
- 江(55894)
- 研究所(55287)
- 业大(54695)
- 财经(52703)
- 范(51538)
- 师范(51061)
- 北京(49673)
- 经(47764)
- 农业(45882)
- 院(45519)
- 州(45406)
- 技术(41559)
- 经济学(41074)
- 基金
- 项目(255909)
- 科学(200972)
- 研究(191676)
- 基金(182609)
- 家(158464)
- 国家(157046)
- 科学基金(135060)
- 社会(119110)
- 社会科(112463)
- 社会科学(112432)
- 省(101778)
- 基金项目(97410)
- 教育(88801)
- 自然(86712)
- 划(85136)
- 自然科(84680)
- 自然科学(84659)
- 自然科学基金(83111)
- 编号(80392)
- 资助(73082)
- 成果(66100)
- 重点(57052)
- 创(56256)
- 课题(55609)
- 部(55449)
- 发(54587)
- 创新(51859)
- 项目编号(49694)
- 科研(48156)
- 国家社会(47983)
- 期刊
- 济(159255)
- 经济(159255)
- 研究(108886)
- 中国(77892)
- 学报(58322)
- 农(54870)
- 管理(53994)
- 财(53918)
- 科学(53600)
- 教育(50866)
- 大学(44270)
- 学学(41230)
- 农业(37720)
- 技术(33149)
- 融(30654)
- 金融(30654)
- 业经(27622)
- 财经(24928)
- 经济研究(24610)
- 经(21345)
- 图书(21038)
- 问题(20268)
- 业(19438)
- 科技(19385)
- 版(18430)
- 技术经济(16983)
- 理论(16538)
- 坛(16420)
- 论坛(16420)
- 现代(16304)
共检索到551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鑫 朱春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当前中越跨境劳务合作的实践促进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由“各自为战”的单边国家治理向“合作共赢”的双边区域治理转变,并在移民劳工入境管理规范化、移民劳工跨境流动组织化、移民劳工社会治理市场化、移民劳工双边政府协同治理和移民劳工治理效益“经济化”等方面提供了劳务移民治理的成功“地方经验”。今后要重点促进劳务移民社会治理由单边国家治理向双边区域治理、由单元主体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由传统治理手段向现代化治理手段、由政府治理机制为主向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多元治理机制等重点方向转型升级,最终通过跨境劳务合作打造双边劳务移民社会治理的“命运共同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鑫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互利共赢的合作主题,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劳务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劳务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跨界移民劳工关系协调、次区域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体系、跨境劳务合作机制和跨境劳务合作利益协调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在"命运共同体"思想下提出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劳务合作优化路径,需从加强跨境次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合作、促进跨界民族交往互助与互利共赢、健全跨界移民劳工参与产业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完善跨境劳务合作平台与机制以及建立跨境劳务合作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努力,以打造中国与周边国家劳务领域合作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推进国际劳务领域合作和全球劳工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美华
近二十年来,辽宁边境地区的对外劳务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劳务输出发展高峰至回落,再到劳务输入快速上升,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体现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发挥了劳动力资源跨国合理配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毗邻地区朝鲜半岛之间的劳务合作,尤其是近期从朝鲜输入劳务人员解决本地区的用工短缺,成为边境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形成地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如何适度引入朝鲜劳务,在不会对国内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朝鲜劳务解决辽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鑫 王志远
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经济差异性和劳动力市场互补性等有利条件,中越跨境劳务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但同时存在着跨境劳动力市场不健全、跨境劳务合作信息不对称、跨境劳务培训体系不健全、跨境劳务合作产业支撑不足及跨境劳务合作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想进一步推进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必须在加快中越跨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步伐、完善中越跨境劳务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中越跨境劳务培训体系、打造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区域生产网络支撑带、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协调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鑫 王志远
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经济差异性和劳动力市场互补性等有利条件,中越跨境劳务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但同时存在着跨境劳动力市场不健全、跨境劳务合作信息不对称、跨境劳务培训体系不健全、跨境劳务合作产业支撑不足及跨境劳务合作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想进一步推进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必须在加快中越跨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步伐、完善中越跨境劳务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中越跨境劳务培训体系、打造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区域生产网络支撑带、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协调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戈跃 郭宵星
广西与越南陆地边境长达1020公里,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越南居民跨境提供劳务成为广西边境劳动力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越南居民跨境提供劳务多表现为"非法",不利于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以法治的手段加以改变。本文通过对中越边境越南居民跨境提供劳务的调查,在分析其产生原因基础上,大胆提出广西要结合越南居民跨境提供劳务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使越南居民在广西提供跨境劳务合法化、有序化、规范化。
关键词:
中越边境 越南居民 跨境劳务 改善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戈跃 郭宵星
广西与越南陆地边境长达1020公里,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越南居民跨境提供劳务成为广西边境劳动力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越南居民跨境提供劳务多表现为"非法",不利于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以法治的手段加以改变。本文通过对中越边境越南居民跨境提供劳务的调查,在分析其产生原因基础上,大胆提出广西要结合越南居民跨境提供劳务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使越南居民在广西提供跨境劳务合法化、有序化、规范化。
关键词:
中越边境 越南居民 跨境劳务 改善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美华 王亚丰
国际劳务合作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劳务输出,也包括从境外输入劳务。我国长期以来作为劳动力大国,一直鼓励对外输出劳务,劳动力流入的数量很少,然而,从近几年辽宁边境地区来看,劳务输入的总量虽然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强 苏志军
广西边境线总长1020公里,边境地区(广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既是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国防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钓鱼岛""、南海"等争端的升级,边境地区国土安全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边境地区国土安全的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磊
近年来,港口跨境合作在区域融合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有效促进了港际间集成化的结构性转变,但目前,合作仍处于沿海国家内外部等多维风险与挑战之中。基于此,应该从政治、安全、文化、经济、法律等视角出发,分析港口跨境合作的现实困境,以"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为重要突破口,对港口跨境合作提出务实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港口跨境合作 港航企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明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丰富与完善,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并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基于全球视野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它内含国际权力观、整体安全观、共同利益观、新型文明观、全球生态观,是对传统绝对的国家权力观、片面的个体安全观、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偏执的普世文明观、功利的生态逆持续观的多重超越,是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观。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 超越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卢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政府陆续出台实施了各种出行限制及隔离措施。这些措施可能造成跨境工作人员工作地点的临时变化(如居家办公),并引发跨境工作人员合法滞留、常设机构、双重征税等方面的风险,需要企业和个人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疫情期间跨境劳务派遣的外籍人员在境外意外滞留需要思考的税务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邸玉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而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前提,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基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是推动中巴两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轴和发展带"[1],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中巴在2018年11月发表声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杰 蒋梅英 罗仁娟
本文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在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微观入户调查数据,检验跨境流动就业对劳动者工资水平影响的边际效应。我们以被调查者的户籍和同一地区是否有人到外地经商或务工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跨境流动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经验估计偏误。研究发现,跨境流动就业显著地提高了边境地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即使控制了年龄、性别、学历、民族和外流前的收入水平等潜在的影响因素,跨境流动就业对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升效应仍然显著且稳健。此外,我们还通过工具变量法的分位数回归研究发现,跨境流动就业对劳动者不同工资水平的提升效应具有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民币跨境使用对云南边境地区经济的影响
贸易—经济—人口系统对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区域差异的影响——以中越边境带为例
中越边境地区推进边贸扶贫工作研究——以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为例
历史复习课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动力和国际规则重塑看未来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中越边境地区蔗糖产业集群跨越发展问题探析——以广西崇左市为研究个案
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新时代高校创新发展新取向
面向2035年科技创新 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互联网+微警务在边境管理中的运用与发展——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边境地区为例
科学共同体的合作网络及演化研究——以“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