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520)
- 2022(482)
- 2021(458)
- 2020(384)
- 2019(1001)
- 2018(1049)
- 2017(2186)
- 2016(1134)
- 2015(1322)
- 2014(1382)
- 2013(1411)
- 2012(1367)
- 2011(1282)
- 2010(1376)
- 2009(1166)
- 2008(1149)
- 2007(1154)
- 2006(930)
- 2005(829)
- 2004(700)
- 学科
- 济(7115)
- 经济(7111)
- 业(2909)
- 管理(2832)
- 体(2298)
- 企(2208)
- 企业(2208)
- 关系(2116)
- 联合(1795)
- 农(1786)
- 合体(1725)
- 经济联合(1725)
- 经济联合体(1725)
- 联合体(1725)
- 制(1578)
- 经济关系(1553)
- 方法(1400)
- 农业(1227)
- 对外(1217)
- 中国(1214)
- 数学(1167)
- 技术(1165)
- 地方(1161)
- 数学方法(1143)
- 外经(1111)
- 对外经济(1104)
- 制度(1075)
- 度(1075)
- 贸(1035)
- 贸易(1033)
- 机构
- 学院(16855)
- 大学(16521)
- 济(7334)
- 经济(7136)
- 研究(6844)
- 管理(6146)
- 理学(5166)
- 理学院(5122)
- 管理学(5028)
- 管理学院(5005)
- 中国(4580)
- 农(4534)
- 科学(3977)
- 所(3591)
- 京(3392)
- 农业(3375)
- 研究所(3260)
- 业大(3064)
- 中心(2876)
- 江(2690)
- 财(2573)
- 院(2447)
- 技术(2320)
- 州(2213)
- 农业大学(2147)
- 省(2130)
- 北京(2122)
- 科学院(2051)
- 范(2037)
- 师范(2020)
共检索到27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旭昆
人类合作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交易型合作和组织型合作。小群体合作与大群体合作所依存的条件是有差异的。大群体中出现合作的首要条件是合作比不合作对各方都更有利,第二个条件是信息和知识完全,即各方都知道合作比不合作对各方都更有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明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课堂教学和教师培训中都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了在教师培训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在条件,包括:(1)小组学习中参与者的心理感受,如安全感、信任感、相互依赖感;(2)小组的思维特性,如群体内聚力、群体思维;(3)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特别是他们的基本社交技能。作者通过这些探讨旨在指出小组学习对教师和培训者来说都是不易掌握的。而要有效地实现小组学习就必需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培育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小组学习 合作技能 群体内聚力 群体思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姜树广
在存在广泛合作交往的当代大规模社会下,人类仍面临公共品搭便车、公地悲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现象所导致的合作困境问题。惩罚是维持人类合作秩序的基本机制,但是对人类合作起源与演化有重要影响的同辈惩罚学说需要利他性惩罚者的存在,在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制度性惩罚是保证任何规则都能够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制度性惩罚是解决各种合约中潜在困境问题的关键,其有效实施的前提包括权利规则明确合理、具有权威公允的第三方以及通过激励改变惩罚的成本收益,以使惩罚成为"合算"的事情。
关键词:
制度性惩罚 人类合作铁序 社会困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韦倩 孙瑞琪 姜树广 叶航
虽然惩罚可以维持合作的演化,却给惩罚者带来自然选择的适应性劣势,从而形成新的演化之谜。人类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渐演进出各种巧妙的协调性惩罚行为,这无疑会降低惩罚成本或增加惩罚力度,当它们改变惩罚行为的成本劣势,使其达到成功演化的阈值范围时,反对惩罚的选择性压力就消失,从而可以支持利他性惩罚在大规模群体中演化。本文不再遵循惩罚者同质性假设,从而能够讨论各种协调性惩罚对群体合作秩序演进的影响。本文构建动态演化模型,模拟了人类祖先的一个典型狩猎采集社会,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了各种协调性惩罚的环境,并对比分析了它们对合作演化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非协调性惩罚很难维持群体合作的演化,而协调性惩罚则会明显提高群体合作水平,特别是在一致行动和权威惩罚的情景中,群体可以实现高水平的合作。
关键词:
协调性惩罚 合作 演化 模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作宇 马佳妮
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塑造和影响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形态。高等教育所处的世界局势和世界秩序深刻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态和范围。在世界秩序变迁的新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的新型世界秩序观,基于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新趋势,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需要超越以"民族国家利益"界定国际合作目标,保障平等地位和自主性,承认和尊重差异,消解国际合作中的"中心—边缘"结构。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需要发挥积极作用。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丽娟
人类学的中国化不是一人一夕可以完成的,开放的学术合作是中国人类学知识共同体得以前行的现实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以徐杰舜教授为学术合作考察核心,分析其学术合作形式的类型、合作社会网络的空间和话语特征,探析出学术合作是人类学中国化进程中的团队形成、话语交流、知识发现以及学科推动的重要渠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超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该理念获得广泛关注和世界组织的认可。该理念描绘的是一个坚持和珍惜和平的世界,人类抱着坚定的决心,建设一个努力合作共赢、争取共同繁荣的世界,从而为世界人民指明了一条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文江,冯俊文
本研究设计了“X/Y测试”,并通过“X/Y测试”去模拟仿真封闭性群体中的竞争与合作。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信息交互方式、群体认同度、收益排名和决策收益变化度等因素对条件合作收益的影响力度。由于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条件合作,并为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因此它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罗伯特·M.奥尔 李笑然
由中国发起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引起多方关注,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一些人将亚投行的建立看成是对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霸权的挑战,一些人将其看作亚洲区域权力转移的标志,还有一些人则对亚投行是否会遵循国际监管和公开采购政策表示担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文龙
合作,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是实现由动物向人的转变的前提条件。原始人类通过自发的合作而生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自发合作的生存方式最终崩溃,人类进入了强制合作社会。强制合作社会的具体形态依次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强制合作社会,只有被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才可能被消灭。工人的合作意识的觉醒是摧毁资本主义强制合作社会的主观条件,以追求一般财富为基础的商品交换所促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的交往关系则为自由自觉的合作社会奠定了自然的前提。
关键词:
自发合作 强制合作 自由自觉合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明林 吉宏
由曼瑟·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可推断出:农业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的三个基本条件,即:组织成员结构应该存在差异性、组织成员间存在合理的利益共享、成本分摊机制和组织收益存在超可加性。而对京发林业合作社的实证考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推断。为此,我们得到了两点关于推动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农业合作组织 合作条件 集体行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谢国娥
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后,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跌入冰点,两岸经贸合作时有中断。台湾政党轮替是常态,在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当下,两岸经贸关系经过一段冷淡期后,终会回到正常轨道。本文基于合作博弈理论论证了两岸农业合作的必要性及其合作的条件——平等互惠,并提出强调贸易对等、协调制度安排,优化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两岸的农业投资合作;优化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加强两岸农产品电商合作;打造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升级版以及加强两岸休闲农业的合作等具体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鹊 金中坤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文章根据我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1993—2022年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数据测算合作办学网络的动态变迁,发现网络规模结构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网络权力较大的节点国家呈现集中分布的特点且逐渐开始走向平衡,同时也反映出内外部环境形成网络变迁的动力源、空间差异影响网络变迁模式、网络变迁形态呈现均衡与非均衡的循环往复。基于此,建议未来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网络发展应坚持三重逻辑路向:共同发展,实现网络广度与深度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网络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网络良性循环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邸玉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而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前提,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基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是推动中巴两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轴和发展带"[1],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中巴在2018年11月发表声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