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0)
2023(5691)
2022(4747)
2021(4175)
2020(3146)
2019(7164)
2018(6923)
2017(12836)
2016(6854)
2015(7700)
2014(7765)
2013(7792)
2012(7754)
2011(7277)
2010(7540)
2009(6833)
2008(6768)
2007(6132)
2006(5853)
2005(5594)
作者
(21304)
(17734)
(17702)
(16622)
(11380)
(8505)
(7954)
(6933)
(6834)
(6434)
(6163)
(5889)
(5822)
(5762)
(5607)
(5462)
(5213)
(5117)
(5109)
(5031)
(4628)
(4456)
(4322)
(4147)
(4085)
(4024)
(3977)
(3967)
(3645)
(3551)
学科
(37610)
经济(37576)
(17507)
地方(16255)
管理(16235)
中国(14772)
(11785)
(11645)
企业(11645)
业经(9789)
地方经济(9381)
(8829)
农业(8461)
(7669)
金融(7669)
方法(7494)
(7364)
银行(7356)
(7291)
环境(6546)
发展(6537)
(6518)
(6354)
(6254)
贸易(6243)
(6006)
数学(5965)
(5926)
数学方法(5921)
技术(5814)
机构
学院(102828)
大学(99701)
(43940)
经济(42933)
研究(42552)
管理(34983)
中国(32843)
理学(28335)
理学院(27925)
管理学(27512)
管理学院(27313)
科学(25265)
(23274)
(22361)
(19913)
研究所(19912)
中心(18648)
(18573)
(17456)
(16466)
师范(16316)
北京(15674)
(15287)
(14604)
财经(14588)
农业(14111)
(14054)
业大(13669)
科学院(13221)
(13088)
基金
项目(61343)
科学(48029)
研究(47872)
基金(41605)
(35865)
国家(35486)
社会(30095)
科学基金(29659)
社会科(28506)
社会科学(28501)
(25682)
基金项目(21399)
(21066)
教育(20904)
(20640)
编号(20077)
发展(17040)
成果(16914)
自然(16894)
(16721)
资助(16576)
自然科(16456)
自然科学(16454)
自然科学基金(16126)
课题(15267)
重点(14225)
(12810)
(12679)
(12426)
国家社会(12083)
期刊
(60961)
经济(60961)
研究(36990)
中国(28451)
(19241)
教育(15700)
管理(14883)
科学(14372)
学报(14214)
(13818)
(13742)
金融(13742)
农业(13388)
业经(11759)
大学(10918)
学学(10021)
技术(9711)
经济研究(9651)
问题(7749)
财经(7100)
(6854)
(6187)
世界(5856)
(5832)
商业(5776)
(5588)
论坛(5588)
(5588)
图书(5512)
资源(5364)
共检索到179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华瑶  蔡瑞雷  赵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凌  成升魁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自西方社会上世纪5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至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对此达成共识后,便迅速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风潮。由于可持续发展本来概念的模糊、现实问题的繁杂以及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围绕价值、资本、技术的作用、社会经济系统的规模和尺度以及实现的方法等各方面,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视角的各学科各执一端,以此"公共广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正是众多争论的声音使其逐渐成熟和完善。展望未来,多视角切入、系统的综合、公共参与与价值融合、对"人—地复合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以及跨学科的集成研究,将是实现可持续文明的科学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奇  叶文虎  
在人与环境所组成的世界系统中,人与环境、人与人是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在人类社会的生存阶段与发展阶段中,两种关系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作用性质与作用内容。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发展危机(贫富分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均直接表现为两种关系的矛盾冲突。分析表明,只有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国隆  王奇  
由于当代人与后代人共同占有整个地球,因此从理论上讲,解决代际公平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讲,整个资本世界可以分为人力资本、人造资本、环境资本、社会资本等四个组成部分,分析表明,不同类型资本之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对维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应该大力培育人力资本与环境友好的社会资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董藩  王庆春  
论述了提高住宅建筑安全性的意义。在提出生命住宅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生命住宅的建议和对策 ,认为实施生命住宅工程 ,是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大河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虽然1998-2012年全球地表增温速率趋缓,但还不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1970年以来海洋在变暖,海洋上层75 m以上的海水温度每10年升温幅度超过0.11℃;1971-2010年地球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93%被海洋吸收。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1993-2010年间高达3.2 mm/年。全球海洋的人为碳库很可能已增加,导致海洋表层水酸化。1971年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冰川、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都在损失。其中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3.5%~4.1%的速率缩小,同期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1.2%~1.8%的速率增大。北半球积雪范围在缩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已在大气和海洋变暖、水循环变化、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中检测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1750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人为辐射强迫增加的主因,导致20世纪50年代以来50%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其信度超过95%。采用CMIP5模式和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将增加,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海洋上层的温度比1986-2005年间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大洋环流,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6~0.82m。冰冻圈将继续变暖。为控制气候变暖,人类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较工业化之前的温升达到2℃,全球年均经济损失将达到收入的0.2%~2.0%,并造成大范围不可逆的影响,导致死亡、疾病、食品安全、内陆洪涝、农村饮水和灌溉困难等问题,影响人类安全。但如果采取积极行动,2℃的温升目标仍可望达到。为遏制逐渐失控的全球变暖,需全球共同努力减排,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毕明丽  谢高地  姚翠友  
对人类发展指数进行绿色及公平修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8个国家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改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并对其分解探讨变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平校正构建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生物质盈余发达国家排名靠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高碳排放,生物质赤字国家通过转移别国资产维持发展,不平衡导致美国的综合可持续性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与教育快速提升,但生态消耗及不公平度持续上升,抑制作用逐渐扩大,阿联酋排名末位,发展方式最不可持续;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主要来自健康、教育及低生态消耗的贡献。分项维度间高度相关,可持续发展需在社会、经济、生态、公平间进行更好的权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储东涛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全球兴起的以采用低碳能源和去碳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目标的新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要为此进行努力,但发达国家负有巨大的历史债务,应当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正在积极展开自主行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家华  
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提出的“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两个主题,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和需求的关注。居住条件的改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也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内容。从《温哥华人居宣言》的发表到今天已整整20年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为实现《宣言》的目标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应该看到,迄今全世界仍有10多亿人颠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斌  
本文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价值,以及人类原有的发展模式对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进一步指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自然基础和基本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论依据和实现手段,最后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对策与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霍丽云  侯丙凯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应用的角度 ,对基因工程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并对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纯元  
可持续发展理论 ,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理论 ,是人类于 2 0世纪末在总结成功的实践和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崭新的发展观念。本文详细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七大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