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
- 2023(1900)
- 2022(1460)
- 2021(1623)
- 2020(1130)
- 2019(2812)
- 2018(2954)
- 2017(3591)
- 2016(3250)
- 2015(3742)
- 2014(3993)
- 2013(3052)
- 2012(2822)
- 2011(2717)
- 2010(2953)
- 2009(2288)
- 2008(2150)
- 2007(2086)
- 2006(1941)
- 2005(1844)
- 学科
- 教育(18016)
- 中国(7993)
- 教学(5188)
- 理论(5051)
- 学(3291)
- 革(3133)
- 改革(3087)
- 发(3037)
- 发展(3011)
- 思想(2971)
- 高等(2969)
- 展(2889)
- 政治(2836)
- 研究(2772)
- 教育改革(2757)
- 思想政治(2730)
- 政治教育(2730)
- 治教(2730)
- 德育(2710)
- 学校(2421)
- 学法(2289)
- 教学法(2289)
- 教育学(2189)
- 生(2188)
- 计算(2168)
- 算机(2152)
- 计算机(2152)
- 机化(2135)
- 计算机化(2135)
- 学理(2045)
- 机构
- 大学(36598)
- 学院(31690)
- 教育(24595)
- 范(16229)
- 师范(16206)
- 研究(15319)
- 师范大学(13695)
- 京(9803)
- 职业(9783)
- 教育学(9596)
- 技术(8300)
- 科学(8206)
- 所(7300)
- 北京(7279)
- 教育学院(7027)
- 研究所(6697)
- 职业技术(6681)
- 江(6474)
- 院(5545)
- 技术学院(5511)
- 中心(5490)
- 教育科(5065)
- 教育科学(5029)
- 州(4852)
- 管理(4781)
- 研究院(4631)
- 京师(4308)
- 中国(4196)
- 理学(3945)
- 济(3912)
共检索到59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教育事关人的完善,教育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没有人无所谓教育,没有教育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是人类的造物,人也是教育的产物。为了能够让人成为人,教育必须是人的教育,而且是为了人的教育。为了人的教育需要直面人的天性而不能只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实践中人性的复杂决定了教育是人类最复杂、最困难的事业。学校的发明为人类的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组织载体,人类也以学校为基础普及了制度化的教育。但作为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人的教育没有普适的规律也没有捷径可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而非专业性的活动,教育的生命在于人的灵魂对于卓越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
人性 教育 规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李明明
继以现象学、整体化和哲学为导向的教育人类学之后,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教育—历史为导向的人类学也日益兴起。它从对迄今为止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批判出发,突出强调其研究的双重历史性,同时也不忘对人类学的批判。属于历史教育人类学的重点研究范围的有:身体与感知、代际与性别、时间与空间。对其发展来说,历史与心态、文化性与跨文化性、跨学科性与跨国性这三个任务和研究领域极为重要。
关键词:
教育历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复新 瞿葆奎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川
在已往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对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哲学基础和心理基础已有不少研究成果,①但学者们对教育的人类学基础却鲜有论及。其实,人类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揭示出的人的本性和潜能,对于我们坚定教育信念有着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益凤
大学理想是大学的精神特质和理性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转型,大学理想在现代社会的失落终会阻碍大学在未来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了大学理想的内核、大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大学对一流、卓越、至善的梦想和追求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大学理想 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教育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就不能不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人性高于神性、人权高于神权的教育观,是走向进步的教育观,是合目的的、走向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教育观 文明进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对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历程加以梳理,重点探讨了教育学与人类学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中国经验,并结合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中所应关注的议题加以深层探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明新 王作造
王夫之是中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社会的大变革给王夫之思想烙下了深刻的批判印记,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勉,对民族兴衰之命运展开了深刻的思考。政治斗争失败之后,王夫之辗转到学术领域,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教书著述生涯。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关于教育的作用。笔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从民族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教学论等方面对王夫之民族教育思想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理解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对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探讨,既与其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抑或二者兼收并蓄的困惑有关,也与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危机意识有关。为使我国教育人类学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兼收并蓄、视域融合,并最终实现本土生长,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本土取向,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本土实践,学科体系和理论建构的本土探索,以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本土诉求等角度,揭示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育人类学为何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田野调查法 本土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世贤 扈中平
本土生长是教育理论的创生之路。社会人类学对人和文化的研究及其成熟的学术传统使其成为教育研究的"他山之石"。社会人类学给教育理论本土生长如下启示:本土文化是本土生长的现实土壤;历史文化是其根基;田野研究应成为其方法论之一;自下而上创生理论的路径值得借鉴。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回归文化原点、躬身教育实践、关注本土对象、创生本土话语等努力实现教育理论的本土生长。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本土化 本土生长 社会人类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宇
文章通过"他者的目光",运用"主位"观察方法,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过于注重生命知识的传授,过于看重教育的等级神圣性,过于重视技术工具理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生命教育要引向生命自觉,要回归生活实践,要构建完整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生命教育 人类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从美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入手,通过分析"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学术用语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具体阐释教育人类学在其发展中所形成并具有的双重性格,即基础学科的性格和应用学科的性格。前者的目标是运用与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文化人类学一般理论的发展,这是趋向于文化人类学方向的综合性教育研究;后者是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性问题的研究,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美美与共的学问。它对弱势群体持有人文关怀,以语言和文化的中层相对主义呼应国家治理和市场运行的高层普遍主义,能够以形、气、神通观的立场,沟通国家治理和社群需要之间的利益诉求,达到"致中和"的效果。教育人类学要研究民族教育中"爱民族"和"爱国家"如何互补共存,如何协调一致。教育人类学通过民族教育的田野工作和理论升华,能够以不可替代的独特视角,为建设公平正义和人道美德的现代文明国家提供学术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巴战龙
"何谓教育人类学"是一个令包括人类学和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从业者困惑不已的问题。传统上,教育人类学的界说范式是"归属+对象+方法",但这一界说范式在知识的更替速度日趋加快、知识生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苍白无力,学科界说范式转换迫在眉睫。回顾与检视改革开放后社会科学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教育人类学传统界说范式的实质是学术领域的"圈地运动",浸淫其中的学术政治比例和浓度过大。鉴于当前学科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教育人类学界应该主动作为,适时将界说范式从传统范式转换到新的范式,即"论题+主题+策略"的"新教育人类学"上来,重塑这门学科生产新知和洞察生活的能力,走"积累性知识生产"和"标志性作品打造"两轮驱动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新教育人类学 社会科学 范式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