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5)
- 2023(11542)
- 2022(9348)
- 2021(8451)
- 2020(6786)
- 2019(14865)
- 2018(14663)
- 2017(27387)
- 2016(14653)
- 2015(15983)
- 2014(15574)
- 2013(15172)
- 2012(14107)
- 2011(13131)
- 2010(13242)
- 2009(12372)
- 2008(11780)
- 2007(10392)
- 2006(9548)
- 2005(8926)
- 学科
- 济(66135)
- 经济(66077)
- 管理(38996)
- 业(36483)
- 企(26119)
- 企业(26119)
- 地方(23527)
- 中国(23323)
- 农(20487)
- 方法(18562)
- 业经(16546)
- 数学(15645)
- 数学方法(15483)
- 农业(14871)
- 地方经济(13569)
- 发(12709)
- 环境(12441)
- 学(12163)
- 财(12134)
- 贸(11642)
- 贸易(11629)
- 银(11543)
- 银行(11529)
- 制(11515)
- 融(11506)
- 金融(11505)
- 行(11273)
- 易(11162)
- 和(10553)
- 资源(9785)
- 机构
- 学院(202826)
- 大学(198285)
- 济(83768)
- 经济(81928)
- 研究(75679)
- 管理(73603)
- 理学(61788)
- 理学院(60976)
- 管理学(59913)
- 管理学院(59500)
- 中国(58212)
- 科学(46294)
- 京(43884)
- 所(38690)
- 财(37495)
- 研究所(34893)
- 中心(34400)
- 农(33317)
- 江(32553)
- 范(30290)
- 师范(30008)
- 财经(28634)
- 北京(28020)
- 院(27794)
- 业大(27634)
- 州(26778)
- 经(25840)
- 农业(25688)
- 经济学(25578)
- 师范大学(23925)
- 基金
- 项目(133872)
- 科学(105859)
- 研究(101466)
- 基金(94359)
- 家(82382)
- 国家(81665)
- 科学基金(69576)
- 社会(64894)
- 社会科(61585)
- 社会科学(61571)
- 省(54232)
- 基金项目(49175)
- 教育(45447)
- 划(45175)
- 编号(42300)
- 自然(42226)
- 自然科(41120)
- 自然科学(41108)
- 自然科学基金(40336)
- 资助(37268)
- 发(36211)
- 成果(34144)
- 重点(30984)
- 课题(30031)
- 发展(29321)
- 展(28813)
- 部(28353)
- 创(28295)
- 国家社会(27148)
- 创新(26477)
共检索到324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军华 许崇正
社会生产的最终结果总是表现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深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并将其贯穿始终。探求资源配置的规律并鉴别其配置的合理性必须丰富人的内涵。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配置资源,就是要推动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狭义上层建筑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指导性作用,主动调节和化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分配矛盾;丰富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机会并提高其能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资源及其内在发展的体制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军华 许崇正
确立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需要界定资源配置的科学内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配置资源的起点是建立在广义效用基础上的人的需求,对象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资源。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寻找。文章结合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深化的特殊阶段,从政治资本积累改革的新动向、经济资本转型形成的新选择、社会资本演进生成的新途径和生态资本发展孕育的新源泉四个方面分析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以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柳在《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职业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建设职业文化,应自觉实现其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现代超越,对一般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及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人文拓展。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人生全过程全方位。在现代意义上所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柳
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职业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它在增强职业人的自尊和自信,培养职业人的自重和自爱,强化职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职业人的职业理想升华和创造力拓展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设职业文化,应自觉实现其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现代超越,对一般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及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人文拓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衡 徐惠红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职业人的教育组织,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和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任。高校要突破现有以现实功用为中心、以外在形式为主导的职业文化教育模式,认识当前职业文化教育存在的误区和困境,积极建构高校职业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依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建设职业文化教育的多元方向;推动职业文化教育的实践化,实现职业文化教育与社会职业组织的有效嫁接。
关键词:
高校 职业文化 人的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缪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及五个"相一致"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五个"相一致"要求,因此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定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五个"相一致"要求,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英
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既是强国战略,也是高职院校新时代的育人责任。工匠精神培育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最终教育旨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然而,当前工匠精神培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工匠精神中人的全面发展意蕴隐而不彰,工匠精神培育窄化为技术技能培训,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形成制约。因此,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建议从激发潜能、丰富社会关系、实现个性自由等维度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审思,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澄明和厘清工匠精神培育的本质与本真。同时,学校、企业、家庭应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生成全面性育人理念,促进主体全面性发展,创设全面性教育场域,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工匠精神 高职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炎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改革的重要遵循,教师评价改革需要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教师评价改革需要促进人的劳动能力提升、教师评价改革需要推动人的社会关系进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改革重要且必要的价值取向,良法善治的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必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构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上,将学校事业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将分类定量评价与分层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理念上,将人文关怀精神与多元专业思维相结合;在评价单元上,将个体业绩评价与团队业绩评价相结合;在结果运用上,将落实奖励惩罚与加强沟通反馈相结合,推动教师评价从“指挥棒”向“推进器”转换,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师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林烽 韩小荣
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文章通过梳理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辨析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以发展生产力、协调生产关系、变革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为依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发展 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旺
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与人文有着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本质差异又协调一致的属性,构成了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和谐,是研究和探索培育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塑造人的完美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胜晖
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对于处理农民教育公共问题以解决农民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农民教育的最终目的指向全体农民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论,建构起农民教育政策体系的“四维一体”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对220份农民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和49位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利益相关主体的深度访谈,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问题进行解构。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教育政策体系面临农民教育政策观念“短板视角”主导、农民教育政策主体格局碎片化、农民教育政策内容结构供需错位、农民教育政策过程有效性不足等现实问题,进而引发农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农民发展的保障机制存在缺陷、农民发展的片面性倾向较明显、农民发展的终身性乏力等困境。因此,面向农业强国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应在农民教育政策观念上更加强调农民主体性、在农民教育政策主体上更加重视整体性建设、在农民教育政策内容上更加突出需求导向、在农民教育政策过程上更加关注全生命周期,通过聚焦农民主体性培育、构建“大农民教育”工作格局、健全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农民教育评价体制机制等途径,实现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由理念向实践的转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浩阳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考察现实中束缚人的发展的各种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劳动者的"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以来,劳动者在实现其劳动力价值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劳动力市场"。正是"劳动力"的市场化,使人普遍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并且导致"异化""物化""相对贫困化"等各种制约人发展的困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要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对造成这一切弊病的制度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造,这一思路对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萍 胡钟平 李金亮
在最近30多年的城镇化建设中,中国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大约只有1亿人,尚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实质上没实现乡城转移,要么长期踯躅于城乡之间,要么仍低效率地滞留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素质发展严重滞后,不管是已经成功转移城镇还是依然留守农村的农民,都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使其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而避免被边缘化。推进8亿农民的素质提升,对于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是基础工程。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基础工程,是当今中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新型城镇化 基础工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喜旺
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业精神的培养,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创业精神的培养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励他们提升创业技能,使其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文章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创业精神的内在联系,既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创业精神培养的指导和强化作用,又阐述了创业精神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作用。从创业精神培养体系、创业精神培养平台、创业精神培养氛围等几个方面剖析了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从检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效果的角度,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创业精神培养 素质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伟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