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5)
2023(5817)
2022(4192)
2021(3549)
2020(2710)
2019(5860)
2018(5940)
2017(11312)
2016(6340)
2015(7187)
2014(7572)
2013(6949)
2012(6049)
2011(5103)
2010(5184)
2009(4797)
2008(4877)
2007(4314)
2006(3938)
2005(3799)
作者
(17594)
(14391)
(14221)
(13741)
(9313)
(6776)
(6578)
(5597)
(5467)
(5048)
(5013)
(4848)
(4579)
(4512)
(4462)
(4364)
(4313)
(4163)
(4085)
(4060)
(3584)
(3455)
(3433)
(3343)
(3211)
(3210)
(3186)
(3134)
(2870)
(2829)
学科
(27984)
经济(27952)
管理(15006)
(14283)
中国(13834)
(11275)
企业(11275)
地方(9028)
业经(8725)
(8465)
方法(7559)
城市(7053)
(6186)
产业(6157)
理论(6047)
农业(5856)
城市经济(5316)
数学(5087)
数学方法(5035)
(4962)
发展(4943)
(4929)
(4833)
教育(4787)
(4436)
(4331)
(4057)
信息(3996)
环境(3944)
文化(3783)
机构
学院(88266)
大学(87618)
(33543)
经济(32539)
研究(31190)
管理(30270)
理学(25428)
理学院(25024)
管理学(24528)
管理学院(24348)
中国(22246)
(19767)
科学(19004)
(15292)
(14882)
(14880)
师范(14785)
(14117)
中心(13641)
研究所(13402)
(12471)
北京(12311)
财经(12019)
师范大学(12015)
(11662)
(11587)
业大(11232)
(10915)
经济学(10877)
经济学院(9731)
基金
项目(58614)
科学(46945)
研究(44473)
基金(41786)
(35891)
国家(35527)
科学基金(31052)
社会(29984)
社会科(28334)
社会科学(28327)
(23012)
基金项目(22198)
教育(20130)
(19324)
编号(18410)
自然(18331)
自然科(17946)
自然科学(17943)
自然科学基金(17600)
资助(15164)
成果(15081)
(13710)
重点(13391)
课题(13285)
国家社会(12515)
(12044)
(11540)
发展(11432)
(11256)
(11203)
期刊
(41583)
经济(41583)
研究(29593)
中国(19690)
教育(13797)
学报(12809)
科学(12661)
(12644)
管理(12095)
(11304)
大学(10289)
学学(9475)
农业(8472)
技术(7712)
问题(7455)
城市(7295)
(7188)
金融(7188)
业经(7144)
(6321)
经济研究(6232)
财经(6160)
图书(5628)
(5492)
现代(5490)
(4657)
(4640)
书馆(4524)
图书馆(4524)
(4244)
共检索到137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望舒  
研究“软件”与“硬件”二者在发展中的关系,已经是城市现代化建设领域的关注点。将城市主体——“人的现代性”作为着眼点和着力处,揭示其在国内城市中普遍滞后于建筑设施现代化水平的现象,从而阐释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意义。就“临战”奥运的北京,提出首都应以“首善”作为城市精神核心的建议,主张用“人的现代化”成果为城市文化注入活力,以增强城市成员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来改善主流人群的价值取向;通过重塑公共场合的社会言行举止的规范性等举措,来提升城市整体“软实力”,加快新世纪北京具备国际文化中心城市内在品质的建设步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冷观  
上海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精神”大讨论,必将对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增添巨大动力,使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更具独持魅力。城市精神应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城市的社会氛围、历史积淀和人文特色的综合结晶,是对城市丰富内涵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并对城市发展及其形象和影响具有长期的促进效用。就上海来说,对城市精神的讨论不宜过分集中于市民素质问题,虽然城市精神的实践需要市民素质的支撑,但市民素质毕竟不是城市精神本身。本文通过对城市精神内涵的分析及对国外若干大都市城市精神的介绍,提出上海的城市精神应定位于“向世界展示魅力”的这一核心基调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书剑  
北京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象征和形象,是数千年光辉文明的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对首都发展的新要求,立足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区域战略布局,立足于解决北京深层次矛盾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先后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陆奇  
阐述了北京志鉴在北京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兵  陈志霞  张晏维  曾伶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作为首都的超大城市北京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分析首都治理的基本逻辑,推动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首先,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以政治导向、问题导向、使命导向三个系统条件为逻辑起点。其次,在中国情境下,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理念包括目标圈层的人本治理、党建引领两个城市治理理念,方法圈层的法治治理、德治治理、智慧治理、协同治理、全球治理五个城市治理理念,七个城市治理理念共同构成一个内外互动、有效协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最后,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路径机制主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方式构建政治引领、科技赋能、文化涵养、法治保障和经济驱动五维治理的机制系统,既对应了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治理理念,又回应了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实践的现实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邹农俭  
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多种解释进行了梳理,认为这是两个各有特指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但二者也有互相联系的方面,并就现实生活中二者的联系做了解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育莲  黄庆丰  
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生存观念、生存状态三个方面现代化的内容及特征。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的。近代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是以人类对科学技术理性的崇拜、对自身主体性意识的高扬为其精神内涵的。片面地夸大技术理性的价值是导致现代人文精神总体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理性的限度使人们逐渐转变传统理性观念,开始反思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现代西方总体性人学的自悟。回顾和总结西方近现代关于人的问题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实践及人的全面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来庆立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不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路,更是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关系的超越,这尤其体现在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文化层面。从概念生成史上看,文化概念具有民族性、阶级性和区域性的内在张力,且与现代化进程共生。当前,西方现代化道路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文化困境,而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则在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形成了世界性、人民性、普遍性的文化逻辑,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本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困境,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过杰  
面对90年代,面向未来,探索和推进城市现代化,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城市主导作用,实现本世纪末以及下世纪中叶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本文拟就经济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当前城市经济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城市现代化,尽管为人们所追求和向往,但是对城市现代化的认识,往往容易从城市外在形态上体察,诸如现代化的建筑物、构筑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邮电通讯,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娱乐场所;也往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宏伟  宋晓东  
通过对世界上首都城市发展的路径进行总结、分析,把各国首都城市的发展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单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为单一功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为国家提供政治上的保证和文化上的支持;另一类是多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综合性大都市,成为首都经济圈甚至是全国发展的经济核心城市。论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两种首都城市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从发展重心、发展特征、形成因素三个方面对两种首都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并得出对我国首都城市———北京选择何种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祥林  
"环首都贫困带"是由围绕在首都周边的24个县组成的环状区域,在北京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个环状区域出现了相对贫困问题,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都与环首都地区必须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首都与环首都地区之间构建"软区划",将"环首都贫困带"变成"环首都城市带",让首都与环首都地区进行融合发展。在这个前提下,环首都区域与北京这个大都市之间就可以平等对话,环首都地区逐渐培育起自身的经济增长点,环首都地区的"壕沟"也就会逐渐消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建中  
探求中国式的管理现代化道路,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强调以我为主,向古代文化求教,古为今用。深入研究、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古代文化宝库中之闪闪发光之光辉思想,继承古代文化之精华。为此,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挖掘古代文化的经典思想;其次是如何运用于现代化管理的实践中去,探求实现中国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一、管理与管理现代化管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管理现代化必须管理思想现代化,没有管理思想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益澄  
对城市文化现代化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文化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入手,构建了衡量一个城市文化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应用,提出了定量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