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6)
- 2023(4848)
- 2022(3283)
- 2021(2805)
- 2020(2175)
- 2019(4614)
- 2018(4812)
- 2017(8944)
- 2016(5039)
- 2015(5757)
- 2014(5923)
- 2013(5694)
- 2012(4818)
- 2011(4207)
- 2010(4204)
- 2009(3961)
- 2008(3912)
- 2007(3650)
- 2006(3434)
- 2005(3327)
- 学科
- 济(22060)
- 经济(22032)
- 业(13198)
- 管理(13058)
- 企(9855)
- 企业(9855)
- 中国(9416)
- 农(8549)
- 业经(6896)
- 方法(5743)
- 地方(5715)
- 农业(5703)
- 发(5545)
- 制(4987)
- 发展(4864)
- 展(4853)
- 财(4760)
- 数学(4487)
- 数学方法(4441)
- 学(4390)
- 产业(3941)
- 体(3841)
- 理论(3678)
- 信息(3533)
- 银(3380)
- 银行(3374)
- 总论(3286)
- 策(3283)
- 行(3239)
- 信息产业(3234)
- 机构
- 大学(72828)
- 学院(72784)
- 济(28972)
- 经济(28287)
- 研究(26823)
- 管理(24975)
- 理学(20889)
- 理学院(20624)
- 管理学(20195)
- 管理学院(20066)
- 中国(19879)
- 京(16103)
- 科学(16030)
- 财(13949)
- 所(13605)
- 农(13410)
- 江(12468)
- 研究所(12196)
- 中心(11841)
- 范(10903)
- 师范(10801)
- 财经(10693)
- 业大(10630)
- 农业(10196)
- 北京(10126)
- 经(9760)
- 院(9741)
- 州(9546)
- 经济学(9397)
- 省(8768)
- 基金
- 项目(47387)
- 科学(37329)
- 研究(35819)
- 基金(33833)
- 家(29802)
- 国家(29546)
- 科学基金(24863)
- 社会(23527)
- 社会科(22166)
- 社会科学(22160)
- 省(18384)
- 基金项目(17210)
- 教育(16263)
- 划(15473)
- 编号(14886)
- 自然(14675)
- 自然科(14335)
- 自然科学(14329)
- 自然科学基金(14073)
- 资助(12898)
- 成果(12751)
- 发(10963)
- 重点(10960)
- 课题(10766)
- 国家社会(10146)
- 部(10076)
- 创(9231)
- 性(9104)
- 发展(9029)
- 化(9012)
共检索到116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业苗
认为相较于"物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要求更高。不同农业人口群体在城镇化中的处境不同,他们的城镇化诉求也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别,人的城镇化需要回应这些诉求。此外,人的城镇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进城、成为城镇居民的过程,还是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市民化权益的过程。因此,人的城镇化发展应建立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之上,即唯有消弭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城镇化。
关键词:
人的城镇化 基本内涵 实现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玲
传统的城镇化并没有让进城务工人员真正成为"城里人",他们像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移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资源有限的农业大国现状,让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并不是最佳选择。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探索更适宜我国现状的城镇化道路,就近城镇化就是途径之一。通过发展产业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新型居住环境、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就近城镇化的实现。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内涵 问题 途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光全 胡卫东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内容和科学要求。作为道路与手段的新型城镇化和作为状态与过程的健康城镇化之间紧密相连,亟需在理论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在理论上作出回答。论文从在国内外城镇健康发展相关内容评述的基础上,从健康城镇化的内涵、动力机制和状态划分三个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建构,以期更好地引领和指导现实中城镇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最后,对健康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从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上给出了若干理论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利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明显加速。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和规模扩张,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规模结构失衡、产业特色不鲜明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许颖 黄匡时
本文在梳理以人为本城镇化理念和政策形成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指标和政策框架进行深入探讨,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基本内涵不仅体现在形式城镇化,即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城镇化,即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包括人口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健康、绿色、可持续、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全覆盖、稳定的就业岗位和体面的居住。传统以GDP为核心的城镇化思路忽略实质城镇化而片面追求形式城镇化,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实质城镇化为重点和关键,其政策框架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人的素质为基石,以人的就业为关键,以人的保障为支撑,以人的居住为重点。
关键词:
以人为核心 城镇化 绿色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特征 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双悦
一、"绿色城镇化"理念的形成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在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
关键词:
绿色城镇化 旧城改造模式 路径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新越 秦素贞 吴宁宁
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42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与经济城镇化、创新与研发、社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关系更为密切。对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需要从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子系统5个方面入手,加快城镇化步伐,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内涵 测度 区域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春生
对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差的经济内涵、演变趋势、形成原因和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城镇化率之差可以近似地表示农村户籍半城镇化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省、市一级的两个城镇化率之差没有经济意义;两个城镇化率之差整体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超过了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镇的速度。提出要缩小两个城镇化率的差距,必须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核心,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推动制度变革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淑霞
本轮新型城镇化"新"的内涵在于将更加着眼中西部、更加强调城市群和小城镇的发展、更加依赖服务业、更加强调农民的市民化,也会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如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垄断、收入分配改革和金融改革,虽然成本较高,但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 水平 内涵 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相伟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1996年~2009年,城镇化率由30.5%提高到46.6%,年均增长近1.2个百分点,即使未来几年城镇化速度有所下降,"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也将达到甚至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因此,"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即将迎来战略节点期,也将是城镇化战略转型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车艳秋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转型期,必须着力推动城镇化从数量到质量、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转型。作为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城镇化是人的发展途径和手段,而不是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及科技驱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以法律、规划维护民生和环境底线,着力破解城镇化中的核心问题,并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城镇化 内涵 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士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城镇化作为行业发展的综合体,是有效促进投资、推动建设,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实践表明,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直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释放积极的"信号作用",通过增信引导鼓励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在简要概括了我国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分阶段阐述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重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金融 支持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士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城镇化作为行业发展的综合体,是有效促进投资、推动建设,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实践表明,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直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释放积极的"信号作用",通过增信引导鼓励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在简要概括了我国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分阶段阐述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金融 支持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双悦
一、"绿色城镇化"理念的形成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在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