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7)
- 2023(9260)
- 2022(7882)
- 2021(7067)
- 2020(5648)
- 2019(12509)
- 2018(12445)
- 2017(23432)
- 2016(12505)
- 2015(14182)
- 2014(14349)
- 2013(14372)
- 2012(14163)
- 2011(13203)
- 2010(13720)
- 2009(12985)
- 2008(12778)
- 2007(11960)
- 2006(11285)
- 2005(10516)
- 学科
- 济(78940)
- 经济(78779)
- 管理(32731)
- 业(30368)
- 地方(24298)
- 企(24042)
- 企业(24042)
- 中国(22719)
- 方法(22006)
- 农(18028)
- 业经(17942)
- 数学(16744)
- 数学方法(16547)
- 地方经济(15443)
- 学(14583)
- 农业(12201)
- 制(12016)
- 发(11803)
- 融(11660)
- 金融(11659)
- 和(11592)
- 财(11398)
- 理论(11200)
- 银(11133)
- 银行(11120)
- 行(10902)
- 贸(10212)
- 贸易(10201)
- 环境(10146)
- 易(9697)
- 机构
- 学院(192905)
- 大学(192008)
- 济(88195)
- 经济(86330)
- 研究(75334)
- 管理(66753)
- 中国(57844)
- 理学(55070)
- 理学院(54309)
- 管理学(53372)
- 管理学院(52996)
- 科学(43698)
- 京(42622)
- 财(39774)
- 所(39231)
- 研究所(34763)
- 中心(33113)
- 江(31629)
- 农(30627)
- 财经(30202)
- 范(28331)
- 北京(28120)
- 师范(28078)
- 经济学(27955)
- 经(27067)
- 院(26365)
- 州(25496)
- 经济学院(24629)
- 业大(24236)
- 省(23436)
- 基金
- 项目(113388)
- 科学(88822)
- 研究(86101)
- 基金(80101)
- 家(68734)
- 国家(68064)
- 社会(57687)
- 科学基金(57415)
- 社会科(53489)
- 社会科学(53472)
- 省(44762)
- 基金项目(41020)
- 教育(38511)
- 划(36911)
- 编号(34704)
- 自然(33220)
- 资助(33214)
- 自然科(32433)
- 自然科学(32426)
- 自然科学基金(31846)
- 发(30952)
- 成果(30107)
- 重点(25830)
- 发展(25660)
- 课题(25525)
- 展(25246)
- 部(24694)
- 国家社会(23388)
- 创(22507)
- 性(21715)
共检索到328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人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可概括为: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标志,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两类能力提升(个体能力的增强与集体能力的进步)有着不同的内涵、方式与相互关系。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人力资源与经济结构有内在关联,经济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直接相关。人的发展是三位一体发展的首要任务,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最关键。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提供调节的驱动力,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经济行为提出了一个中心(不做金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在揭示中国严峻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从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通过阐述充分就业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赖于就业的扩大,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等命题,论证就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优先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梦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垣泽
人口数量统计工作在我国自古就有,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普查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尤其是2010年5月12日,经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通过,《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自2010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人口普查工作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人口统计工作实现了法制化、科学化。对于人口数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口再生产发展速度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一定的数量对比关系。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给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启示,是制定我国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有计划地调节生育,做到“两种生产一起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竞能,吴国存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年了。在这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马克思革命学说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一个日益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广生
本文从国土规划的作用、性质和基本内容等入手,详尽分析了国土规划在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制定统筹兼顾,考虑生态、经济效益的规划(即国土规划)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程华蓉
南昌市价格调节基金制度是198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由于当时属尝试阶段,征收范围较为狭窄,年均征收额200万元左右,很难满足当时政府平抑市场物价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精诚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形势迫切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首先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程》(以下简称《原理教程》)一书的出版,为欣欣向荣的统计理论百花园又增添了一朵新花。通读全书,感到其中洋溢着开拓精神和时代气息,它在许多方面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茂青 金莉芝
浙江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从增量改革的角度来看,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生力军,成为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成为繁荣城乡市场的主体力量,为培养企业家,构建人力资本形成了良好机制,并为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浙江 私营经济 角色定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秀玲
探讨和研究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实际上也就是探究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我国农村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 ,属于公共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负有重大的责任。为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应当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加快农村市场的培育 ,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关键词:
农村经济 政府行为 政府责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卓卿
社会经济地位是指儿童所在家庭获取或控制的客观资源包括财富、权力、社会关系等,并根据这些资源对自己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层级排名,一般从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声望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业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学业行为、学习困难和学业成就等方面。从学校层面关注和促进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学业发展,可通过提高物质帮扶力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实质性的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儿童 学业发展 学校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经济体来看,判断这个经济体是否运行良好,要考察它的社会成本的耗费与社会价值的产出之间的关系。投资的增加、劳动投入的扩大和技术进步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本身就是增长的结果。真正决定增长的是制度,而且是有利于人的发展、能够提供适当给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应该是以人为交汇的核心,使社会经济发展围绕着人来展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四馨
试论信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桂林地区信息中心徐四馨前言一场以电子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兴起,全球性的新技术革血浪潮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国际经济体系中所有国家和地区。伴随着这~浪潮涌现出的巨大变革是新的~代生产力——孙大生产力的#分信息生产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由生存需要、享乐需要、发展需要及和谐需要构成。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必须普遍满足生存需要,合理限制享乐需要,适当满足发展需要和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和谐需要。但是,在现实中,我国贫困群体的生存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享乐供给分配极端不公平,严重的两极分化发展导致发展需要难以实现,和谐需要还相当欠缺。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应当从满足四大需要的价值规范入手,即应把生存需要的满足置于优先地位,发挥社会舆论和政府的作用合理限制以物质方面为重点的享乐需要,增加发展需要的供给并增强其公平性,大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 目的 目标 人本审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