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3)
2023(11855)
2022(9857)
2021(8979)
2020(7141)
2019(15671)
2018(15398)
2017(28828)
2016(15300)
2015(16812)
2014(16578)
2013(16236)
2012(15143)
2011(14162)
2010(14493)
2009(13514)
2008(12918)
2007(11817)
2006(10844)
2005(9725)
作者
(43771)
(36414)
(36355)
(34140)
(23001)
(17439)
(16333)
(14012)
(13841)
(12973)
(12471)
(12199)
(11680)
(11524)
(11231)
(11135)
(10742)
(10608)
(10483)
(10209)
(9232)
(9047)
(8712)
(8413)
(8274)
(8207)
(8107)
(8078)
(7378)
(7302)
学科
(69714)
经济(69650)
(42791)
管理(39003)
(31105)
(29375)
企业(29375)
地方(25281)
中国(24182)
农业(20969)
业经(19262)
方法(19033)
数学(15899)
数学方法(15720)
(14055)
(13970)
(13726)
地方经济(13711)
(12570)
银行(12556)
(12317)
金融(12316)
(12268)
(12092)
(11937)
贸易(11924)
环境(11609)
(11452)
发展(10968)
(10936)
机构
学院(217094)
大学(210243)
(89314)
经济(87180)
管理(79523)
研究(78964)
理学(66924)
理学院(66055)
管理学(64966)
管理学院(64516)
中国(61142)
科学(47113)
(45354)
(40123)
(39551)
(39001)
中心(36472)
(35507)
研究所(35491)
(32535)
师范(32255)
财经(30354)
业大(29937)
农业(29026)
(28871)
北京(28680)
(28533)
(27269)
经济学(26565)
(26163)
基金
项目(140143)
科学(111099)
研究(108130)
基金(98827)
(85146)
国家(84332)
科学基金(72192)
社会(69713)
社会科(65838)
社会科学(65829)
(57487)
基金项目(51620)
教育(48306)
(47259)
编号(45905)
自然(42792)
自然科(41793)
自然科学(41785)
自然科学基金(40984)
资助(38590)
成果(37688)
(37588)
课题(32616)
重点(31973)
发展(30826)
(30278)
(29662)
(29522)
国家社会(28535)
创新(27482)
期刊
(116074)
经济(116074)
研究(67088)
中国(52810)
(42721)
科学(30990)
管理(30974)
学报(30428)
(28835)
教育(28635)
农业(28330)
(24977)
金融(24977)
大学(23955)
业经(23706)
学学(22410)
技术(19216)
经济研究(17290)
问题(14765)
财经(14356)
(12808)
(12524)
商业(11417)
图书(11213)
农业经济(11082)
(10987)
(10959)
资源(10950)
(10626)
论坛(10626)
共检索到349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缪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及五个"相一致"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五个"相一致"要求,因此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定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五个"相一致"要求,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菲  李惠青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宜娟  
农村老年教育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的重要辅助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农村老年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与严峻挑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应通过理念赋新、制度赋规、供给赋能、社会赋力构建农村老年教育的新发展理路,通过扩大规模、优化配置、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提升教育效益实现农村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体现适农化、乡土化、数字化推动农村老年教育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柳在《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职业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建设职业文化,应自觉实现其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现代超越,对一般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及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人文拓展。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人生全过程全方位。在现代意义上所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柳  
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职业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它在增强职业人的自尊和自信,培养职业人的自重和自爱,强化职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职业人的职业理想升华和创造力拓展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设职业文化,应自觉实现其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现代超越,对一般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及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人文拓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衡  徐惠红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职业人的教育组织,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和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任。高校要突破现有以现实功用为中心、以外在形式为主导的职业文化教育模式,认识当前职业文化教育存在的误区和困境,积极建构高校职业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依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建设职业文化教育的多元方向;推动职业文化教育的实践化,实现职业文化教育与社会职业组织的有效嫁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颂吉  魏后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乡村发展困境、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受城市偏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未得到有效构建,乡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尤其表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由偏向到融合符合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城乡关系政策演进的必然逻辑。基于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破解乡村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杰  郭晓鸣  
城乡要素交换关系内嵌于城乡战略之中,并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历史过程。在工业化中期,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受工业化前期发展思维影响,我国现行城乡要素交换关系中依然存在城市偏向导向,存在要素交换主体不对等、交换"边界效应"导致的分割配置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转变战略思路突破要素在城乡间流动的关键制约,建立起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要素交换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雅斐  
本文重点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文化的建设研究工作,然后从城镇化方向去研究了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和当下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突破现有情况下农村文化建设展开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生源充足、就业质量提升及办学领域拓展等机遇。高职院校应借助政策"利好",结合自身优势优化办学领域与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佳   王海凤  
中国式现代化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题中之义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是社会主义终极目标与马克思语境使然、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使然。然而唯有在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张力中,才呈现出不断超越的可能——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社会的真正进步均需要物质与精神兼备双修、平衡发展。旅游,作为人类“诗意栖居”的幸福产业,其人本价值与精神成果有待进一步诠释。文章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出发,结合旅游驱动下乡村振兴现状,利用扎根理论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居民物质富裕主要从生产生活基础、社会资源分配与生存发展保障3个维度体现;精神生活富裕主要从自觉精神追求、自我精神生产与自由精神享受3个维度体现;乡村旅游地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二元良性互动的结果,经由旅游属性、功能与价值的驱动进而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研究结论检验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与旅游的人本价值,为促进乡村居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生、解决既要“富口袋”亦要“富脑袋”的现实问题提供实践参考,也为推动马克思哲学语境与旅游情境下乡村居民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方案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洋  张强  张帆  石伟  宋辉  刘长安  
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大任务,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本文以全国百强县瓦房店市为例,通过走访调研并结合GIS遥感手段,定性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做强“党建领、党建融、党建促”三篇文章,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的空间规划协调耦合机制的实施策略,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瑶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保障与精神支柱,作为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或遗失、村庄作为文化共同体的社会特征逐步弱化等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地位、积极传承农耕文明、加速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军华  许崇正  
社会生产的最终结果总是表现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深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并将其贯穿始终。探求资源配置的规律并鉴别其配置的合理性必须丰富人的内涵。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配置资源,就是要推动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狭义上层建筑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指导性作用,主动调节和化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分配矛盾;丰富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机会并提高其能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资源及其内在发展的体制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英  
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既是强国战略,也是高职院校新时代的育人责任。工匠精神培育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最终教育旨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然而,当前工匠精神培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工匠精神中人的全面发展意蕴隐而不彰,工匠精神培育窄化为技术技能培训,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形成制约。因此,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建议从激发潜能、丰富社会关系、实现个性自由等维度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审思,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澄明和厘清工匠精神培育的本质与本真。同时,学校、企业、家庭应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生成全面性育人理念,促进主体全面性发展,创设全面性教育场域,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