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2)
2023(11726)
2022(9514)
2021(8956)
2020(7455)
2019(17033)
2018(16668)
2017(32379)
2016(16882)
2015(19135)
2014(18757)
2013(17939)
2012(16166)
2011(13841)
2010(13733)
2009(12212)
2008(11364)
2007(9885)
2006(8200)
2005(6703)
作者
(42219)
(34916)
(34598)
(33219)
(22225)
(16506)
(16090)
(13572)
(13377)
(12280)
(12084)
(11716)
(10725)
(10572)
(10568)
(10550)
(10365)
(10184)
(10072)
(9838)
(8509)
(8349)
(8126)
(8063)
(7937)
(7884)
(7690)
(7593)
(6896)
(6724)
学科
(61353)
经济(61299)
管理(47019)
(42377)
(36446)
企业(36446)
方法(31492)
数学(27387)
数学方法(27020)
(19509)
银行(19363)
中国(18297)
(18030)
(17919)
(17131)
(15903)
业经(14659)
(12993)
金融(12991)
地方(12812)
审计(12202)
(11190)
制度(11177)
(11069)
财务(11022)
技术(11015)
财务管理(10953)
理论(10614)
农业(10492)
企业财务(10384)
机构
学院(212700)
大学(210636)
管理(87812)
(86540)
经济(84771)
理学(76055)
理学院(75370)
管理学(74153)
管理学院(73745)
研究(61337)
中国(55416)
(42841)
(42589)
财经(34379)
科学(34208)
中心(33247)
(31653)
(31537)
(28644)
业大(27738)
经济学(27317)
(26612)
(26255)
财经大学(26103)
师范(25983)
(25802)
北京(25125)
经济学院(24882)
(24102)
研究所(23781)
基金
项目(151893)
科学(121894)
研究(116335)
基金(111231)
(94734)
国家(93921)
科学基金(83530)
社会(75272)
社会科(71510)
社会科学(71488)
(59890)
基金项目(59372)
教育(55279)
自然(52410)
自然科(51194)
自然科学(51184)
自然科学基金(50246)
(49642)
编号(48034)
资助(43805)
成果(37872)
(34495)
重点(34200)
(33362)
课题(32422)
(32048)
国家社会(31667)
创新(31065)
教育部(30898)
人文(30333)
期刊
(85226)
经济(85226)
研究(62414)
中国(45660)
(35064)
(33598)
金融(33598)
管理(30997)
学报(25866)
教育(25488)
科学(24928)
(24540)
大学(21600)
技术(20953)
学学(20134)
财经(16558)
农业(15315)
业经(14722)
经济研究(14389)
(14173)
财会(11270)
问题(11135)
理论(10974)
图书(10582)
实践(10172)
(10172)
审计(9967)
会计(9957)
技术经济(9320)
(9122)
共检索到314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  徐芬  
人民银行自内审工作提出转型以来,内部审计工作由查错纠弊职能向更多地发挥顾问、咨询作用的"服务治理"和"增加价值"功能转变,并逐步构建了"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经过几年转型实践的探索锻炼,内审队伍的审计能力从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随着内审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审计能力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内审转型的推进步伐。因此,加强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构建一套系统的审计能力建设体系对于深化内审转型、促进内审高效履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小琼  
审计能力包括个人审计能力和组织审计能力。个人审计能力是指审计人员必备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业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务经验等方面。组织能力涵盖审计人员的能力特征、思维模式以及对审计人员的管理方式,具体体现在一个单位是否拥有称职的审计人员,能不能使审计人员的个人目标与审计的目标一致,是否能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立杰  
2011年,人民银行出台了《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明确了内审工作转型的基本要求——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崔健  
信息化发展给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民银行当前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在体系构建、功能开发、辅助工具、配套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多短板,亟须形成一套明确的信息化体系框架。本文在研究内部审计信息化典型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人民银行自身需求,提出了构建"一个平台、四个系统、两项基础、两组互联"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框架体系,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解析,对配套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沃野  
本文在剖析现阶段人民银行基层行内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人民银行基层行内审质量控制体系,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内审质量控制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谌争勇  
本文创新运用SWOT分析法,对安化县支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县支行建设的内审咨询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建军  
基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是指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现从传统的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现代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主的全面转型,它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和控制性的特点,是今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发展方向。那么,怎样实现这个转型呢?本文拟提出如下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庆平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积极发挥内部审计在央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过程中的确认和咨询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央行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水平,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庆平  
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对内审转型与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并出台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转型的总体要求,即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央行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明确了转型的总体目标,即由传统的财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健  朱锦淼  王晓兵  
人民银行IT审计的目标应定位于: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健康运行,有效控制系统风险。其审计步骤,大体上应分两步走:第一步,以IS审计为主,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IT审计途径;第二步,实现以IT审计为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耀康  
<正>在机构改革背景下,内审部门作为人民银行内部治理的重要内设部门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使命,强化人民银行基层行内审职能是履行好中央银行职责的必然选择,其作用发挥必须适应新变化、新形势、新要求。内审职能作用发挥的主要短板内部审计增值理念宣传不到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等内容开展审计,推动问题整改,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新时代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职责和定位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自1998年成立以来,深入开展各类审计,切实履行内部监督职能,促进人民银行系统各级机构完善管理和规范履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成立了审计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新形势赋予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新的职责和新的任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敏  刘宇  张璐  
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要深入推进央行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深化发展,确立了"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五个理念,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已然成为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先对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内涵做了介绍,然后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现状及内外部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并尝试开展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选择的对策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荣华  向会许  朱朝晖  
目前,西方多数中央银行均已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风险管理,而我国人民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与人民银行整体状况相适应并指导人民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系统框架。对此,本文拟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阐述,提出构建人民银行风险管理框架的一些设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  潘淦  姜明  
面对即将到来的人民银行内审"转型深化时代",伴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发展,以及审计价值的不断凸显,非现场审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非现场审计中最重要的非现场审计模型研发与应用,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基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务,介绍了非现场审计模型搭建的关键因素、获取途径,并结合审计实践,阐述了非现场审计模型的搭建实例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分析了人民银行内审"转型深化时代"非现场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