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3)
- 2023(6656)
- 2022(5744)
- 2021(5197)
- 2020(4576)
- 2019(10843)
- 2018(10585)
- 2017(21216)
- 2016(11686)
- 2015(13278)
- 2014(13388)
- 2013(13500)
- 2012(12777)
- 2011(11647)
- 2010(11681)
- 2009(10915)
- 2008(11006)
- 2007(9986)
- 2006(8374)
- 2005(7526)
- 学科
- 济(53301)
- 经济(53247)
- 管理(31744)
- 业(31696)
- 方法(28644)
- 数学(26187)
- 数学方法(26010)
- 企(24891)
- 企业(24891)
- 财(14598)
- 农(13818)
- 中国(12165)
- 贸(10487)
- 贸易(10484)
- 易(10195)
- 业经(9787)
- 学(9745)
- 地方(9456)
- 制(9207)
- 农业(9193)
- 务(9186)
- 财务(9173)
- 财务管理(9147)
- 企业财务(8708)
- 银(8378)
- 银行(8357)
- 融(8289)
- 金融(8287)
- 行(7931)
- 环境(7318)
- 机构
- 大学(173899)
- 学院(172039)
- 济(77106)
- 经济(75635)
- 管理(66017)
- 研究(57514)
- 理学(57252)
- 理学院(56648)
- 管理学(55762)
- 管理学院(55442)
- 中国(45406)
- 财(35574)
- 京(35288)
- 科学(34276)
- 农(30557)
- 所(29560)
- 财经(28959)
- 中心(27890)
- 研究所(26977)
- 经(26440)
- 业大(26010)
- 经济学(25574)
- 江(25109)
- 农业(24356)
- 经济学院(23611)
- 北京(21982)
- 财经大学(21788)
- 范(21196)
- 师范(20986)
- 院(19901)
- 基金
- 项目(114629)
- 科学(90012)
- 基金(84616)
- 研究(82403)
- 家(73633)
- 国家(73068)
- 科学基金(62217)
- 社会(53540)
- 社会科(50911)
- 社会科学(50892)
- 基金项目(45032)
- 省(43814)
- 自然(39736)
- 自然科(38816)
- 自然科学(38802)
- 自然科学基金(38140)
- 教育(38102)
- 划(37250)
- 资助(35438)
- 编号(32673)
- 部(26844)
- 成果(26508)
- 重点(25931)
- 发(24465)
- 创(23683)
- 教育部(23146)
- 国家社会(22676)
- 科研(22585)
- 创新(22237)
- 人文(22224)
共检索到245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钟伟 胡松明 代慧君
本文在对 J曲线效应进行简要的理论回顾后 ,建立了我国的进口需求函数、出口需求函数和贸易平衡项函数 ,并对人民币的 J曲线效应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主要结论是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和贸易收支的正面效应有约 3个季度的时滞效应 ;如果为改善贸易收支 ,那么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幅度应该适中 ,过于轻微或剧烈可能是不利的 ;人民币出现短期异常波动对进出口贸易和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颖尧
一般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通过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可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带动国内产业,提高就业水平。但是由于生产调整和认识滞后的影响,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滞后。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低、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流动性差等特点,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又有其特殊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币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J曲线效应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天化 钟玮
本文利用2007——2008年商品出口额与人民币汇率的数据,通过建立贸易收支决定模型对人民币升值是否存在反j曲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短期内,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的不断下降,即人民币升值,我国各类商品的出口额是不断上升的,而在长期内会促使贸易收支下降,因而符合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反j曲线效应。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反j曲线效应 贸易收支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晓峰 王相宁
在介绍J-曲线效应和相关研究方法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1995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J曲线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效应时滞在1-2个季度,这说明我国目前仍然属于贸易合同均以美元表示的、贸易依赖程度较大的开放经济;从而在进出口价格弹性符号短期内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向下方调整(升值)不会显示反J-曲线效应现象。因此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时,应选择基准汇率浮动范围较小的汇率改革。
关键词:
J-曲线效应 协整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晓红 唐鹏蛟
本文基于国际金融学中经典的J曲线理论,从理论上推导"反J曲线效应"的存在,通过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进口和出口需求函数,运用分布滞后模型、JJ协整分析和脉冲相应函数分别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反J曲线效应尚处于第一阶段,绝对额仍在上升,但增长率已明显放缓。最后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就人民币升值后的贸易调整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治国 徐剑刚 曾利飞
汇率有效调整可以改善贸易收支,但在短期内可能先出现进一步恶化贸易收支的J曲线效应,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本文发现,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我国目前已经出现影响进出口贸易增速的近似J曲线效应,而贸易收支决定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显著,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J曲线效应越来越明显。J曲线效应可能在短期内被其他诸多因素所掩盖,但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值得警惕。
关键词:
J曲线效应 人民币升值 贸易收支决定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斌 刘园
以前对J曲线效应的研究,大多使用总量贸易数据和实际汇率数据,但是总量贸易数据往往存在估计偏差现象。因此,本文根据中国1994-2011年双边贸易的季度数据,使用边限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中国和13个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J曲线效应,发现只有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J曲线效应,但是,长期人民币汇率贬值会改善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的贸易收支。
关键词:
J曲线 人民币汇率 边限检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武安华 张西原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锡良 孙丛海
汇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下,汇率调整对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还不具备单独发挥调节效应的条件。汇率的杠杆作用,有赖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青峰 袁桓
人民币汇率决定分析郭青峰,袁桓一背景1985年12月深圳成立外汇调剂中心,我国开始建立人民币与外汇之间的新的关系。人民币有了新的双重汇率:官定牌价与外汇市场调剂价。经历多年努力,以人民币兑换美元为例,,官定牌价不断向外汇调剂价靠拢。到1991年,两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旭华
尽管我国政府已作出人民币不升值的郑重承诺,但升值的国际压力依然存在,本文在对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
关键词:
人民币 博弈 汇率 升值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支昀晔
一、汇率分析预测的模式、指标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管理型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但具有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某些特征,也同时具有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干预汇市运作的特征。 由于管理型浮动汇率体系具有浮动与管制两种色彩,这种制度下,汇率的预测不如固定汇率般易于掌握,比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也较复杂。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在外汇市场的运作上,适度地干预或指导汇率的走势,然而其基本用意是达成财政或汇率政策目的,防止汇市的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周工
本文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国内有关经济变量对其的影响,并对实证分析部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呈动态变化,当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上升使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滞后一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上升则使人民币汇率预期贬值;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同样表现出动态特征;金融发展状况、通货膨胀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以及国内利差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无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符合外推型;通过内生性检验,证明本文实证模型并无内生性问题。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夯实人民...
关键词:
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汇率预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谷宇 郭苏莹
本文在异质预期视角下,提出汇率沟通影响机构交易者汇率预期形成过程的可能机制,并应用彭博发布的人民币汇率预期数据,采用变系数面板模型和ARDL模型考察了汇率沟通对预期水平值及异质性的作用效应,同时比较了央行汇率沟通与直接干预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汇率沟通对超过50%的机构预期存在显著、合意的政策效应;而直接干预对不同预测区间的汇率预期存在非对称效应。进一步,包含预期异质性、汇率沟通频次和干预规模等变量的ARDL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沟通频次的增加,会增加预期异质性,而直接干预规模的增加会降低异质性。这表明,汇率沟通是基于信号渠道,直接干预是基于协调渠道来发挥作用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