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
2023(1850)
2022(1554)
2021(1410)
2020(1202)
2019(3008)
2018(2789)
2017(5745)
2016(3174)
2015(3372)
2014(3359)
2013(3543)
2012(3330)
2011(3139)
2010(3100)
2009(2824)
2008(2698)
2007(2353)
2006(2164)
2005(2116)
作者
(8925)
(7416)
(7359)
(7200)
(4801)
(3550)
(3521)
(2854)
(2770)
(2682)
(2594)
(2586)
(2557)
(2363)
(2347)
(2300)
(2278)
(2198)
(2099)
(2025)
(2001)
(1802)
(1734)
(1699)
(1688)
(1684)
(1640)
(1548)
(1546)
(1474)
学科
(14389)
经济(14376)
方法(8576)
数学(7904)
数学方法(7850)
管理(6579)
(6034)
(4895)
企业(4895)
(3623)
银行(3616)
(3463)
中国(3324)
(3288)
(3236)
金融(3236)
(2983)
理论(2673)
(2545)
(2448)
业经(2340)
(2091)
贸易(2087)
(2041)
(1783)
财务(1782)
财务管理(1777)
企业财务(1731)
农业(1722)
(1665)
机构
大学(45293)
学院(42836)
(20979)
经济(20581)
研究(15981)
中国(15000)
管理(14941)
理学(12470)
理学院(12343)
管理学(12038)
管理学院(11960)
(10849)
(9036)
财经(8674)
中心(8418)
科学(8343)
(8024)
(8000)
经济学(7787)
(7532)
(7482)
金融(7455)
研究所(7229)
经济学院(7111)
(7002)
银行(6829)
财经大学(6735)
人民(6575)
(6521)
(6212)
基金
项目(27929)
科学(21904)
基金(21745)
(19289)
国家(19157)
研究(19064)
科学基金(16102)
社会(13412)
社会科(12898)
社会科学(12896)
基金项目(11007)
自然(10049)
资助(10033)
自然科(9859)
自然科学(9856)
自然科学基金(9687)
(9683)
教育(9129)
(8626)
(7010)
编号(6566)
教育部(6269)
重点(6239)
国家社会(6208)
成果(5727)
大学(5643)
人文(5599)
(5594)
科研(5483)
创新(5274)
期刊
(20109)
经济(20109)
研究(15445)
(11109)
金融(11109)
中国(8999)
学报(8096)
(8023)
(6484)
科学(6446)
大学(6236)
学学(5798)
管理(5725)
财经(4894)
(4230)
经济研究(4193)
农业(3935)
统计(3437)
教育(3000)
国际(2973)
(2925)
技术(2778)
问题(2756)
决策(2716)
理论(2680)
(2614)
世界(2401)
实践(2358)
(2358)
图书(2340)
共检索到70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立晟  刘永余  
本文采用市场调查的汇率预期数据,运用非线性时变平滑转换模型验证了"风险溢价"、"交易成本"、"外汇市场干预"和"套利受限"4种非抛补利率平价不成立假说。结果表明,交易成本会改变汇率对利差的反应方向,在交易成本较低的区制,人民币非抛补利率平价倾向于成立。时变的风险溢价对人民币非抛补利率平价系数的偏离并没有显著影响。央行的外汇市场干预和跨境套利收益变化会改变人民币对利差的响应时间和程度,导致非抛补利率平价系数的偏离更加严重。总体上,人民币非抛补利率平价并不成立,而且近期偏离程度越来越高。这意味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与以中间价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短期正面临越来越突出的矛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龚秀国  许雯  
基于修正的抛补利率平价模型,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北向资金流动、人民币远期汇差、中美利差和中港利差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差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北向资金、人民币远期汇差以及中美、中港利差均对人民币即期汇差的短期影响最明显,中长期影响程度减弱;北向资金净流入增加、中美利差走阔和中港利差收窄会扩大人民币即期汇差;人民币远期汇差对人民币即期汇差的正向和负向影响交替发生。鉴于此,中国央行应当持续关注北向资金流向和流量、加强外汇市场沟通以及统筹和推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成科  史燕平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VAR模型,对企业抛补套利与我国进口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利率平价理论考察企业抛补套利和进口跨境人民币结算中的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结果表明,企业抛补套利明显促进了我国进口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未发现进口跨境人民币结算这一狭小领域内的套利形成利率平价,且企业抛补套利行为缺乏市场自我调节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再勇  
非抛补利率平价之谜的传统检验模型忽视了远期汇率变化和利率差这两项,而基于抛补利率平价公式推导出的扩展检验模型则表明应包括这两项。经传统检验模型和扩展检验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回归系数都介于0到1之间;非抛补利率平价主要在发达经济体成立,而在新兴经济体不成立。扩展检验模型要优于传统检验模型,部分发达经济体基于传统检验模型的非抛补利率平价不成立,但基于扩展检验模型的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表明已有文献中一些发达经济体非抛补利率平价不成立的原因可能是传统检验模型本身所导致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彻  
一、购买力平价检验的计量模型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主要是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几乎不可能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便于进行经验分析。随着定量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相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威  吴宏  
对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实证评估后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国内利率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国内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中国利率政策变动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利率政策的影响仍然较小;美国利率政策变动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利率政策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因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间的传导机制建设仍需深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云航  郑挺国  
本文利用Markov区制转移方法,对我国1980年1月 ̄2004年8月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购买力平价的Engel-Granger协整检验分析。我们发现购买力平价检验可以由两个不同的内生区制来加以刻画,而这些区制的划分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济政策调整和通货膨胀率变化等重要经济事件相联系。我们还发现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购买力平价假说成立,但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我们度量了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的偏离程度,从购买力平价假说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发现支持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国希  王少平  黄丹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必须适应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1994年我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12月实行经常项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强  齐佩金  孙刚  
本文采用界限检验 (boundstest)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进行经验分析。与协整检验不同 ,界限检验具有直接检验变量间长期相关性的优点 ,而不管各相关变量是零阶单整、一阶单整还是混合形式 ,不必预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对人民币兑德国马克、港币、日元和美元四种名义汇率的界限检验 ,本文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得到部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中 ,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港币汇率的走势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而人民币兑德国马克和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不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巴曙松  黄少明  
港币利率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呈现与美元利率趋同的趋势,是港币利率走势的基本趋势。但是,2004年11月港币呈现明显与美元利率背离的趋势,这实际上反映出当前港币估值中的一个重要的变化,这就是人民币因素开始影响并参与决定港币市场利率的形成和变动,其机制主要是联系汇率制度套息功能出现部分失灵;同时,港币估值基础客观上越来越受到内地经济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其机制主要是港币已逐渐担当人民币资产的替代货币角色。因此,应当针对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港币的利率走势及其估值机制进行调整,以巩固和改进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子鑫  刘晓辉  席丽佳  
本文以人民币不同期限(1月期、3月期、6月期和12月期)抛补利率平价基差为样本,利用t检验和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方法探究“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抛补利率平价偏离程度的特征。同时,本文选取43个经济体作为控制组,基于回归控制法构建反事实框架,考察“8·11”汇改对人民币抛补利率平价偏离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各个期限的人民币抛补利率平价在“8·11”汇改前后均存在持续偏离,抛补利率平价基差始终存在;(2)“8·11”汇改显著降低了人民币抛补利率平价偏离程度,且此结果在改变变量选择准则、估计变量以及政策实施时点后均具有稳健性。本文对货币抛补利率平价偏离程度的研究进行了拓展,不仅有助于理解“8·11”汇改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影响,也为评估该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卓琳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不能单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祖沔  向丽锦  
文章构建了存在资本管制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通过求解家庭动态最优化问题得到广义非抛补利率平价方程。理论推导发现,资本管制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抛补利率平价失效的重要原因,资本管制的存在使得利率平价产生扭曲,利率-汇率动态关系呈现为广义非抛补利率平价方程的形式,只有在无资本管制条件下,传统意义上的非抛补利率平价才会成立。同时,资本管制条件下,汇率、汇率预期以及通胀预期的波动都会增加非抛补利率平价扭曲的程度。最后,基于带结构突变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凌云  刘传哲  
本文通过对1979至2002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关联性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联动性较弱,相互变动呈不规则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传导机制运行不畅。其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双率"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