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0)
- 2023(8190)
- 2022(7116)
- 2021(6455)
- 2020(5739)
- 2019(13369)
- 2018(13263)
- 2017(26305)
- 2016(14362)
- 2015(16192)
- 2014(16422)
- 2013(16618)
- 2012(15600)
- 2011(14169)
- 2010(14200)
- 2009(13307)
- 2008(13459)
- 2007(12288)
- 2006(10339)
- 2005(9547)
- 学科
- 济(62359)
- 经济(62308)
- 业(41493)
- 管理(39906)
- 企(34210)
- 企业(34210)
- 方法(32255)
- 数学(28861)
- 数学方法(28614)
- 财(16745)
- 农(15515)
- 中国(14430)
- 制(13803)
- 学(12975)
- 贸(12688)
- 贸易(12682)
- 易(12327)
- 地方(12305)
- 业经(11840)
- 务(10481)
- 财务(10454)
- 财务管理(10424)
- 银(10311)
- 银行(10286)
- 农业(10088)
- 企业财务(9927)
- 融(9824)
- 金融(9822)
- 行(9777)
- 体(9394)
- 机构
- 大学(212609)
- 学院(210684)
- 济(89104)
- 经济(87233)
- 管理(80827)
- 研究(71155)
- 理学(69897)
- 理学院(69106)
- 管理学(67901)
- 管理学院(67499)
- 中国(55806)
- 科学(44401)
- 京(44047)
- 财(41224)
- 农(38536)
- 所(37139)
- 研究所(33880)
- 中心(33707)
- 财经(33155)
- 业大(32850)
- 江(31355)
- 农业(30675)
- 经(30142)
- 经济学(28242)
- 北京(27528)
- 范(26539)
- 师范(26244)
- 经济学院(25738)
- 州(25200)
- 院(24876)
- 基金
- 项目(140179)
- 科学(109895)
- 基金(102760)
- 研究(98890)
- 家(90281)
- 国家(89593)
- 科学基金(75963)
- 社会(63050)
- 社会科(59930)
- 社会科学(59910)
- 省(54460)
- 基金项目(54425)
- 自然(49971)
- 自然科(48852)
- 自然科学(48834)
- 自然科学基金(48017)
- 划(46466)
- 教育(45817)
- 资助(42990)
- 编号(39132)
- 重点(31974)
- 成果(31913)
- 部(31701)
- 发(29788)
- 创(28889)
- 科研(27509)
- 创新(27099)
- 课题(27074)
- 教育部(27003)
- 计划(26297)
共检索到306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志柏
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价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为此,本文用Johansen方法检验了1987-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我国价格水平和美国价格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显著存在,购买力平价的对称性也成立,但比例性不成立,这与某些发达国家间的汇率特征类似。
关键词:
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 协整对称性 比例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冬阳
本文回顾了中外购买力平价(PPP)的实证研究,选择了三变量模型,运用1997年1月至2005年7月间人民币汇率及中美两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和以往的实证研究相比,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采用近期PPI数据并得出结论,支持人民币PPP成立。(2)采取了非约束与约束的协整检验,得出一般条件下相对PPP成立,而作为特例的严格PPP不成立的差别化结论。(3)在PPP成立的基础上,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反映、方差分解技术等深入剖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冬阳 邓璇
选取人民币兑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的名义汇率,中国CPI指数及欧元区调和HICP指数的数据,以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的起点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为样本,依据影响中欧汇率的重要节点事件对样本进行分段与结合,对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PPP)成立与否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论有: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年8月—2018年12月)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但长期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对PPP冲击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汇率本身,其次依次是欧元区HICP、中国CPI。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军
作为国际金融核心的汇率决定理论,始终是国际金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意义在于它能揭示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一国的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众多的汇率决定理论当中,影响最大的应用最广的是购买力平价学说。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献非常多,其结论可概括如下:短期内,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这是因为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它能很快地反映新的信息,而商品的价格具有粘性,它的调节则相对较慢,所以购买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范爱军 韩青
在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中,有一种理由认为人民币汇率已大幅偏离了购买力平价。但是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汇率需要调整这一命题的真伪取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一国的适用性,这种适用性的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实际汇率的平稳性检验和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协整检验,虽然分析结论认为前者的严谨性优于后者,但这两种方法均不支持购买力平价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原因除了购买力平价自身的局限外,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不够通畅。既然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并不完全成立,那么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就不能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升值 适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云航 郑挺国
本文利用Markov区制转移方法,对我国1980年1月 ̄2004年8月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购买力平价的Engel-Granger协整检验分析。我们发现购买力平价检验可以由两个不同的内生区制来加以刻画,而这些区制的划分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济政策调整和通货膨胀率变化等重要经济事件相联系。我们还发现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购买力平价假说成立,但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我们度量了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的偏离程度,从购买力平价假说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发现支持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汇率 购买力平价 区制转移 协整检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
我国将于2012年通过购买力平价换算GDP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是否成立是我国能否顺利参与这一项目的关键。在中外购买力平价(PPP)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三变量模型,对1950~2009年间人民币汇率及其中美CPI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我国参与ICP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结构突变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萌
本文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于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外价格水平差异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卓琳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不能单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协整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芳东
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 ,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 ,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购买力平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杨珂 刘东坡
笔者运用不限制对称性和比例性的三变量模型,利用中国与OECD 34个成员国1978—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不满足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进一步,根据实际汇率分解模型,从贸易品价格对一价定律的偏离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品价格对一价定律的偏离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而且,相对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贸易品价格对一价定律的偏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登峰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后,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进行了直观的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技术对中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本文主要结论是:尽管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弱,但是,购买力平价在决定人民币汇率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是存在的。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购买力平价 计量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温建东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来看,汇率水平由国内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将之运用于中国这样的外贸市场多元化且高速增长的转轨经济,需要进行三项修正:用多边相对价格变动替代双边价格变动、计算生产率差异、考虑关税减让和税收制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约为4.56元人民币/美元。但是,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只是跨国比较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不能作为确定汇率水平是否合适的依据,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应当是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2002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7.52元/美元。1991至1993年的实践证明,钉住一篮子货币可以更好地稳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购买力平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彻
一、购买力平价检验的计量模型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主要是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几乎不可能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便于进行经验分析。随着定量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相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任兆璋 宁忠忠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