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9)
- 2023(12066)
- 2022(10607)
- 2021(9987)
- 2020(8171)
- 2019(19227)
- 2018(18973)
- 2017(37586)
- 2016(20138)
- 2015(22705)
- 2014(22535)
- 2013(22616)
- 2012(20584)
- 2011(18552)
- 2010(18214)
- 2009(16542)
- 2008(15957)
- 2007(14049)
- 2006(12175)
- 2005(10749)
- 学科
- 济(83652)
- 经济(83559)
- 管理(57425)
- 业(54545)
- 企(45623)
- 企业(45623)
- 方法(42075)
- 数学(37215)
- 数学方法(36894)
- 财(21331)
- 中国(20884)
- 农(20506)
- 贸(19942)
- 贸易(19933)
- 易(19371)
- 业经(17334)
- 学(16621)
- 地方(15202)
- 制(14165)
- 理论(13417)
- 农业(13221)
- 务(13156)
- 财务(13094)
- 财务管理(13071)
- 出(12879)
- 融(12708)
- 金融(12707)
- 银(12656)
- 银行(12619)
- 技术(12495)
- 机构
- 大学(288475)
- 学院(284478)
- 济(119809)
- 经济(117369)
- 管理(117158)
- 理学(101980)
- 理学院(100959)
- 管理学(99355)
- 管理学院(98859)
- 研究(93075)
- 中国(72105)
- 京(60473)
- 科学(55554)
- 财(54550)
- 所(45813)
- 财经(44638)
- 中心(42680)
- 农(42310)
- 研究所(41654)
- 业大(41381)
- 经(40850)
- 江(39836)
- 北京(38111)
- 经济学(37418)
- 范(35415)
- 师范(35112)
- 经济学院(34111)
- 财经大学(33731)
- 院(33708)
- 农业(33091)
- 基金
- 项目(197848)
- 科学(156205)
- 基金(146168)
- 研究(144432)
- 家(126512)
- 国家(125533)
- 科学基金(108798)
- 社会(92320)
- 社会科(87722)
- 社会科学(87698)
- 基金项目(77837)
- 省(74897)
- 自然(71092)
- 自然科(69485)
- 自然科学(69471)
- 自然科学基金(68237)
- 教育(65779)
- 划(63163)
- 资助(61219)
- 编号(58056)
- 成果(45983)
- 部(44801)
- 重点(43288)
- 发(40794)
- 创(40756)
- 教育部(38956)
- 课题(38758)
- 国家社会(38190)
- 创新(38007)
- 人文(37975)
- 期刊
- 济(125063)
- 经济(125063)
- 研究(86545)
- 中国(50905)
- 学报(43640)
- 管理(42012)
- 科学(40339)
- 财(40192)
- 农(37408)
- 大学(33380)
- 学学(31439)
- 融(29506)
- 金融(29506)
- 教育(27024)
- 农业(26154)
- 技术(23617)
- 财经(22285)
- 经济研究(20726)
- 业经(19501)
- 经(18966)
- 问题(16663)
- 理论(15635)
- 图书(14809)
- 贸(14768)
- 技术经济(14556)
- 实践(14291)
- 践(14291)
- 业(13400)
- 科技(13183)
- 现代(12702)
共检索到413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云
本文基于2010年8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香港离岸可交割人民币外汇市场(CNH市场)和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CNY市场)的统计数据,采用二元VARBEKK-MV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当选择人民币汇率收盘价计算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收益率时,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收益率溢出效应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当选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收益率时,仅存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境内市场的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和人民币境内市场对离岸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涤新 眭以宁 丁乙
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研究CNY、CNH和NDF市场间的价格传导机制,检验其均值溢出效应及风险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发现并解释其异质特征,剖析CNH市场对CNY市场、NDF市场对CNH市场价格引导作用的微观机理,给出了实证证据。研究发现:这三个市场的波动丛集现象显著且逐渐趋弱;随着时间推移,当下波动对未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趋缓,但风险和损失对市场冲击的持续期变长。研究还表明: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差存在自动收敛的机制,价格将趋向一致,尽管汇差的收敛速度和波动分别随时间推移加快和收窄,但收敛缓慢、波动较大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预期和套利机制仍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信息传导功能。CNY市场缺乏对离岸CNH市场和NDF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人民币汇率价格从离岸向境内市场传递,离岸市场对境内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随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逐渐完善,但溢出效应存在滞后性且反馈周期较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涤新 眭以宁 丁乙
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研究CNY、CNH和NDF市场间的价格传导机制,检验其均值溢出效应及风险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发现并解释其异质特征,剖析CNH市场对CNY市场、NDF市场对CNH市场价格引导作用的微观机理,给出了实证证据。研究发现:这三个市场的波动丛集现象显著且逐渐趋弱;随着时间推移,当下波动对未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趋缓,但风险和损失对市场冲击的持续期变长。研究还表明: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差存在自动收敛的机制,价格将趋向一致,尽管汇差的收敛速度和波动分别随时间推移加快和收窄,但收敛缓慢、波动较大且在一段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放建 许燕红 刘德运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2002年12月2日到2010年9月30日的日数据,建立相应的ARCH族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本文对石油市场和黄金市场收益的波动性、波动的非对称性及其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市均具有显著的方差时变性及新信息对波动冲击的持续性;GARCH(1,1)模型能够很好地消除其ARCH效应;两市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即石油市场中利空消息引起的波动比同等利好消息引起的波动要大,而黄金市场相反;两市只存在从石油市场到黄金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对该领域投资者的相关投资及决策人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永琦 王丽莉
随着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飞速发展,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的联动关系也在逐步深化。文章基于DCC-GARCH-BEEK(1,1)模型分别对五种不同到期期限下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一年和七年的到期期限以外,其他期限的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之间均存在着波动溢出效应,且十年到期的债券收益率之间波动溢出效应最强。同时,一年、三年和五年到期的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关系,且五年到期债券正相关性最高,而七年和十年到期债券的动态相关性并不稳定,表现出大幅下降之后又有一定程度上升的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华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多元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之间不存在价格溢出效应;就波动率而言,货币市场具有显著的时变方差特征和波动持久性,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的汇率波动表现不同;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利率之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而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非美元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关键词:
汇率 利率 溢出效应 多元GARCH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乔桂明 原二军 王非易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DCC-MVGARCH模型的研究框架,分别从价格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两个视角对境内人民币即期和远期市场,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即期市场和NDF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价格溢出方面,境内人民币即期市场与中国香港NDF市场占据了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主导地位,拥有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波动溢出方面,境内即期和远期市场较为显著地接受中国香港人民币市场的波动影响;同时境内人民币市场同样存在一定的波动溢出效应。总体上看,境内人民币即远期市场的信息中心地位正逐渐显现,但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仍有待完善。本文最后就完善境内多层次人民币外汇市场与推进中国香港...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卢熠 闫帅
采用2011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岸人民币市场(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及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远期汇率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研究了三个市场之间的非时变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NDF市场对CNY市场和CNH市场都有较强的溢出效应,CNY市场对CNH市场的溢出效应较弱,其他市场之间则不存在溢出效应;2012年4月和2015年8月的两次汇率改革政策会对三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中国可适度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完善风险规避和隔离机制,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溢出效应 汇率改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卢熠 闫帅
采用2011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岸人民币市场(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及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远期汇率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研究了三个市场之间的非时变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NDF市场对CNY市场和CNH市场都有较强的溢出效应,CNY市场对CNH市场的溢出效应较弱,其他市场之间则不存在溢出效应;2012年4月和2015年8月的两次汇率改革政策会对三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中国可适度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完善风险规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溢出效应 汇率改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静一
本文采用联合非对称MVMQ-CAViaR模型,对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极端风险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溢出水平有限,且离岸人民币对在岸人民币的溢出更加明显;利空消息冲击比利好消息冲击引起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下挫力度更强,联合冲击会加剧市场波动;"8.11汇改"提高了两个市场极端风险的溢出水平,且汇改之后,两个市场人民币的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都明显增加。因此,货币当局要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在岸人民币对离岸人民币的影响力,同时应特别警惕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联合效应,防范人民币的断崖式贬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政 贾妍妍 李晓艳
本文对在岸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同地区跨品种、同品种跨地区和跨地区跨品种三种情形下各市场间均存在极端风险双向溢出效应,且在岸对离岸的极端风险溢出高于反方向溢出,即期对远期的极端风险溢出大于后者对前者的溢出。此外,各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性,随汇率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增强,尤其在"811汇改"后,极端风险溢出水平显著提高。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云 陈浪南 林鲁东
采用BVGARCH-BEKK模型,结合LR似然比检验和W ald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采用199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A股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并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划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子样本区间,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且在汇改前和汇改后的表现不同;汇改前表现为显著的从汇率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从股市收益率到汇率变动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琳 沈沛龙 杨勇攀
本文以我国上市的14家银行为研究对象,对银行的收益率波动状况进行研究。除检验上市银行自身波动的非对称现象之外,还对上市银行间的波动溢出情况进行度量。论文使用非对称BEKK一GARCH模型研究了上市银行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发现我国的上市银行普遍存在波动的非对称现象,除兴业银行外,其余13家银行的收益率波动具有反向的非对称,即市场上负向信息的冲击小于正向信息的冲击。同时,银行机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大部分银行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是非对称的,说明一家银行收益的正向的信息冲击将加大其余银行收益的波动。当一家银行受到市场冲击时,不仅会引起当事银行收益率的波动,当事银行的波动也会引发其余银行收益率的波...
关键词:
上市银行 波动溢出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阮素梅 何浩然
高效率、低门槛、无摩擦等特性加快了P2P网贷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传播。运用一元SV模型和厚尾多元动态随机波动模型(DGC-MSV),分析了P2P网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P2P网贷收益率不仅具有波动聚集性、尖峰厚尾特征,而且还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然而高风险高收益现象并不存在。进一步,网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呈现集聚现象,收益率波动主要受自身前期波动的影响,只存在低位盘整期股票市场对网贷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而在其他情况下,股票市场与网贷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文新 祝艳梅
本文基于"三元悖论",采用2007年1月4日到2015年2月12日的数据,研究人民币汇率与Shibor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Shibor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两个变量的波动均存在显著的ArCh效应;对于同等信息的冲击,Shibor反应更为敏感,表明货币市场的弹性大于汇率市场的弹性;两个市场仅在短期内存在双向的、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且Shibor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溢出效应大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Shibor的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