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8)
2023(5327)
2022(4470)
2021(4052)
2020(3414)
2019(7588)
2018(7688)
2017(14971)
2016(8225)
2015(9190)
2014(9057)
2013(9035)
2012(8322)
2011(7518)
2010(7571)
2009(7264)
2008(7179)
2007(6592)
2006(5884)
2005(5586)
作者
(22069)
(18424)
(18366)
(17806)
(11812)
(8657)
(8363)
(7036)
(6907)
(6708)
(6431)
(6195)
(5984)
(5968)
(5940)
(5791)
(5586)
(5465)
(5408)
(5163)
(4839)
(4385)
(4376)
(4234)
(4224)
(4218)
(4135)
(4037)
(3622)
(3607)
学科
(31476)
经济(31405)
管理(28984)
(24178)
(21561)
企业(21561)
方法(13608)
(12237)
数学(12058)
数学方法(11977)
(11964)
中国(8551)
(8180)
业经(7519)
(7324)
(7291)
银行(7281)
(7210)
财务(7192)
财务管理(7170)
体制(7158)
(6954)
(6857)
金融(6855)
企业财务(6825)
(5712)
贸易(5708)
(5624)
(5424)
制度(5421)
机构
大学(117891)
学院(115502)
(52900)
经济(51825)
管理(43424)
研究(38398)
理学(36761)
理学院(36413)
管理学(35900)
管理学院(35679)
中国(32878)
(28986)
(23799)
财经(22195)
(20169)
科学(19431)
(18420)
中心(18370)
(18122)
经济学(17998)
财经大学(16730)
经济学院(16181)
研究所(16149)
北京(14852)
(14487)
(13711)
业大(13651)
(13590)
(13048)
师范(12921)
基金
项目(73296)
科学(58951)
基金(55482)
研究(55469)
(47110)
国家(46753)
科学基金(40875)
社会(37771)
社会科(35966)
社会科学(35959)
基金项目(28613)
(26880)
教育(25995)
自然(24707)
自然科(24152)
自然科学(24148)
自然科学基金(23742)
资助(23066)
(22841)
编号(21701)
(20557)
成果(19030)
(17786)
重点(16400)
国家社会(16377)
教育部(16086)
(15449)
人文(15277)
(15195)
课题(15150)
期刊
(58933)
经济(58933)
研究(39001)
中国(26966)
(24099)
(18506)
金融(18506)
管理(18139)
学报(15203)
科学(14310)
(13722)
大学(12731)
财经(12169)
学学(11997)
教育(11000)
(10399)
经济研究(9796)
技术(9219)
农业(8440)
业经(7960)
问题(7644)
(6565)
理论(6488)
国际(6357)
实践(5669)
(5669)
世界(5604)
财会(5490)
会计(5314)
现代(5251)
共检索到184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现代国际金融理论认为国际收支顺差国家的货币应该升值,国际收支逆差国的货币则应贬值,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也会相应贬值。然而,这些经典论断在我国却没有得到验证,相反在近年还发生明显的颠倒。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发行机制。在中国现有买外汇发货币而不是买国债发货币的机制下,虽然汇率逆理而动短期获益极大,但长期危害也极大。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机制利弊进行了剖析,指出只有先规范人民币供给再放开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才是中国汇率机制改革应有之道。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帅林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强。本文从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路径、资本和金融项目路径、储备资产路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路径、信贷传导路径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最后,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周恒  林峰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将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内生化,合理解释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形成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汇率波动既与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正相关,也与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正相关。在给定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取决于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当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较高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噪声交易者进入外汇市场,有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并提升货币政策效果。基于理论分析结论,本文采用1996年1月至201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周恒  林峰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将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内生化,合理解释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形成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汇率波动既与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正相关,也与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正相关。在给定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取决于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当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较高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噪声交易者进入外汇市场,有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并提升货币政策效果。基于理论分析结论,本文采用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中国的无抛补利率平价进行实证检验,间接测度了人民币外汇市场中噪声交易者数量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外汇市场中噪声交易者的数量较多,且随着2012年4月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噪声交易者的数量明显增加。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杨琳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向盯住一篮子货币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有效汇率一度出现持续大幅度升值,致使人民币汇率出现高估现象。201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贬值,直接因素是热钱大量流出引致的资本净流出规模扩大,实际上是对前期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合理修正。未来人民币有效汇率进一步贬值的空间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高估已得到完全修正,再度被动贬值的空间有限,但对欧元、日元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仍有较大幅度的贬值空间。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和管理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杨琳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向盯住一篮子货币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有效汇率一度出现持续大幅度升值,致使人民币汇率出现高估现象。201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贬值,直接因素是热钱大量流出引致的资本净流出规模扩大,实际上是对前期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合理修正。未来人民币有效汇率进一步贬值的空间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高估已得到完全修正,再度被动贬值的空间有限,但对欧元、日元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仍有较大幅度的贬值空间。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和管理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龙  
自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尤其是到2016年1月这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同时金融账户亦出现首次较大规模资本外流。对此,官方表态基本上认为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持类似立场,其在2016年6月的中国磋商报告中指出,"人民币汇率与基本面大体一致"。近期,特别是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元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义明  潘英丽  陈普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双变量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方法,我们发现:实际冲击均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来源;1994年以前,名义冲击对实际汇率具有比较大的短期影响,1994以后,这种短期影响非常弱。另外,结果也表明,实际冲击对实际汇率的持久影响主要通过对名义汇率(而非物价)的冲击产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立晟  
在2015年年初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人民币汇率会成为当年宏观经济的关键词。2015年8月份之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很有规律,每年大概保持2%的升值或者贬值幅度,波动率维持在2.5%左右。然而,"8·11"汇改颠覆了这种简单的适应性预期框架。央行显然不再希望市场跟着点位或者贬值幅度走,而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波动区间。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也产生了多种争论。争论焦点之一,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促出口?从理论上来讲,汇率是一个资产价格,是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测的信息汇总。如果当前的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孟楠  严佳佳  
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在利用GARCH模型测算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基础上,将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港币、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新加坡元进行互动性比较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在不放弃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考虑适度放宽汇率波动的区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开放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使得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外汇市场得以与大陆在岸人民币(CNY)外汇市场并存。由于同时存在两个人民币外汇市场和两个人民币汇率,且资金可以相对自由地流动,套利活动和套汇活动得以大行其道。最近CNY的贬值主要是套汇和套利发生方向性逆转的结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建利  刘金全  闫超  
本文基于经典R/S分析、修正R/S分析、GPH检验以及ARFIMAFIGARCH模型估计等方法的实证研究表明:首先,与ARFIMA-FIGARCH模型相比较,基于经典R/S分析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误差较大,而GPH检验方法又低估了时间序列条件方差过程中的长期记忆性行为。其次,在日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以及英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数收益率序列当中几乎都不存在明显的长期记忆性效应,但是在其波动率序列当中却都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强长期记忆性效应,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数收益率及其波动率当中不具有双长期记忆性效应。再次,Student-t分布和GED分布能够比正态分布更好地刻画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数收益率序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冼国明  石庆芳  
利用1996—2012年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同国内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汇率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弱;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显示,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具有较好的自我修正机制。引入汇率制度变迁因素,可以发现:汇率制度变更后,汇率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会发生变化,甚至系数符号会发生逆转;即便汇率制度相同下,不同时间段的汇率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无论汇率制度有无变迁,汇率波动对物价指数cpi、ppi、rpi的传递效应都具有差异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小君  陈学彬  
本文基于汇率的黏性价格货币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国经济波动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文章从理论模型中推导获得长期约束条件和符号约束条件,分别对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了识别和估计。主要结论包括三个方面:(1)汇率变化对经济波动起着减缓和稳定性的作用;(2)需求因素的外生冲击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源头;(3)货币政策传导的汇率影响渠道作用效果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于认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丽华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了,加大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以上,对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家货币上下波动幅度也非常大,我国外向型企业面临着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营风险,导致国内许多企业亏损甚至倒闭。为此,本文从汇率预测法、选择适当的货币与货币组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保值、贸易融资方式、利用我国人民币衍生产品等多种方法来防范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