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5)
- 2023(6645)
- 2022(5659)
- 2021(5335)
- 2020(4303)
- 2019(9696)
- 2018(9541)
- 2017(19022)
- 2016(10393)
- 2015(11707)
- 2014(11649)
- 2013(11436)
- 2012(11018)
- 2011(9994)
- 2010(10263)
- 2009(9696)
- 2008(9983)
- 2007(9335)
- 2006(8409)
- 2005(7700)
- 学科
- 济(42760)
- 经济(42708)
- 管理(34206)
- 业(31010)
- 企(25584)
- 企业(25584)
- 方法(17833)
- 数学(15629)
- 数学方法(15331)
- 财(14478)
- 农(12741)
- 中国(11997)
- 制(10143)
- 贸(9795)
- 贸易(9790)
- 易(9572)
- 策(9368)
- 业经(9007)
- 务(8521)
- 财务(8503)
- 财务管理(8483)
- 银(8155)
- 银行(8146)
- 地方(7999)
- 农业(7826)
- 行(7778)
- 企业财务(7751)
- 学(7740)
- 融(7623)
- 金融(7623)
- 机构
- 学院(150921)
- 大学(150206)
- 济(67188)
- 经济(65684)
- 管理(57176)
- 研究(52052)
- 理学(48312)
- 理学院(47839)
- 管理学(46944)
- 管理学院(46671)
- 中国(42567)
- 财(34386)
- 京(31211)
- 科学(29066)
- 所(26227)
- 财经(26198)
- 中心(24731)
- 江(24087)
- 经(23789)
- 研究所(23275)
- 农(22431)
- 经济学(21168)
- 北京(19961)
- 范(19298)
- 财经大学(19265)
- 师范(19144)
- 经济学院(19062)
- 州(18946)
- 业大(18895)
- 院(18593)
- 基金
- 项目(92420)
- 科学(73508)
- 研究(69481)
- 基金(68099)
- 家(58336)
- 国家(57837)
- 科学基金(49890)
- 社会(45018)
- 社会科(42837)
- 社会科学(42828)
- 省(34699)
- 基金项目(34241)
- 教育(32300)
- 自然(31206)
- 自然科(30526)
- 自然科学(30520)
- 自然科学基金(29989)
- 资助(29807)
- 划(29526)
- 编号(28204)
- 成果(24489)
- 部(21411)
- 重点(20587)
- 课题(19817)
- 发(19679)
- 国家社会(18808)
- 教育部(18800)
- 创(18482)
- 性(18436)
- 人文(18078)
共检索到241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惠芬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多起重大货币危机事件均与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长期钉住或窄幅波动的汇率制度及政策相联系。与货币危机发生国相比较,人民币相对不变的汇率政策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汇率决定基础、官方外汇干预以及内外均衡政策上都有明显不同。随着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相对不变政策对内外均衡产生的成本效应将被放大并发生改变:长期大规模外汇干预对短期内外均衡目标造成更大干扰;央行货币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牵制;国际收支可持续均衡将存在更大隐患。为此,应采取放宽汇率浮动与放宽资本项目管制同步战略,以保持汇率弹性政策与汇率稳定政策之间的最佳结合。
关键词:
汇率政策 成本效应 人民币汇率制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婧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的一体化,维持内外均衡将成为一国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由于国际收支反映一国对外均衡状况,因此通过必要的经济杠杆调解国际收支,是保证对外均衡的重要手段。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席卷全球。从东南亚到欧洲,从日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红 张荧天 张培杰
文章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其失衡程度,并构建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政策对汇率暂时性失衡和长期失衡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低估和高估呈常态化,最高不超过7%,且相较于高估而言,被低估的时间更长;不同类型的宏观经济政策对长、中、短期汇率失衡的调节效应存在异质性,汇率政策在短期调节效果较好,货币政策在中期调节效果较好,宏观审慎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有助于缓解汇率失衡;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汇率暂时性失衡程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翁舟杰
在开放经济下,实现经济体的内外均衡是一国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本轮治理经济过热中,政府着重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其效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表现出政府在追求经济的对内对外双重均衡中处于一种顾此失彼的局面,表明当前货币政策已处于困境。本文主要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当前货币政策及政策效果展开比较深入地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杰
作为调节对外经济的价格杠杆 ,人民币名义汇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稳中有升 ,但却并未恶化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 ,这是因为政府通过出口退税这一财政政策引起的实际汇率贬值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升值的负面影响 ,从而取代汇率政策对经济外部均衡的调节功能。在对这两种外部均衡政策工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并结合当前出口下滑的严峻形势。本文指出 :当前单纯依靠财政税收政策调节外部均衡的机会成本相当大 ,为适应WTO市场化要求 ,应该转向更为灵活的弹性汇率制 ,逐步放松对汇率政策的束缚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搭配 ,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外部均衡。
关键词:
汇率政策 出口退税 外部均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阳
本文简单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为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阳
本文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是,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均衡汇率 单位根 协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纪显 张宗益
本文以开放的宏观经济为框架、以厂商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基础、以严格的数学推导为逻辑纽带、以粘性价格为理论依据、以购买力平价的微分冲击形式为理论基础,提出并构建了两国货币政策的粘性均衡汇率效应模型。应用模型,本文对1992~2002年的人民币粘性均衡汇率进行了定价,并对2003年的定价进行了预测。以定价汇率及其预测为标准,对1992~2003年的人民币汇率偏离与经常性项目的关系,进行了弹性分析。根据模型与实证分析,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冯彩 刘玄
本文以斯旺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冲突,并对内外均衡冲突下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斯旺模型,这两种冲突的解决要求当前实行紧缩国内支出政策和人民币升值政策的配合。因此,汇率政策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当然要解决当前经济内外均衡冲突,还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
关键词:
斯旺模型 内外均衡冲突 人民币汇率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义中
本文估计基于内外经济均衡的人民币基本均衡汇率,结果表明,1982~1991年人民币汇率高估,而自2004年以来,低估程度不断加深。进一步,提出"事前均衡汇率理论"并度量基于内外经济均衡的人民币事前均衡汇率,发现2008~2010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需升值20%左右,而人民币对世界关键货币的名义升值幅度取决于政策层面的目标函数。其政策含义是:以不同理论得到的均衡汇率值为参考,根据现实经济动态变化,设置好人民币"事前均衡汇率",努力朝此均衡水平调整;推行"人民币汇率升值隐性目标区间制",2008~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升值幅度只需定在6%~10%之间。
关键词:
实际汇率 经常项目 事前均衡汇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彬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从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失衡趋势逐步缩小,近期汇率已接近均衡,未来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汇率失衡与我国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认为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已使得当前汇率对贸易顺差的贡献度大幅减弱,未来贸易部门的优化调整应更多着眼于贸易领域中结构性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均衡与失衡 贸易顺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阳
本文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冲击响应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和实际利率短期冲击的响应。我们的结论是当前人民币汇率有一定低估,同时短期波动分析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会使得实际汇率升值,而实际利差的上升则会使实际汇率贬值。另外,汇率升值会使得国际收支盈余增加。上述结果可为当前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雪军 王义中
本文区分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均衡汇率、失调和波动,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值,发现人民币不存在严重高估和低估,只是产品市场上近期实际汇率低估且程度在加深,而资产市场上高估;产品市场上实际汇率长期波动主要源自相对供给冲击,资产市场上短期波动则主要来自自身调整机制和相对货币供给冲击。政策含义表明:资本账户保持一定管制降低了风险溢价,允许决策者调整短期实际汇率波动,扩大波动幅度减缓汇率升值预期,消除资产市场上短期失调;长期波动决定因素使得决策者只能以产品市场长期均衡汇率为升值目标汇率,在需求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供给管理政策实现内外经济均衡。
关键词:
均衡汇率 汇率失调 实际汇率波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郝丹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的外生性影响。外生供给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状态。要素禀赋主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供求关系。稀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供给数量会推动工资水平的上升和本国出口规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志浩 江振龙
本文系统梳理了主要汇率决定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利率平价是距离现实问题最近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汇率决定理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利率平价理论中的抛补利率平价(CIP)和无抛补利率平价(UIP)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征。危机前CIP是最稳定可靠的汇率决定理论,而UIP在实证研究中均被拒绝;而危机后,CIP竟表现出持续、显著性地偏离,而支持UIP的证据却开始不断显现。各种摩擦所引发的利率平价偏离,已成为当前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前沿。1994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均衡汇率经历了三次重要改革,最终确立了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资本管制并未完全放开,人民币利率平价理论自然难以成立。但随着资本账户不断开放,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牵引力会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引发利率平价偏离的各种因素也将在人民币汇率及其衍生品定价中体现出来。而这一过程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