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7)
2023(12058)
2022(10645)
2021(10011)
2020(8419)
2019(19684)
2018(19454)
2017(39105)
2016(20695)
2015(23371)
2014(23231)
2013(23246)
2012(21313)
2011(19243)
2010(18871)
2009(17370)
2008(16976)
2007(14964)
2006(12972)
2005(11477)
作者
(58612)
(47989)
(47902)
(45736)
(31011)
(22978)
(22027)
(18956)
(18594)
(17326)
(16822)
(16327)
(15180)
(15152)
(14983)
(14853)
(14500)
(14095)
(13920)
(13838)
(11812)
(11785)
(11702)
(10925)
(10869)
(10724)
(10721)
(10580)
(9613)
(9338)
学科
(82979)
经济(82883)
(58705)
管理(58401)
(47767)
企业(47767)
方法(44594)
数学(39737)
数学方法(39418)
(22700)
中国(22680)
银行(22553)
(21883)
(21082)
(20837)
(19600)
(17364)
金融(17363)
业经(17224)
(15431)
(15423)
贸易(15418)
地方(15290)
(14845)
(14798)
财务(14739)
财务管理(14707)
理论(14064)
企业财务(14016)
农业(13105)
机构
大学(292542)
学院(288101)
管理(120071)
(118500)
经济(115986)
理学(103691)
理学院(102675)
管理学(101049)
管理学院(100548)
研究(90241)
中国(78382)
(61225)
(57309)
科学(53329)
财经(46629)
(43460)
中心(43257)
(42633)
(42324)
(40935)
业大(40722)
研究所(39578)
北京(38819)
经济学(36943)
财经大学(35385)
(34926)
师范(34633)
(34086)
经济学院(33653)
农业(33254)
基金
项目(198264)
科学(156533)
基金(146540)
研究(145213)
(125651)
国家(124637)
科学基金(108814)
社会(92688)
社会科(87995)
社会科学(87975)
基金项目(78120)
(75144)
自然(71171)
自然科(69517)
自然科学(69505)
自然科学基金(68290)
教育(66483)
(63482)
资助(62184)
编号(58774)
成果(47043)
(44812)
重点(43104)
(40877)
(40007)
教育部(39268)
课题(39158)
人文(38518)
科研(38215)
创新(38075)
期刊
(121272)
经济(121272)
研究(90834)
中国(51744)
(45431)
金融(45431)
学报(42453)
(42065)
管理(41962)
科学(39096)
(36949)
大学(32803)
学学(31044)
教育(26671)
农业(24152)
财经(23245)
技术(23090)
经济研究(19708)
(19478)
业经(18565)
理论(16947)
实践(15698)
(15698)
问题(15416)
图书(13965)
技术经济(13851)
商业(12872)
现代(12788)
科技(12699)
统计(12419)
共检索到423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韡  黄珊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逐渐完善的同时,汇率双向波动也日益频繁,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无疑会对货币错配现象显著的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方程,以汇改后(2005年第三季度—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的升值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银行的规模越大,汇率波动引起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动则越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帅  
区别于以往从宏观环境或自身因素等角度分析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运用资本市场投资者交易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关系主要由投资者情绪的中期成分所引致。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投资者情绪的关注,尤其要重视投资者情绪的中期变化情况,避免出现过度乐观或迎合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青云  杨有振  
本文基于前景理论,以我国97家商业银行2003-2013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商业银行是否满足前景理论的假设条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尚不能完全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与国外银行相比,收益不能完全成为抑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工具。因此,我国高收益商业银行不能表现出风险承担的自我抑制,而是同低收益商业银行一样,保持较高的风险承担动机。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内部控制进行风险承担约束的机制尚未形成,必须依靠外部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进行校正,以实现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鑫  倪晴  周晔  
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资本监管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1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周期波动、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资本缓冲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风险缓释作用随资本充足率提高而降低;核心资本缓冲的作用效果更显著,风险缓释作用随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而增强。第二,商业银行资本缓冲整体呈现逆周期性,小型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调控效果比大中型银行更显著,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后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逆周期特征逐渐增强。第三,金融强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资本缓冲的风险缓释效果。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对于维护银行系统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逆周期监管方式应与经济形势相结合,监管当局在实践中应采取动态监管措施,实施差别化的资本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孙建雅  何凯  程细玉  
本文以2005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资本充足率管制、市场预期和货币政策等银行外部因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冲击效应及其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管制对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的影响最大,且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经济增长能在半年内显著改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而市场预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应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并重视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莉  王先爽  
自"预期管理"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央行预期管理政策在降低经济不确定性、减少通货膨胀及其预期波动中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然而鲜有研究对预期管理的金融稳定效应进行解释。为此,本文通过通胀预期和央行预期管理信息的引入,在"信息粘性"模型基础上估算出了我国通胀预期的波动数据并以此考察央行预期管理政策对通胀预期波动和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07年以来我国央行预期管理政策在降低通胀预期波动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且在危机时期更为明显;因央行预期管理政策而降低的通胀预期波动幅度与银行风险承担间总体呈现倒"U"型关系;通胀预期波动不确定性的降低和银行货币政策预测能力的提高更有可能在非危机时引起风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夏益国  张一鸣  刘丽萍  
本文选取2012~2020年中国152家区域性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利用中国45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从强度和频度两个维度计算极端气候指数,实证检验极端气候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效果、异质性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气候的强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但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气候的频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存在显著影响。(2)极端低温气候的强度和频度均显著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3)农村商业银行比城市商业银行更易受极端气候影响,且不同地区所受影响具有异质性。(4)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极端气候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主要是通过降低家庭财富、提高其资产风险的“个人”渠道,影响公司经营提高其总体违约风险的“企业”渠道,以及通过气候政策而导致银行业务结构改变的“政府”渠道达成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吴滨阳  
数字金融是信息技术、数据协作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业态。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科技赋能下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基于2012-2018年中国8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代理变量,研究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收敛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金融的反应更加敏感,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则更加审慎,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收敛作用最大。数字金融缓解了长尾客户缺乏抵押和征信不足的痛点问题,提高了中小银行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使其信贷决策更加科学。最后提出关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葛新宇  
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金融摩擦的异质性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深入探讨了房价波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发现,房价上涨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并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冲击,金融摩擦不仅会收紧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并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且还会放大房地产市场波动向金融市场的动态传导效应。本文进一步选取TVP-SV-BVAR模型分别基于不同时点和不同时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传导及反馈效应在不同时点及不同时期下呈现非一致情形,致使房地产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具有时变性特征。本文不仅能为厘清房价波动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提供规范的分析框架,而且能为相关部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选取合适的政策以有效降低房地产市场波动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兰  董金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取2000-2007年国内五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从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考察因素对各种风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大股东控制力、独立董事比例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显著负相关,而特许权价值、资产规模和财务杠杆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伟平  张娜  
本文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惩罚力度和货币政策变量来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拓展模型,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金融稳定角度看,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货币政策周期都是非中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资本监管能有效防范监管范围内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具有互补性,随着资本监管压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风险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协调机制得以加强,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四美  
本文基于2007~2014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三个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有助于解决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能够约束银行的冒险行为。董事会规模对银行风险影响并不显著;但董事会独立性有利于防范银行承担过度风险。高管的薪酬水平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持股状况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给出了简要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桂霞  于丽洁  
本文以2013~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发行或有资本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发行或有资本能够显著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从整体上来看,或有资本的发行规模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将银行杠杆率的影响纳入考虑后发现,高杠杆银行增加或有资本发行规模时具有显著的风险抑制效应,而低杠杆银行则相反。因此,应对不同杠杆率的银行发行或有资本的规模进行分类指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昕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2年期间有关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3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金融数据,采用GMM一阶差分动态面板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利率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与否以及银行异质性是否并且如何作用于该渠道。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我国,确实存在着利率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并且利率政策的立场与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及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低利率环境将导致银行更高的风险承担;(2)在我国,利率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依赖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规模,资本越充足、规模越大的银行其抵消利率政策影响的能力越强,其风险承担对利率政策的反应相对不敏感;(3)利率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国有大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成  杨礼  高智贤  
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剖析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进而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并基于FGLS方法分析中国16家商业银行1996~2014年的财务数据。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前中期,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显著降低,且其对存贷利率市场化最为敏感;小型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风险偏好。因此,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政府应把握好存款利率放开的节奏,严密监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确保经济金融系统的平稳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