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9)
- 2023(9306)
- 2022(7804)
- 2021(7179)
- 2020(5811)
- 2019(13215)
- 2018(12660)
- 2017(24592)
- 2016(13546)
- 2015(14699)
- 2014(14451)
- 2013(14208)
- 2012(13267)
- 2011(12221)
- 2010(12350)
- 2009(11287)
- 2008(11335)
- 2007(10040)
- 2006(8989)
- 2005(7977)
- 学科
- 济(51892)
- 经济(51830)
- 管理(38533)
- 业(37392)
- 企(29366)
- 企业(29366)
- 方法(22750)
- 数学(20122)
- 数学方法(19865)
- 农(16408)
- 财(14343)
- 贸(14240)
- 贸易(14235)
- 易(13922)
- 中国(13858)
- 业经(11817)
- 学(11540)
- 农业(10701)
- 制(10487)
- 策(10005)
- 银(9568)
- 银行(9523)
- 地方(9363)
- 行(9091)
- 融(9087)
- 金融(9086)
- 务(8268)
- 财务(8251)
- 财务管理(8237)
- 环境(8166)
- 机构
- 学院(195450)
- 大学(195439)
- 济(83004)
- 经济(81376)
- 管理(73584)
- 研究(71592)
- 理学(63825)
- 理学院(63096)
- 管理学(61921)
- 管理学院(61593)
- 中国(54858)
- 科学(44725)
- 农(40633)
- 京(40542)
- 财(38257)
- 所(37729)
- 研究所(34561)
- 业大(32591)
- 中心(32447)
- 农业(32439)
- 财经(30202)
- 江(29476)
- 经(27539)
- 院(25468)
- 经济学(25393)
- 北京(25301)
- 范(24854)
- 师范(24496)
- 经济学院(23066)
- 州(23048)
- 基金
- 项目(132689)
- 科学(104206)
- 基金(97873)
- 研究(91521)
- 家(88046)
- 国家(87329)
- 科学基金(73397)
- 社会(59073)
- 社会科(56124)
- 社会科学(56109)
- 基金项目(51339)
- 省(50845)
- 自然(49306)
- 自然科(48211)
- 自然科学(48191)
- 自然科学基金(47388)
- 划(44333)
- 教育(41594)
- 资助(40289)
- 编号(35243)
- 重点(30348)
- 部(29460)
- 成果(28567)
- 发(28501)
- 创(27852)
- 创新(26110)
- 计划(25900)
- 科研(25880)
- 课题(24806)
- 教育部(24720)
共检索到290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建军
人民币汇率是近年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有不同的观点。不过,在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下,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外需受到严重冲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态势停止、人民币汇率已趋于均衡水平的论点已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人民币汇率的这种最新走势,不仅关系到汇率本身,而且还会牵涉到外汇占款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未来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货币金融问题。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贸易顺差 外汇占款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汇率政策的选择,对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考察近年来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及东亚其他货币的联动关系,分阶段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亚货币的影响,指出人民币有条件地成为本地区潜在的"锚"货币,但现阶段这一功能只能通过保持与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得以实现,人民币要想独立成为东亚区域性关键货币,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美国成为区域内最终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同时,现阶段东亚地区制度化的汇率合作应当缓行,但有必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汇率政策协调,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应当考虑区域合作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旺春 李光明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货币需求 金融经济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管涛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稳是主基调、是大局的前提下,本文指出金融稳是货币稳的前提,并进一步分析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执行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哪些影响。2016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将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军
汇率传递同货币政策的关系是宏观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宏观经济政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1994:1-2007:4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2)未考虑货币政策的汇率传递弹性估计表明,结果是有偏误的,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降低了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3)在包含和未包含货币政策的传递弹性差异程度上,中国低于美国,说明中国货币政策还有改进的余地。(4)未考虑货币政策变量时,模型的调整力度较低,短期内货币政策降低了偏离长期均衡时的调整力度。(5)脉冲响应结果表明...
关键词:
汇率 消费者价格 汇率传递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纪显 张宗益 陈建梁
本文将汇率定价问题纳入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框架进行了一般均衡研究,提出并构建了两国货币政策的粘性均衡汇率效应模型,并开发建立了它的人民币兑美元模型。对1992至2000年的人民币粘性均衡汇率进行了定价,并对2001年的定价进行了预测。对1992至2001年的人民币汇率偏离与经常性项目的关系,进行了弹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定价及其预测是合理和有效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巧荣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压力的背景下,我国央行逐渐形成了以冲销性干预为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冲销性干预对汇率长期走势、经济货币化比率和通货膨胀影响不大,但在缩小汇率短期波动、加速外汇储备累积和推高利率方面作用明显。2006年后法定准备金率作为主要冲销手段被不断提高,2010年后随着汇市干预力度的下降,准备金冻结基础货币过多的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带来了一定的货币紧缩效应。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下,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均衡波动态势,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改变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减少汇市干预,逐渐降低准备金率,加速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并充分发挥其调控...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冲销性干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胜 张屹山
传统的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过短期约束或者长期约束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的,由于这种识别方法往往会引起"价格之谜"悖论,为保证实证分析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短期约束和符号约束(Uhlig,2005)方法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并对中国2005~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给出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影响的证据。结果表明,中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及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短期利率,均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久性升值,前者对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更强,但解释比例不超过50%,并且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没有产生超调现象。由于货币政策等外部冲击以及市场的不完全性,会导致汇率异常波动,我们认为央行适度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冲击 汇率动态 识别 符号约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田国强 尹航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的均衡模型,实证分析汇率弹性与货币政策目标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在新古典的货币政策目标框架中,较低的汇率弹性具有较高的通胀管理效率,而汇率弹性的增加有助于通过汇率波动释放增长压力。央行在产出与通胀目标间的权衡决定了汇率弹性的实际水平。当人民币汇率进入升值通道时,央行是否愿意牺牲一定的货币政策效力而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将决定着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变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振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如丰 陈琦
本文利用日度数据研究货币政策公告产生的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否剔除外生性事件,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都会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作为衡量货币政策冲击程度的指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每提高100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在原水平值上贬值0.08-0.1%。考虑到转型经济体的政策因素,本文通过细分子样本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幅度由0.3%放宽至0.5%后,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逐渐增强,且具有统计显著性。最后,比较汇率日浮动幅度为1%阶段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并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紧缩性货币政策公告将引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建 赵琳
文章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时不能忽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文章构建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货币政策及其宏观经济系统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参数校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但是对每个变量冲击响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显著干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需求的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波动幅度较大时,货币政策对需求变量的调控作用会减弱,但不会影响相关需求变量在不同时点的冲击响应走势特征。较大的汇率波动会减弱利率上行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对出口的负面冲击,但会导致贸易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妍 吴琼
本文分析了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新特点和演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我们发现:近年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间形成了多元化局面;由以往的"量化"逐步向"质化"转变;由以往的"救市与救政府并举"转变为"重点救市,兼顾救政府"。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新变化必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影响,即: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压力增加,相对日元和欧元不确定性增加;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增强了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相关性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复杂程度;目前宏观因素仍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这种变化,中国应采取相应对策,以避免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小初
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就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美国的通胀状况才是决定中美间汇率问题的最主要决定因素,量化宽松释放出的流动性所引致的通货膨胀将在长时期内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的势头,中国经济也将为此受到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严佳佳 陈炳帆
为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背景下货币政策规则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建立TVP-SV-VAR模型,通过时点脉冲响应函数和等间隔脉冲响应函数比较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时变影响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规则和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互动影响并呈现异质性特征,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更大,数量型规则的影响出现弱化。与数量型规则相比,人民币汇率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程度更大,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效应日趋紧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