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1)
- 2023(8743)
- 2022(7280)
- 2021(6402)
- 2020(5466)
- 2019(12069)
- 2018(11566)
- 2017(22330)
- 2016(12409)
- 2015(13604)
- 2014(13149)
- 2013(13142)
- 2012(12318)
- 2011(11246)
- 2010(11117)
- 2009(10284)
- 2008(10060)
- 2007(8909)
- 2006(7890)
- 2005(6970)
- 学科
- 济(54875)
- 经济(54806)
- 管理(36177)
- 业(35486)
- 方法(30722)
- 数学(28615)
- 数学方法(28436)
- 企(28181)
- 企业(28181)
- 财(15027)
- 农(13671)
- 中国(12987)
- 贸(11413)
- 贸易(11407)
- 易(11100)
- 业经(10738)
- 学(10050)
- 制(9947)
- 农业(9515)
- 务(9488)
- 财务(9477)
- 财务管理(9460)
- 银(9137)
- 企业财务(9108)
- 银行(9094)
- 地方(9054)
- 融(8959)
- 金融(8959)
- 行(8599)
- 技术(8138)
- 机构
- 大学(182125)
- 学院(178781)
- 济(78054)
- 经济(76732)
- 管理(68930)
- 理学(60516)
- 理学院(59896)
- 研究(59334)
- 管理学(58964)
- 管理学院(58656)
- 中国(46918)
- 农(36547)
- 京(36355)
- 科学(36191)
- 财(36117)
- 业大(30684)
- 所(29861)
- 财经(29697)
- 农业(29272)
- 中心(28895)
- 研究所(27418)
- 经(27306)
- 江(26681)
- 经济学(25820)
- 经济学院(23814)
- 财经大学(22483)
- 北京(22051)
- 州(20930)
- 院(20799)
- 范(20759)
- 基金
- 项目(125959)
- 科学(99573)
- 基金(95226)
- 家(85438)
- 国家(84762)
- 研究(84566)
- 科学基金(72488)
- 社会(57530)
- 社会科(54967)
- 社会科学(54954)
- 基金项目(50398)
- 自然(48418)
- 省(47860)
- 自然科(47414)
- 自然科学(47400)
- 自然科学基金(46656)
- 划(41156)
- 教育(39811)
- 资助(39476)
- 编号(30495)
- 部(28804)
- 重点(28674)
- 创(26476)
- 发(25700)
- 科研(25235)
- 国家社会(25147)
- 教育部(24929)
- 创新(24843)
- 计划(24149)
- 成果(23988)
共检索到256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相国 唐彬文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阐述了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利率、通货膨胀率。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然后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加以验证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琳
2014年初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改持续十年的升值态势,转向贬值模式,且2016年10月以来特别是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出炉后更是快速贬值,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内在驱动因素,也有一定投机因素。未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缓中趋稳,人民币大幅快速贬值可能性较低,有序可控贬值可期。经济增速放缓是汇率贬值的根本原因,未来我国经济缓中趋稳将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赞文
本文采用协整研究和冲击分解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就货币供应量、实际利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长期走势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上述因素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上看,货币供应量、实际利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要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真正反映我国的均衡汇率水平,需要从货币政策多方面的协调管理着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奚君羊 谭文
本文采用协整研究和冲击分解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就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上述因素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下浮,且影响极为显著,而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率的上升则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上浮,但影响程度较弱。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晓龙 时光
本文采用协整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方法,就国际贸易顺差、利率、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上述因素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贸易顺差越大、利率越高、外汇储备越多的情况下会促使人民币升值,但通货膨胀会促使人民币贬值。从误差修正模型看,误差修正项均具有反向调整能力,存在短期到长期的动态调整过程。从脉冲响应函数图看,国际贸易顺差、实际利率和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冲击始终为负,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冲击始终为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龙 何耀
本文选取了总体经济增长、国内经济结构、对外经济交往、金融运行状况、国内经济发展运行状况五类经济指标,包括央行贴现利率、GDP等在内的共17个经济变量,通过因子分析、协整回归等方法考察了其对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长短期影响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众多经济变量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影响效果跟一般汇率理论所阐述的不尽一致。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国汇率制度还不能实现市场主导,现行汇率并未能真实反映国家的内外经济运行状况。
关键词:
汇率 因子分析 协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江林 彭玉镏
基于决策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得出影响我国政府选择汇率政策的因素是: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的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和经常账户余额的状况是2005年汇率政策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当前汇率政策改革是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政府效用的结果。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政策 决策理论 影响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秋菊
运用1992~2015年的国内外年度数据,以人民币正式踏入国际化轨道为前提,探究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把被解释变量进行合理的加权处理用作新的因变量,运用VAR模型、IRF分析法、方差分解分析法等计量方法探索外商直接投资FDI、外汇储备FER、货币供应量M2、进出口总额MI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受前期的汇率影响显著,占据绝对优势的影响份额,FDI和M2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大,进出口总额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微弱,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外汇储备对未来的汇率影响具有确定性的趋势。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波动 影响因素 VAR模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明 刘庆 刘淳
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讨论中常常被作为攻讦对象。本文运用1995-2009年月度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通过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它相关因素对中美双边贸易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本文发现:相对于中美两国的实体经济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很小;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另外,加入WTO对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中美双边贸易 引力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玉梅 姬振天
本文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持续升值的现象为切入点,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广泛使用的超主权货币的衡量手段—特别提款权,排除主权货币因素的干扰,运用GARCH-M和EGARCH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并与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区域化货币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同时存在着风险溢价效应和杠杆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简志宏 郑晓旭
文章通过运用Chi-plot图方法及构建BEKK-MVGARCh模型,从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对人民币与东亚国家货币汇率的动态联动关系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研究表明:除日元外,人民币与东亚货币汇率的动态关系以正相关为主,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相对其他货币而言与人民币联系更为紧密;在人民币外汇政策发布时点,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相关性发生显著变化,而这一变化和人民币与美元的动态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同步特征,虽然这一同步性在二次汇改后有明显减弱趋势,但仍不可忽略美元在东亚地区的核心地位,在东亚货币合作道路上中国任重而道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科 杨骏
人民币汇率1是重要的宏观经济价格指标。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跨国长期投资收益以及资本流动等理论和实务的角度着重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并根据今年2季度以来上述几方面发生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作了简单预测。研究发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主要是中美两国的价格差异、利率差异和经济增长率差异,但之间的相关关系却同传统的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相反。通过构建人民币汇率指数并对人民币/美元汇率进行跟踪和预测,认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都将面临贬值压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费广平
以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和自适应预期模型为基础,结合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实际情况,构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理论模型,并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人民币汇率预期存在一定的"超调"和较强的顺周期波动,市场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影响,从而使得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反应过度;二是人民币汇率预期受贸易净出口变化影响不显著,外汇储备规模变化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最大,外汇储备规模稳定能够起到稳定汇率预期的重要作用,市场利率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较为持久;三是人民币国际化使跨境资金流动的空间扩大,放大了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贺昌政 任佩瑜 俞海
本文运用自组织数据挖掘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途径探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在1997~2002年时间段内,消费价格指数成为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最主要的因素,并且二者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近年来消费价格指数的连续下降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在前段时期的升值状况得到根本性缓解。被经济学界提出的、对人民币名义汇率较有影响的其他经济变量在人民币实际汇率模型中仅显示了微弱的作用,这源于近年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太稳定,它削弱了这些经济变量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琼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影响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借鉴Bacchetta与Wincoop(2005)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利用我国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商品的差异性、汇率的波动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及外汇市场人民币交易的活跃程度对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影响比较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