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6)
2023(9834)
2022(8452)
2021(7629)
2020(6624)
2019(15243)
2018(14861)
2017(28703)
2016(15783)
2015(17607)
2014(17566)
2013(17531)
2012(16445)
2011(15048)
2010(14824)
2009(13745)
2008(13862)
2007(12495)
2006(10593)
2005(9373)
作者
(49837)
(41861)
(41702)
(39545)
(26361)
(20372)
(19091)
(16660)
(15408)
(14535)
(14166)
(13725)
(13388)
(13269)
(13153)
(12972)
(12948)
(12440)
(12053)
(12028)
(10787)
(10290)
(10129)
(9641)
(9361)
(9298)
(9292)
(9179)
(8506)
(8449)
学科
(65721)
经济(65658)
管理(41888)
(41188)
方法(34305)
(32440)
企业(32440)
数学(30486)
数学方法(30280)
(22618)
贸易(22609)
(21958)
(17580)
(16992)
中国(15166)
(14499)
业经(12872)
地方(12423)
农业(11518)
(11126)
(10776)
财务(10763)
财务管理(10737)
企业财务(10060)
(9880)
银行(9821)
(9752)
(9643)
金融(9641)
环境(9400)
机构
大学(235309)
学院(233501)
(100260)
经济(98390)
管理(86275)
研究(81802)
理学(75350)
理学院(74456)
管理学(73173)
管理学院(72764)
中国(60996)
科学(53020)
(50969)
(48198)
(43563)
(42803)
业大(41887)
农业(41211)
研究所(40294)
中心(37602)
财经(35222)
(33966)
(32057)
经济学(31837)
北京(29507)
经济学院(29318)
(28712)
(28192)
师范(27731)
农业大学(27426)
基金
项目(161403)
科学(124551)
基金(117903)
研究(108449)
(106661)
国家(105825)
科学基金(87911)
社会(69531)
社会科(66094)
社会科学(66069)
基金项目(63178)
(62935)
自然(59393)
自然科(58053)
自然科学(58029)
自然科学基金(57022)
(54077)
教育(49424)
资助(48350)
编号(41672)
重点(37174)
(35800)
(34664)
(33555)
计划(32870)
科研(32536)
成果(32523)
创新(31538)
教育部(29958)
大学(29570)
期刊
(99703)
经济(99703)
研究(62156)
学报(47092)
(44519)
科学(39011)
中国(38662)
大学(33514)
(32711)
学学(32332)
农业(29722)
管理(27278)
(22430)
金融(22430)
经济研究(17972)
(17298)
财经(17280)
技术(16698)
(16694)
业经(16327)
教育(15612)
国际(15274)
问题(15101)
(14835)
(12954)
商业(12269)
业大(12219)
技术经济(11692)
科技(11122)
统计(10734)
共检索到329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牟爱春  
自2003年起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关注焦点,进入2010年,美国又开始强力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国认为目前中国的巨额外贸顺差和欧美的逆差是因为人民币低估造成的。国内官方和学术界则反驳,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不是人民币低估而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就人民币汇率而言,因为我国实际通货膨胀率较高,人民币实际升值幅度要超过名义升值幅度。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在于国际分工中承担了许多一般制造业,制造的产品供应全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珊珊  邱嘉锋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一般贸易出口、来料加工出口以及进料加工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一般贸易出口和进料加工出口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对汇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大于进料加工出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来料加工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而国内成本是影响来料加工出口的主要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翁雪琴  
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已升值20%,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而加工贸易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汇率对一般贸易的影响大于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宁  
人民币汇率变动是我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管理工具,能够对经济生活产生一系列的深刻影响,也会对我国的贸易进出口收支状况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在短期之内不会对我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长期范围来看会首先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增长,但在之后会抑制其增长,并且在长时期之后相关的影响会逐步消失。本文围绕人民币汇率变动分析了其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正强  杨晓霞  
作者利用贸易特定化系数衡量了我国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的对外贸易结构,结果显示随着人民币汇率的爬行式缓慢升值,我国大部分资源密集型商品的净出口减少,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净出口增加,竞争力增强,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得到优化。因此,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对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是长期利好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文斌  孙明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1985-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额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一阶平稳序列,仅有进出口贸易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呈现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影响大小不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梅恋  
本币升值是削减我国贸易顺差的一项措施。但是,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时存在且加工贸易占比更大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对削减顺差的作用将大大被削弱。本文探讨了在多种贸易方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证明了本币升值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并指出要有效削减贸易顺差必须特别采取针对加工贸易的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辉  
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升值趋势将进一步对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因果检验和建立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81-2006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会刺激加工贸易进口、出口的增长,对此文章给出合理的解释。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富有  孙敏  
本文使用GARCH模型度量了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并基于VAR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中国对日进出口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汇率波动效应,出口价格效应为正,进口价格效应为负,且出口价格弹性大于进口价格弹性;中国实际收入是推动中日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内,人民币贬值不能改善中日贸易逆差状况,并且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较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日贸易的长短期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中日贸易问题的根本不在人民币汇率,而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淑芳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有着重要影响。从我国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之间人民币有效汇率、出口总额等指标的分析看,人民币汇率变化带动出口贸易的变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出口贸易呈正向关系,但是这种变化是适度的。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上升,将对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为此,可以分别采取积极扩大内需、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拓新兴市场和鼓励外商投资等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侃  倪红福  倪江飞  
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对全球的产业特征和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新的全球价值链分行业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测算中美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并重点分析有效汇率与中美进出口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在电子和光学仪器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纺织业等制造业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995-2005年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了大幅贬值,制造业竞争力迅速提升。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受名义汇率升值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处于稳步升值状态。(2)总体上来看,汇率与出口呈负相关性,且全球价值链分行业出口有效汇率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的负相关性相对最强。(3)与传统汇率指标相比,全球价值链双边分行业出口(进口)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人民币升值减少中国出口"的悖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明  刘庆  刘淳  
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讨论中常常被作为攻讦对象。本文运用1995-2009年月度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通过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它相关因素对中美双边贸易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本文发现:相对于中美两国的实体经济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很小;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另外,加入WTO对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凯  庞震  潘颖  
本文利用1994-2008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是成立的。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是影响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然而从长期来看,国外需求的变动是影响出口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秀远  
2005年,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实施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制度,这是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此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加大,并呈现明显升值趋势,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惠珍  
文章以国际收支弹性理论为基础,以我国和美国的贸易往来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995-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是成立的,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