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2)
- 2023(14213)
- 2022(12526)
- 2021(11772)
- 2020(9928)
- 2019(23042)
- 2018(22732)
- 2017(45029)
- 2016(24179)
- 2015(27221)
- 2014(26883)
- 2013(26467)
- 2012(24233)
- 2011(21632)
- 2010(21321)
- 2009(19477)
- 2008(18765)
- 2007(16126)
- 2006(13990)
- 2005(12067)
- 学科
- 济(97313)
- 经济(97200)
- 管理(71650)
- 业(68300)
- 企(57501)
- 企业(57501)
- 方法(51410)
- 数学(45779)
- 数学方法(45179)
- 财(26779)
- 农(24958)
- 中国(23317)
- 业经(20698)
- 学(18834)
- 务(18090)
- 财务(18015)
- 财务管理(17974)
- 地方(17906)
- 贸(17393)
- 贸易(17388)
- 企业财务(17114)
- 制(17039)
- 易(16872)
- 农业(16717)
- 理论(16167)
- 技术(14974)
- 环境(14415)
- 和(14383)
- 银(14294)
- 银行(14261)
- 机构
- 大学(338840)
- 学院(336541)
- 管理(138929)
- 济(135471)
- 经济(132610)
- 理学(121369)
- 理学院(120160)
- 管理学(117979)
- 管理学院(117384)
- 研究(104255)
- 中国(79992)
- 京(70011)
- 科学(63469)
- 财(62861)
- 财经(51670)
- 所(50255)
- 中心(49550)
- 农(49213)
- 业大(49043)
- 经(47178)
- 江(46909)
- 研究所(45689)
- 北京(43800)
- 范(42881)
- 师范(42511)
- 经济学(41345)
- 财经大学(38943)
- 州(38660)
- 农业(38385)
- 院(38033)
- 基金
- 项目(236008)
- 科学(186594)
- 基金(173337)
- 研究(172662)
- 家(149545)
- 国家(148337)
- 科学基金(129425)
- 社会(109580)
- 社会科(104028)
- 社会科学(104000)
- 基金项目(92155)
- 省(90994)
- 自然(84986)
- 自然科(83052)
- 自然科学(83035)
- 自然科学基金(81550)
- 教育(80148)
- 划(76517)
- 资助(72838)
- 编号(70398)
- 成果(55840)
- 部(52830)
- 重点(51890)
- 创(48912)
- 发(48436)
- 课题(47184)
- 教育部(46089)
- 创新(45559)
- 科研(45514)
- 人文(45142)
- 期刊
- 济(138020)
- 经济(138020)
- 研究(96546)
- 中国(55699)
- 学报(50460)
- 管理(48866)
- 财(48052)
- 科学(46225)
- 农(43781)
- 大学(39218)
- 学学(36826)
- 教育(34208)
- 融(31869)
- 金融(31869)
- 农业(30276)
- 技术(29370)
- 财经(25021)
- 业经(23144)
- 经济研究(22213)
- 经(21213)
- 问题(18471)
- 图书(17690)
- 理论(17546)
- 统计(16101)
- 实践(16078)
- 践(16078)
- 技术经济(16060)
- 科技(15195)
- 商业(14791)
- 版(14722)
共检索到474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戎如香
通过对1999年5月5日-2008年9月1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和一年期人民币NDF汇率的研究发现:(1)汇改前,人民币即期汇率本身与人民币NDF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变动趋势受NDF影响;(2)汇改后,人民币NDF与人民币即期汇率联系加强,二者的绝对值水平和变动趋势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随着人民币NDF对即期汇率影响的加大,人民币汇率定价权问题需引起重视,应加强对人民币NDF的研究,一味地将境内外外汇市场隔绝的政策并非明智之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蕊 刘力臻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民币境内即期汇率的波动幅度和区间放大,人民币境外NDF市场交易活跃,是中国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下的规避外汇风险的有效手段,境外人民币NDF汇率与境内即期汇率的关系也更加值得关注。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综述了相关文献,其次对人民币境外NDF汇率与境内即期汇率进行统计性描述,使用三种实证方法审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拓展和优化中国境内外汇衍生产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NDF汇率 即期汇率 离岸 在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清华 黄峰
文章采用VAR、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我国境内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CHY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市场)和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市场(NDF市场)之间的即期和远期汇率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即期汇率上,汇率的决定因素逐步从CNY市场转向CNH市场;而在远期汇率决定因素中,NDF市场对CNY市场、CNH市场的远期汇率影响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清华 黄峰
文章采用VAR、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我国境内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CHY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市场)和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市场(NDF市场)之间的即期和远期汇率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即期汇率上,汇率的决定因素逐步从CNY市场转向CNH市场;而在远期汇率决定因素中,NDF市场对CNY市场、CNH市场的远期汇率影响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代幼渝 杨莹
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企业和居民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在远期市场上,套期保值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办法。当前经营人民币远期产品的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境外NDF市场,另一类是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包括银行间远期市场和远期结售汇市场。本文检验了境外NDF市场、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和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协整关系以及两类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对各市场汇率时间序列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国内远期外汇市场是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信息中心。最后,文章对当前的外汇管制政策进行了分析评论。
关键词:
NDF汇率 实证研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侯要强
文章实证研究了CME推出人民币NDF交易对即期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ME推出人民币NDF交易以前,信息传递方向是从国内传向国外,主要是国内即期汇率影响NDF汇率;之后是信息的双向传递,即国内即期汇率和NDF汇率相互影响。
关键词:
CME NDF 人民币 汇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慧 符亚明
以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汇率为例研究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信息传递。主要利用GARCH模型描述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的变动并检验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为,人民币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有均值溢出效应,人民币即期汇率和NDF之间有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这表明信息流由境外市场传导至境内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受到境外市场因素的影响,境外人民币NDF市场是境内即期市场的先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宪铎 黄昌利
检验和揭示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与境外NDF间的互动关系,可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有益的市场信息和参考。本文针对2006年10月出台的对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境外人民币NDF交易的限制性政策,实证研究了该政策实施后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的相互影响。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表明:即期汇率引导l2个月期限的NDF;l2个月期限的NDF不引导即期汇率。境内现汇市场显现出本土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民币汇改和限制性措施的成效性,但限制性政策却可能并非长远之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燕 赵泽阳
远期结售汇是我国最早推出的人民币衍生品,然而定价机制不合理成为了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不同期限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试图分析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境内远期汇率正处在由基于预期的定价机制向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定价机制的过渡时期,但仅限于期限较短的品种。文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远期汇率 利率平价 无本金交割远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慧 刘宏业
本文研究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之间的关系和信息流的传递。利用MA(1)—GARCH(1,1)模型描述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的变动,用GARCH模型检验人民币即期汇率与NDF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为,人民币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有均值溢出效应,人民币即期汇率和NDF之间有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这表明信息流由境外市场传导至境内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受到境外市场因素的影响,离岸人民币NDF市场是境内即期市场的先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观明
文章基于境内市场是离岸市场的信息中心假说,同时考虑到离境NDF市场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因素,利用MA(1)-GARCH(1,1)模型,对两市场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汇改后我国外管局针对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取得了成效。该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已体现了本土的信息中心优势作用;短期内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对离岸人民币NDF汇率产生了影响,但其在中长期的定价能力还较薄弱,很大程度仍受离境NDF市场报价的影响。
关键词:
在岸远期汇率 NDF汇率 溢出 定价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剑刚 李治国 张晓蓉
文章以2005年7月25日~2006年6月13日间人民币NDF和即期汇率为研究对象,以MA(1)-GARCH(1,1)模型分析人民币NDF市场和即期市场间均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波动没有相互溢出效应,即期市场对人民币NDF市场没有报酬溢出效应,而人民币NDF市场对即期市场具有报酬溢出效应。可见,我国汇制改革后,境外因素已开始影响人民币即期市场。
关键词:
人民币NDF GARCH模型 溢出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旦菲 张兵 冯锦霞
以2003年9月9日至2008年4月25日的人民币即期汇率和NDF汇率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向量GARCH模型,考察两市场间收益率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汇改后,从长期来看,即期市场与NDF市场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即期市场受NDF市场长期影响;从短期来看,即期市场和NDF市场存在交互影响,NDF市场变化受即期市场变化的影响更明显。这表明汇改后现汇市场在人民币汇率信息传递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境内外外汇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英辉
宏观基本面新闻是否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市场化进程中的人民币即期汇率与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NDF汇率为例,考察了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中美两国基本面新闻对人民币/美元日汇率变化的影响。发现:样本期内基本面新闻对即期汇率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受制度层面因素约束,影响程度较低,基本面新闻对即期汇率变化的解释力只有5%左右。通过对市场化的人民币NDF汇率的考察发现,基本面新闻对汇率变化的影响程度有所提高(8%)。尽管如此,从两个市场来看,汇率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其他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龚秀国 许雯
基于修正的抛补利率平价模型,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北向资金流动、人民币远期汇差、中美利差和中港利差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差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北向资金、人民币远期汇差以及中美、中港利差均对人民币即期汇差的短期影响最明显,中长期影响程度减弱;北向资金净流入增加、中美利差走阔和中港利差收窄会扩大人民币即期汇差;人民币远期汇差对人民币即期汇差的正向和负向影响交替发生。鉴于此,中国央行应当持续关注北向资金流向和流量、加强外汇市场沟通以及统筹和推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