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8)
2023(3884)
2022(3336)
2021(3166)
2020(2535)
2019(5805)
2018(5729)
2017(11666)
2016(6254)
2015(6869)
2014(6892)
2013(6743)
2012(6510)
2011(6002)
2010(6260)
2009(5730)
2008(5665)
2007(5200)
2006(4838)
2005(4426)
作者
(16704)
(13942)
(13773)
(13503)
(9229)
(6573)
(6387)
(5334)
(5319)
(5199)
(4730)
(4590)
(4534)
(4518)
(4492)
(4371)
(4204)
(4149)
(4071)
(3995)
(3647)
(3366)
(3348)
(3239)
(3233)
(3229)
(3127)
(3125)
(2772)
(2763)
学科
(23388)
经济(23362)
管理(19724)
(17996)
(14540)
企业(14540)
方法(9155)
数学(8296)
数学方法(8142)
(7930)
(7726)
(7510)
中国(6892)
(6010)
贸易(6007)
(5908)
(5827)
及其(5223)
(5159)
银行(5157)
政策(5144)
业经(5001)
(4972)
农业(4757)
地方(4736)
(4670)
金融(4670)
(4624)
方针(4501)
税收(4472)
机构
学院(87693)
大学(85984)
(40820)
经济(39885)
管理(34813)
研究(30491)
理学(29257)
理学院(28977)
管理学(28549)
管理学院(28371)
中国(26128)
(21144)
(17366)
科学(15782)
财经(15710)
(14900)
中心(14689)
(14255)
(14051)
研究所(13185)
经济学(12424)
财经大学(11508)
(11490)
北京(11212)
(11173)
经济学院(11142)
师范(11122)
(11075)
(10928)
(10924)
基金
项目(52837)
科学(42599)
研究(41785)
基金(38868)
(32487)
国家(32192)
科学基金(28097)
社会(26884)
社会科(25557)
社会科学(25554)
(19841)
教育(19458)
基金项目(19266)
编号(17409)
自然(17183)
资助(17170)
(16966)
自然科(16776)
自然科学(16773)
自然科学基金(16495)
成果(15325)
(12496)
课题(12438)
(11793)
重点(11702)
(11588)
(11407)
教育部(11074)
人文(10847)
国家社会(10803)
期刊
(47302)
经济(47302)
研究(31231)
中国(17671)
(16227)
金融(16227)
(15319)
管理(13474)
(10805)
教育(10067)
科学(9453)
学报(8534)
经济研究(8210)
财经(7740)
业经(7407)
技术(7365)
农业(7132)
大学(7080)
学学(6620)
(6616)
(6353)
国际(6314)
问题(5769)
世界(4626)
理论(4463)
技术经济(4293)
现代(4287)
统计(4209)
(4140)
(3993)
共检索到142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红  张荧天  张培杰  
文章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其失衡程度,并构建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政策对汇率暂时性失衡和长期失衡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低估和高估呈常态化,最高不超过7%,且相较于高估而言,被低估的时间更长;不同类型的宏观经济政策对长、中、短期汇率失衡的调节效应存在异质性,汇率政策在短期调节效果较好,货币政策在中期调节效果较好,宏观审慎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有助于缓解汇率失衡;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汇率暂时性失衡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雪珂  
文章以PENN效应为基础扩展购买力评价法,并且结合转型国家的特征,采用164个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结果表明PENN效应和结构转型对实际汇率波动有稳健的解释力。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均衡汇率逐年下降,2005年企稳回升。根据置信区间分析,2008-2010年人民币汇率已被严重高估;即使考虑中国购买力平价数据存在20%的高估,人民币汇率也已经进入合理区间甚至高估。所以,人民币不仅不应该升值甚至需要一定贬值,以防对经济的负面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彬  马文涛  刘胜会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视角,研究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失衡程度开始逐步收窄,2008年之后已接近均衡汇率,近期表现出小幅高估,未来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条件。基于DSGE最大似然估计以及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的均衡汇率测度结果进一步表明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情景分析表明,汇率制度选择、汇率和资本项目管制程度等制度性因素对长期汇率均衡的总体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其短期波动。本文认为,近期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汇率双向波动区间,应对未来强势美元重现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波动压力,也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彬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从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失衡趋势逐步缩小,近期汇率已接近均衡,未来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汇率失衡与我国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认为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已使得当前汇率对贸易顺差的贡献度大幅减弱,未来贸易部门的优化调整应更多着眼于贸易领域中结构性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杰  
作为调节对外经济的价格杠杆 ,人民币名义汇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稳中有升 ,但却并未恶化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 ,这是因为政府通过出口退税这一财政政策引起的实际汇率贬值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升值的负面影响 ,从而取代汇率政策对经济外部均衡的调节功能。在对这两种外部均衡政策工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并结合当前出口下滑的严峻形势。本文指出 :当前单纯依靠财政税收政策调节外部均衡的机会成本相当大 ,为适应WTO市场化要求 ,应该转向更为灵活的弹性汇率制 ,逐步放松对汇率政策的束缚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搭配 ,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外部均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志兴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选取影响汇率的两个宏观经济指标对实际有效汇率进行协整和误差修正建模,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估计,并对198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始终围绕均衡汇率波动,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在1993年第四季度到1998年第三季度以及2003年第一季度到最近,人民币均衡汇率是出于上升的趋势,而在其他样本期间处于下降趋势。2.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那样被严重低估,而是围绕行为均衡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被中国央行所操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诗文  
对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衡程度的测算与研究是分析是否应该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BEER)模型,选取劳动生产率差异、贸易条件、贸易开放度、资本流动管制、政府支出、实际利差作为基本经济因素,测算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衡程度,并通过样本外预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发现汇率失衡是常态,共经历了3次低估和3次高估。本文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汇率失衡可以得到经济系统的自动修复;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发现劳动生产率差异、贸易条件的波动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较强。本文深入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失衡的过程及经济背景,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阳  
本文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冲击响应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和实际利率短期冲击的响应。我们的结论是当前人民币汇率有一定低估,同时短期波动分析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会使得实际汇率升值,而实际利差的上升则会使实际汇率贬值。另外,汇率升值会使得国际收支盈余增加。上述结果可为当前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泽填  姚洋  
本文用购买力平价法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通过对184个国家及地区1974~2007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发现人民币自1985年以后一直被低估,2005~2007年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分别为23%、20%和16%。与已有的多数文献相比,这一估计结果显得比较适中。本文还检验了估计结果对样本选择和解释变量选择的敏感性,结果证明估计结果具有高度稳健性。对人民币失衡和我国贸易平衡的关系以及人民币向均衡水平调整速度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估计结果的合理性。根据估计结果,我们认为应该放慢人民币升值速度,否则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志昂  王义中  
本文试图在理论和实证上证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均衡,即实际汇率与名义均衡汇率的均衡,实际汇率对购买力平价低估基础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性均衡,从长期看,实际汇率与名义均衡汇率的均衡,是以对长期购买力平价的低估为基础的。为此,我们在理论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基于金融脆弱性的低汇率、高储备假说,建立了非合作博弈模型,说明汇率低估政策的博弈会产生系统性的低估效应。文章证明了东亚8个经济体的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在东亚金融危机后均出现对长期购买力平价的低估。我们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双重均衡政策,对稳定我国和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莉亚,任若恩  
Based on Edwards ERER models,this paper estimates PMB's re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since 1980s by cointegration methods,and analyses misadjustment of RMB's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its mayor causes.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任杰  
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波动区间是以长期均衡汇率为中心,以当前均衡汇率为边界的带状区域。同时以均衡汇率理论中的BEER模型为基础,选择1990年以后的数据,对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分析与计量分析,建立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效应,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均衡汇率的波动范围,得出了绝大多数年份的人民币名义汇率落在合理波动区间内的结论,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民币汇率存在的偏差和汇率体制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顾成军  龚新蜀  
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表现出了"U"型特征,推动其升值的主要因素是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FDI资本的大量流入和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985年~1989年表现为高估,在1990年~2009年表现为低估。人民币均衡汇率低估具有逐渐收敛的特征,从而人民币均衡汇率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不仅要考虑到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也要考虑潜在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国  黄万阳  
在Edwards提出的ERER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实证研究对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条件、开放度、政府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人民币汇率错位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且有提高趋势;财政与货币政策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不显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显著,且有提高趋势,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傅强  姚孝云  
本文在BEE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hsiao程序选择最优解释变量,结合协整、误差修正等计量经济方法,估计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并测算出1994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在1994~1996年、2009~2010年存在低估。1997~2005年持续高估,2005年实行汇改后,从2006~2007年实际有效汇率几乎接近均衡水平。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汇率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