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5)
- 2023(10964)
- 2022(9299)
- 2021(8448)
- 2020(7414)
- 2019(17467)
- 2018(16890)
- 2017(32798)
- 2016(17621)
- 2015(19806)
- 2014(19235)
- 2013(19283)
- 2012(18096)
- 2011(16174)
- 2010(16242)
- 2009(15044)
- 2008(15081)
- 2007(13667)
- 2006(11811)
- 2005(10788)
- 学科
- 济(78027)
- 经济(77930)
- 业(45937)
- 管理(45526)
- 方法(37321)
- 企(35730)
- 企业(35730)
- 数学(33596)
- 数学方法(33291)
- 财(23569)
- 农(20625)
- 中国(20214)
- 贸(18983)
- 贸易(18976)
- 易(18555)
- 业经(14654)
- 地方(14641)
- 学(14447)
- 农业(13865)
- 出(13405)
- 制(13245)
- 融(11919)
- 金融(11917)
- 务(11869)
- 财务(11843)
- 财务管理(11809)
- 银(11800)
- 银行(11771)
- 行(11218)
- 企业财务(11164)
- 机构
- 大学(252649)
- 学院(246746)
- 济(112423)
- 经济(110399)
- 管理(93928)
- 研究(87325)
- 理学(80930)
- 理学院(80038)
- 管理学(78638)
- 管理学院(78176)
- 中国(67887)
- 京(53071)
- 财(52523)
- 科学(50758)
- 所(44084)
- 财经(41762)
- 农(41482)
- 中心(40972)
- 研究所(40036)
- 经(38254)
- 经济学(37430)
- 江(37122)
- 业大(35473)
- 经济学院(34334)
- 北京(33460)
- 农业(32504)
- 范(31610)
- 财经大学(31308)
- 师范(31295)
- 院(30993)
- 基金
- 项目(165652)
- 科学(130857)
- 基金(123587)
- 研究(119788)
- 家(108869)
- 国家(107681)
- 科学基金(91510)
- 社会(78760)
- 社会科(74975)
- 社会科学(74950)
- 基金项目(64373)
- 省(61383)
- 自然(57716)
- 自然科(56485)
- 自然科学(56468)
- 自然科学基金(55460)
- 教育(54613)
- 划(52648)
- 资助(51647)
- 编号(46907)
- 成果(38930)
- 部(38425)
- 重点(37519)
- 发(35127)
- 国家社会(34465)
- 创(33998)
- 教育部(33323)
- 科研(32493)
- 大学(31882)
- 人文(31864)
- 期刊
- 济(116159)
- 经济(116159)
- 研究(75537)
- 中国(47883)
- 财(41490)
- 学报(40231)
- 农(36447)
- 科学(35350)
- 管理(32850)
- 大学(30729)
- 学学(28609)
- 融(26756)
- 金融(26756)
- 农业(24168)
- 教育(22428)
- 财经(21110)
- 经济研究(20733)
- 技术(20088)
- 经(18240)
- 贸(16724)
- 业经(16700)
- 问题(16233)
- 国际(14480)
- 业(14225)
- 统计(13339)
- 世界(12962)
- 图书(12935)
- 技术经济(12841)
- 理论(12261)
- 版(11891)
共检索到374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小雪 王艳芳
在经济新常态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如何在汇率制度改革与对外贸易上寻求均衡以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口贸易对中国人均GDP的贡献程度,并以出口为间接指标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人均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人民币贬值一个单位会引起出口增加约0.72个单位;出口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收入约增加2.52个百分点。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出口贸易 人均收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广青 杜海鹏
贸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首先,本文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及波动变化对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汇改前后的差异。接下来,进一步研究了自贸区2的成立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及波动增加均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远小于升值的影响;我国同其它国家成立自贸区有利于降低汇率变动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汇改前后,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拉动我国出口的重要动力。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汇率 汇改 自贸区 出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平平 侯佳敏
现有研究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普遍忽略了中国在第三国投资的变化。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在42个"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估计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第三国效应的具体表现,实证发现:(1)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普遍表现为"互补效应"。(2)人民币升值或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促进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3)传统研究方法未考虑第三国效应探讨汇率变动对OFDI影响,计量结果存在正偏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君军
自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升了进口贸易的战略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中国各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数据,首次编制了各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汇率波动对中国自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汇率水平值的变动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更大;(2)从地区层面看,汇率变动对中国各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3)门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较大的汇率波动率对实际进口的抑制作用较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一带一路 进口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平
本文将邻国效应和中心效应纳入传统的贸易需求模型,精细地刻画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贸易受到邻国和该地区经济领先国家影响的程度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变动对欧洲区域的贸易具有显著影响;邻国效应在所有区域都十分显著,中国与某个国家的进出口在当期与其邻国构成竞争抑制关系,但是这种状况会在下一期得到调整;中心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溢出效应,中心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会带动整个区域的外贸发展,但是这种积极的辐射作用并不适合于同一区域中的所有国家,区域内某些国家的中心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据此,中国应实施差别化的贸易政策,以保证国别贸易与区域贸易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程显宏 王佳昊 杨珺涵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的互惠互利。本文从企业进出国际市场动态决策层面,探究汇率变动对出口持续时间生存变化特点的影响,并考察不同汇率变动方向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持续时间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发现:汇率变动增加会显著减少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的持续时间;汇率变动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即当人民币贬值时,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持续时间增加;中国与不同收入水平沿线国家的出口持续时间受到汇率变动的非对称性影响,中低收入水平沿线国家汇率变动的非对称性效应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水平沿线国家相反;不同类型产品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中存在非对称性效应且效应相反,初级产品中非对称性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江 王壮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成为该区域经贸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3年~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面板数据,利用Arcgis和Geoda处理地图得到空间矩阵,进而采用空间SDM与SEM模型研究了中国出口贸易的第三国效应。结果表明:引入0-1矩阵考虑国家地理位置是否相邻时,中国对第三国的出口贸易活动会对出口到东道国的贸易产生显著挤出效应;引入地理距离矩阵考虑国家间距离时,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第三国对东道国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此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国挤出效应将会限制中国对该国的出口贸易。基于研究结论,就贸易与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武小菲 沙文兵
基于201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日度数据,采用修正的Frankel-Wei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篮子中的人民币权重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美元依旧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主要的篮子货币;人民币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篮子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约旦等国家,其权重甚至已经超过英镑、日元等传统国际货币;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量也有所增多。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贸易结构,推动人民币在相关国家的使用;发挥亚投行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锚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霞 杨振宇 周龙平 赵平
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实践。本文基于Frankel-Wei模型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使用2009—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锚定人民币能有效提高各国社会福利,且其边际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在社会福利成长阶段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通过提高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低收入、“陆上”丝绸之路、低贸易竞争力、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水平高的国家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在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后,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提升作用得到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锚定美、英、日、欧四种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无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汇率制度选择的视角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水平,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人民币区域货币锚 “一带一路” 社会福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汪天倩 朱小梅
文章基于修正的二阶段Frankel-Wei模型,在其第二阶段回归分析中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人民币及其他主要世界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进行样本期的分段动态检验、对比分析。根据检验结果,从中国自身和中国同沿线国家关系两个层面遴选指标变量,并构建二阶段Heckman模型研究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及“一带”沿线和“一路”沿线两个区域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已超过英镑,和日元基本相当,但和美元、欧元之间尚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人民币对“一路”沿线的锚效应整体高于“一带”沿线国家;虽然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锚效应水平不高且并不稳定,但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其产生显著锚效应的沿线国家数量有较多的增加;且在沿线国家中,产生显著锚效应的区域也已逐渐形成。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锚效应影响因素的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还是“一带”沿线及“一路”沿线两个区域,在是否选择锚定人民币及已锚定人民币的国家中,人民币锚效应大小的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文章进一步探讨未来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宗森 郭昌明 冯等田
本文考察了1996—2018年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显著影响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且存在门限效应,人民币升值能增加进口,贬值则抑制进口;实际汇率变动幅度低于门限值时对进口的影响明显超过高于门限值时产生的影响;中国自沿线国家进口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表现出集聚性,在选择邻接矩阵、地理距离逆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作为权重矩阵以及在模型中引入因变量时间滞后效应后结论依然稳健。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同时应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和区域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立泰 刘雪梅
文章以OFDI动机异质性为视角,通过基于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得出:总体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有效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具体而言,资源型OFDI和创新型OFDI对出口贸易具有符合理论预期的促进效应,而市场型OFDI对出口贸易具有违背理论预期的促进效应;从促进程度来看,资源型OFDI的促进效应最强,创新型OFDI的促进效应则最弱;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薇 李冉
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分为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配置型四种类型,并利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不同类型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均能促进出口,其中,资源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出口创造效应,市场寻求型和战略配置型出口创造效应相对较小。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资源丰富、具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同时积极开展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加强同"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