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3)
- 2023(20147)
- 2022(17331)
- 2021(16329)
- 2020(13808)
- 2019(31958)
- 2018(31252)
- 2017(59340)
- 2016(32039)
- 2015(36049)
- 2014(35349)
- 2013(34849)
- 2012(31744)
- 2011(28603)
- 2010(28489)
- 2009(26028)
- 2008(25286)
- 2007(21669)
- 2006(18891)
- 2005(16530)
- 学科
- 济(126477)
- 经济(126332)
- 管理(86996)
- 业(82810)
- 企(68349)
- 企业(68349)
- 方法(60710)
- 数学(53103)
- 数学方法(52267)
- 中国(35034)
- 农(32907)
- 财(30836)
- 贸(30308)
- 贸易(30288)
- 易(29451)
- 业经(27211)
- 学(27096)
- 地方(23667)
- 农业(21822)
- 制(21730)
- 理论(21496)
- 技术(19232)
- 务(19125)
- 和(19076)
- 财务(19036)
- 财务管理(18999)
- 银(18831)
- 银行(18763)
- 环境(18648)
- 融(18270)
- 机构
- 大学(448695)
- 学院(444973)
- 济(181567)
- 经济(178019)
- 管理(172581)
- 研究(154461)
- 理学(150373)
- 理学院(148676)
- 管理学(145520)
- 管理学院(144752)
- 中国(116109)
- 科学(96665)
- 京(95817)
- 财(79621)
- 所(77738)
- 农(76904)
- 研究所(71558)
- 业大(70074)
- 中心(69945)
- 财经(64676)
- 江(62463)
- 农业(60733)
- 北京(60446)
- 经(59203)
- 范(57459)
- 师范(56768)
- 院(56035)
- 经济学(55297)
- 州(50475)
- 经济学院(49986)
- 基金
- 项目(311675)
- 科学(243896)
- 基金(227344)
- 研究(220978)
- 家(202062)
- 国家(200292)
- 科学基金(170321)
- 社会(139358)
- 社会科(132210)
- 社会科学(132173)
- 省(119546)
- 基金项目(119314)
- 自然(113117)
- 自然科(110584)
- 自然科学(110551)
- 自然科学基金(108537)
- 教育(102118)
- 划(102110)
- 资助(95130)
- 编号(88088)
- 成果(70688)
- 重点(70501)
- 部(68487)
- 发(65837)
- 创(64762)
- 课题(60790)
- 创新(60487)
- 科研(60309)
- 教育部(58421)
- 国家社会(58292)
- 期刊
- 济(187159)
- 经济(187159)
- 研究(127647)
- 中国(84010)
- 学报(77989)
- 农(68923)
- 科学(68792)
- 管理(62946)
- 财(59567)
- 大学(58782)
- 学学(55390)
- 农业(47735)
- 教育(47517)
- 技术(38360)
- 融(37800)
- 金融(37800)
- 经济研究(32683)
- 财经(30845)
- 业经(29535)
- 业(26594)
- 经(26539)
- 贸(24914)
- 问题(24756)
- 图书(22573)
- 国际(22208)
- 版(21978)
- 科技(21961)
- 统计(21667)
- 技术经济(20682)
- 业大(20357)
共检索到647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君军
自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升了进口贸易的战略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中国各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数据,首次编制了各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汇率波动对中国自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汇率水平值的变动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更大;(2)从地区层面看,汇率变动对中国各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3)门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较大的汇率波动率对实际进口的抑制作用较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一带一路 进口贸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广青 杜海鹏
贸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首先,本文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及波动变化对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汇改前后的差异。接下来,进一步研究了自贸区2的成立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及波动增加均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远小于升值的影响;我国同其它国家成立自贸区有利于降低汇率变动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汇改前后,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拉动我国出口的重要动力。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汇率 汇改 自贸区 出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平平 侯佳敏
现有研究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普遍忽略了中国在第三国投资的变化。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在42个"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估计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第三国效应的具体表现,实证发现:(1)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普遍表现为"互补效应"。(2)人民币升值或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促进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3)传统研究方法未考虑第三国效应探讨汇率变动对OFDI影响,计量结果存在正偏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平
本文将邻国效应和中心效应纳入传统的贸易需求模型,精细地刻画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贸易受到邻国和该地区经济领先国家影响的程度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变动对欧洲区域的贸易具有显著影响;邻国效应在所有区域都十分显著,中国与某个国家的进出口在当期与其邻国构成竞争抑制关系,但是这种状况会在下一期得到调整;中心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溢出效应,中心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会带动整个区域的外贸发展,但是这种积极的辐射作用并不适合于同一区域中的所有国家,区域内某些国家的中心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据此,中国应实施差别化的贸易政策,以保证国别贸易与区域贸易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小雪 王艳芳
在经济新常态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如何在汇率制度改革与对外贸易上寻求均衡以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口贸易对中国人均GDP的贡献程度,并以出口为间接指标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人均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人民币贬值一个单位会引起出口增加约0.72个单位;出口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收入约增加2.52个百分点。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出口贸易 人均收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翊烜 扈钟方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首先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十七个亚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之后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探究其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的影响。本文通过具体实证发现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显著,除贸易便利化外,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也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本文认为,中国在稳定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同时,需要推动中亚、西亚和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伊 高彪 张双
文章采用2005-2016年间面板数据,分析了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双边贸易潜力,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或地区GDP与双边贸易流量成正比,而空间距离与双边贸易流量成反比;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对双边贸易流量存在正向影响;APEC成员国对双边贸易流量有正影响;不同沿线国家与江西贸易潜力不尽相同,潜力释放空间各异。在此基础上,就与不同沿线国家如何进一步开展合作,以便更大程度地提升双边贸易潜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潜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俊 李金叶
提升贸易效率是我国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和分析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贸易效率特征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外贸依存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拥有共同边界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合作,而地理距离阻碍贸易往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畅通"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区域来看,我国在亚洲大洋洲地区和南亚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东欧和中亚地区贸易效率偏低。从东道国发展程度来看,在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值最高,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增速最快,转型经济体不断缩小与发展中经济体间贸易效率差距。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影响差异明显,发展中经济体门槛值最小,发达经济体次之,转型经济体门槛值最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诚伦 王学凯
引入汇率变动引力模型,采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2002-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汇率变动和外贸依存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汇率变动不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促进了出口贸易,原因在于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汇率变动不是很大;外贸依存度对出口贸易影响显著且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外贸依存度越小,出口潜力越大;两国之间距离对出口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尚未显现。因此,我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外贸依存度大小分类实施不同贸易政策,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并细化自由贸易协定。
关键词:
汇率变动 外贸依存度 出口贸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江 王壮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成为该区域经贸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3年~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面板数据,利用Arcgis和Geoda处理地图得到空间矩阵,进而采用空间SDM与SEM模型研究了中国出口贸易的第三国效应。结果表明:引入0-1矩阵考虑国家地理位置是否相邻时,中国对第三国的出口贸易活动会对出口到东道国的贸易产生显著挤出效应;引入地理距离矩阵考虑国家间距离时,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第三国对东道国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此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国挤出效应将会限制中国对该国的出口贸易。基于研究结论,就贸易与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亮雄 钱馨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验证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统计上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均实际GDP,该影响效应能持续7年左右,并在2~3年后达到峰值。自2003年以来,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合共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仅约为2%,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8%,中国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同时,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越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宗森 郭昌明 冯等田
本文考察了1996—2018年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显著影响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且存在门限效应,人民币升值能增加进口,贬值则抑制进口;实际汇率变动幅度低于门限值时对进口的影响明显超过高于门限值时产生的影响;中国自沿线国家进口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表现出集聚性,在选择邻接矩阵、地理距离逆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作为权重矩阵以及在模型中引入因变量时间滞后效应后结论依然稳健。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同时应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和区域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赵跃钦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经由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旧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深入作用于经济“双循环”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越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制度质量与中国对外贸易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
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外价值链关联——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基于分国别(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
农产品进口种类、质量与贸易福利——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分析
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锚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潜力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国家风险评价——基于面板数据及突变级数法的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