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5)
- 2023(10591)
- 2022(8999)
- 2021(8268)
- 2020(6788)
- 2019(15117)
- 2018(14719)
- 2017(28940)
- 2016(15606)
- 2015(17267)
- 2014(16817)
- 2013(16441)
- 2012(15272)
- 2011(14074)
- 2010(14417)
- 2009(13903)
- 2008(13951)
- 2007(12916)
- 2006(11687)
- 2005(10797)
- 学科
- 济(61137)
- 经济(61047)
- 管理(56974)
- 业(51857)
- 企(45241)
- 企业(45241)
- 方法(23448)
- 财(21358)
- 数学(19677)
- 数学方法(19426)
- 制(19268)
- 中国(17994)
- 农(17037)
- 业经(15640)
- 技术(15148)
- 银(13632)
- 银行(13621)
- 贸(13568)
- 贸易(13558)
- 易(13262)
- 行(13085)
- 融(12599)
- 金融(12596)
- 体(12580)
- 务(12159)
- 财务(12127)
- 财务管理(12098)
- 策(12081)
- 企业财务(11481)
- 理论(11090)
- 机构
- 大学(225273)
- 学院(224866)
- 济(100509)
- 经济(98474)
- 管理(86412)
- 研究(74742)
- 理学(72781)
- 理学院(72081)
- 管理学(71135)
- 管理学院(70680)
- 中国(60580)
- 财(53595)
- 京(45547)
- 财经(40625)
- 科学(39446)
- 经(36719)
- 所(36254)
- 江(36116)
- 中心(34621)
- 经济学(32290)
- 研究所(31768)
- 财经大学(29975)
- 经济学院(28933)
- 北京(28798)
- 范(28787)
- 师范(28618)
- 农(28456)
- 州(28413)
- 院(26736)
- 业大(25843)
- 基金
- 项目(138387)
- 科学(111736)
- 研究(107597)
- 基金(102229)
- 家(86409)
- 国家(85658)
- 科学基金(75111)
- 社会(71793)
- 社会科(68273)
- 社会科学(68258)
- 省(53118)
- 基金项目(52259)
- 教育(49701)
- 自然(44828)
- 划(44249)
- 自然科(43846)
- 自然科学(43837)
- 自然科学基金(43097)
- 编号(42838)
- 资助(41641)
- 成果(37046)
- 制(32967)
- 部(32255)
- 创(31594)
- 重点(30941)
- 课题(30708)
- 国家社会(30223)
- 创新(29739)
- 发(29427)
- 教育部(28869)
- 期刊
- 济(117268)
- 经济(117268)
- 研究(77951)
- 中国(48230)
- 财(43323)
- 管理(36323)
- 融(30957)
- 金融(30957)
- 学报(27958)
- 科学(27523)
- 教育(26818)
- 农(26783)
- 大学(22986)
- 财经(22151)
- 学学(21386)
- 技术(19489)
- 经济研究(19366)
- 经(19134)
- 业经(18059)
- 农业(17140)
- 问题(14964)
- 贸(13927)
- 国际(12106)
- 理论(11612)
- 技术经济(11579)
- 现代(10792)
- 世界(10386)
- 坛(10335)
- 论坛(10335)
- 科技(10298)
共检索到359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詹小颖
本文通过构建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传导模型,探讨汇改前后两个时期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显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逆向冲击,这种逆向冲击的强度在汇改后表现得更强,从长期来看,两者协整且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但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通货膨胀抑制效应弱于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驱动效应。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的改善效应并不明显。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通货膨胀 汇改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后军 潘锡泉
本文运用内生结构突变检验与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ECM方法,同时将货币政策变量纳入模型中从而把汇率变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重新对汇率传递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在2003年4月和2005年9月发生了结构突变。在此背景下,本文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仍是不完全的,但其长期传递弹性却由2005年9月结构突变前的0.065迅速增大到了结构突变后的0.118,且与现实中自2006年开始的较高通货膨胀环境也相当吻合,支持了Taylor(2000)提出的观点,但比起施建淮等(2008)得到的传递效应依然较弱,表明其所建议的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观点仍值得商榷。而体现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CPI的长期传递弹性为2.254,远远高于汇率传递弹性,这显示政策当局完全可以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且相比于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具有更好的效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詹小颖
本文基于汇改前后两个时期的数据,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通货膨胀传递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存在逆向冲击效应,这种逆向冲击效应的强度在汇改后表现得更强,从长期来看,二者呈显著的正向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抑制效应弱于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驱动效应。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的改善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动态走势是否具有驱动效应,对应着治理通货膨胀的不同政策选择。通过分析1998~2008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传导机制和驱动因素,表明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不是平抑这段时期国内通胀的有效策略。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暗示,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大幅波动会影响市场预期,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大。从长期看,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快速升值,贸易萎缩和资本流出的通缩效应将占主导地位,从而会增加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在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需要在维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遵循内外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来调整汇率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丹 廖怡恺
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升值2%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从盯住美元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就使得人民币汇率逐步成为衡量我国经济生活状况的重要依据,尤其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方面。本文首先阐述了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回顾了2005年7月至2014年5月的人民币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探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变动的传递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通货膨胀 传递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玉娟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状况对M-F模型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明确了在“软钉住汇率制”下,资本金融项目与经常项目之间的自平衡能力有限,货币政策有效性削弱。根据我国当前经济过热的内部失衡与“双顺差”的外部失衡并存的经济表现,应该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让人民币升值,并加大力度配合银行改革及其他配套政策,以放宽减压渠道的方式恢复经济内外平衡。发挥利率——汇率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的协同效应,是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必然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亚 李伟平 杨宇俊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明显的时滞,长期和短期汇率传递效应都很低;汇率变动对我国CPI的传递效应受食品价格冲击的影响非常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实施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萌萌 张璟
本文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汇率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在对126个经济体(2000—2017年)的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名义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考察了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名义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固定汇率制度具有显著的反通货膨胀效应。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名义锚也会显著影响通货膨胀率:在给定的非固定汇率制度下,带有货币政策名义锚的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显著低于不带有货币政策名义锚的经济体。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分样本检验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汇率制度 货币政策名义锚 通货膨胀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贺光宇 庞晓波
通过将Taylor(2000)交错价格模型融入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NOEM)导出实证模型,有效地将通货膨胀环境与汇率对国内价格传递相融合。选取1998年1月—2012年4月的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传递效应在不同通胀环境下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传递途径进行了脉冲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的CPI传递的长短期效应均较低且受通胀环境影响较大,1998年初至2002年末的持续低通胀环境阻碍了汇率传递所有渠道是导致传递效率低的原因所在,2003年初至2012年4月的较高通胀环境下汇率传递的货币渠道较进口商品价格渠道冲击显著但作用符号相反。
关键词:
汇率传递 CPI 通货膨胀环境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郝立君
在当前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稳定物价总水平已成为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010年6月份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为衡量指标的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结果验证了学界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通过传递效应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的观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孟楠 赵茜
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现实情况,引入了外汇占款这一衡量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流入情况的变量,旨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并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量化汇率、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方向、大小和时滞。实证结果发现,本币升值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汇率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其作用过程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宗商品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微观厂商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汇率 外汇占款 通货膨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宏
内容本文将近似理性假设引入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建立起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模型(NPC-MPR模型)和新兴新古典综合泰勒规则模型。之后对我国1993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而提出了我国货币当局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实施泰勒规则的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速和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这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物价稳定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鉴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对金融危机期间经济、物价等领域新形势的判断和研究,以及在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下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通货膨胀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德文
论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王德文进入1994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良性运行,然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出现了过高、过快的涨势,并已突破年度控制目标。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在20%左右的高位上徘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家玮 孙华妤 门明
本文利用我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值量表和相应的数量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通过进口中间投入对国内各部门以及社会生产不同环节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口产品本币价格对汇率变动反应完全的情况下,人民币升(贬)值1%将引起的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下降(上升)0.2%左右。但是由于进口产品本币价格对汇率反应不完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升、热钱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汇率政策不适宜承担过多的反通货膨胀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