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8)
- 2023(15163)
- 2022(13421)
- 2021(12604)
- 2020(10779)
- 2019(25273)
- 2018(25312)
- 2017(49318)
- 2016(26940)
- 2015(30663)
- 2014(30843)
- 2013(30652)
- 2012(28113)
- 2011(25358)
- 2010(25038)
- 2009(23082)
- 2008(22804)
- 2007(19995)
- 2006(16865)
- 2005(14640)
- 学科
- 济(108809)
- 经济(108695)
- 管理(77185)
- 业(73291)
- 企(61115)
- 企业(61115)
- 方法(56721)
- 数学(50259)
- 数学方法(49602)
- 财(28102)
- 农(28081)
- 中国(25430)
- 学(23461)
- 业经(22673)
- 地方(20668)
- 贸(20357)
- 贸易(20351)
- 易(19760)
- 务(18717)
- 农业(18659)
- 财务(18637)
- 财务管理(18597)
- 理论(18121)
- 制(17855)
- 企业财务(17517)
- 和(16822)
- 环境(16224)
- 技术(16163)
- 银(15298)
- 银行(15245)
- 机构
- 大学(385921)
- 学院(384141)
- 管理(154143)
- 济(151441)
- 经济(148098)
- 理学(134532)
- 理学院(133083)
- 管理学(130442)
- 管理学院(129775)
- 研究(123029)
- 中国(92215)
- 京(80796)
- 科学(78558)
- 财(68195)
- 农(62882)
- 所(62015)
- 业大(59673)
- 中心(57566)
- 研究所(56866)
- 财经(55967)
- 江(54347)
- 经(50816)
- 北京(50669)
- 农业(49786)
- 范(49549)
- 师范(49052)
- 经济学(45490)
- 州(44544)
- 院(44507)
- 财经大学(41867)
- 基金
- 项目(266865)
- 科学(208442)
- 基金(193290)
- 研究(191775)
- 家(168445)
- 国家(167104)
- 科学基金(143469)
- 社会(118722)
- 社会科(112494)
- 社会科学(112462)
- 省(104491)
- 基金项目(103105)
- 自然(95714)
- 自然科(93466)
- 自然科学(93440)
- 自然科学基金(91720)
- 教育(88986)
- 划(88013)
- 资助(81300)
- 编号(78730)
- 成果(62822)
- 重点(59290)
- 部(58902)
- 发(55572)
- 创(54776)
- 课题(53442)
- 科研(51939)
- 创新(51140)
- 教育部(50293)
- 大学(50054)
- 期刊
- 济(155671)
- 经济(155671)
- 研究(106661)
- 中国(64863)
- 学报(62365)
- 科学(56068)
- 农(55397)
- 管理(52804)
- 财(52415)
- 大学(46785)
- 学学(44138)
- 教育(38600)
- 农业(38394)
- 技术(34260)
- 融(32080)
- 金融(32080)
- 财经(26452)
- 业经(26035)
- 经济研究(25142)
- 经(22449)
- 问题(20697)
- 图书(19863)
- 业(19778)
- 技术经济(19199)
- 统计(18980)
- 理论(18867)
- 版(18232)
- 科技(17920)
- 实践(17420)
- 践(17420)
共检索到537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崔红宇 刘东坡
均衡汇率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通过构建人民币名义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与日元的名义均衡汇率及其适应波动区间,发现在2006年之前,人民币相对美元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相对于欧元的名义汇率存在高估;在2007年至2010年间,人民币相对于三种货币的名义汇率均处于较为均衡的水平;而在2010年以后,人民币相对于三种货币的名义汇率均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估。同时,人民币名义汇率的适宜波动区间应在4%~8%之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涛 胡志鹏
关于人民币汇率和全球经济失衡的讨论成为近期热点,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大幅度低估。国际上有一些人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最主要的原因。尽管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较严重,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造成过去几年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最主要原因,中国经济外部失衡源自国内经济中深层的结构性扭曲。我们的研究发现:多数情况得出的结果是人民币估值偏低,但确定具体的低估幅度却相对较难。对决策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让经济基本面在汇率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基本面的因素引导汇率接近均衡水平。预计今后几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每年将上升5%-10%,由名义汇率升值和调整国内相对价格来共同实现。
关键词:
宏观经济 人民币汇率 汇率模型 政策推断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孟楠 张乔
基于BEER模型的研究框架,利用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长期偏移均衡汇率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现实偏移中的低估假设进行检验后发现,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表现为快速上升趋势,不存在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严重低估。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低估 随机前沿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刚
本文主要讨论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以及汇率错位问题。在归纳测算均衡实际汇率的主流经济理论及方法之后,文章回顾了近期文献对人民币汇率偏离的实证结果,后运用3种检验手段对人民币汇率失调幅度进行测算与判断。研究表明,目前的均衡实际汇率测算方法各含缺陷,且人民币汇率在1996-2007年间未出现严重错位现象。根据目前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我们建议: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进口并优化进口格局;灵活运用汇率制度与价格政策相结合的机制,从而保障汇率更加平稳、趋于均衡。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行为均衡汇率模型 人民币错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后军 潘锡泉
本文运用Bai-Perron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和结构突变协整方法,针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重新估计。发现样本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确实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突变时点分别为2002年12月和2007年4月。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有效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为均值突变单位根过程,这意味着2005年7月汇改对汇率数据生成过程确实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的冲击,其结果是使得汇率均值无法回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外,样本期内汇率仍各发生了两次明显的低估和高估,但其失调程度却并未像一些未考虑结构突变的研究那么严重。本文最重要的发现是,升值性汇改政策的实施,不仅基本扭转了汇率长期处于低估的局面,还导致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截至2008年底,约高估10%)。这与胡春田(2009)、刘玉贵(2009)、彭国富(2010)等最近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故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时期以来的(汇改后近年来的绝大部分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低估,更不存在欧、美等国最近一直所指责的被严重低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1998年以来,我国推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旨在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应当说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或者说成效日益显露出来,但不够理想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的状况概括地说:货币供给量大幅增长(有资料表明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多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人民币汇率低估论者以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和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汇率为主要依据,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并以此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论据。然而,客观事实充分表明人民币汇率低估是一个伪命题。美国为实施其经济战略必将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争论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着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高增长压力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积极应对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要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人民币汇率问题,破解人民币汇率难题的战略选择是: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实施积极人民币汇率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前进
目前随着美元币值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或升值,但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或升值则往往相反,这种变化使得我们对人民币币值的变化难以把握。本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汇率变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变化;根据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构建人民币核心汇率指数并分析其变动及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目标主要侧重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如果央行以人民币有效汇率为目标,则能够确定每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真正建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目标。
关键词:
人民币 美元 非美元 汇率 有效汇率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臧显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爱华 李秀敏 刘力臻
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实际上是想稳定一种货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通过计算参考不同货币篮子下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及其变异系数,可以比较各货币篮子的稳定性情况。本文首先选取SDR、东盟10+3、扩展的东盟10+3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作为篮子货币,并以商品贸易流为标准构造了各国货币在相应货币篮子中的权重,计算了参考不同货币篮子下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发现参考SDR货币篮子可以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同时提出本文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雅楠
人民币推行国际化以来,在国际货币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职能安排上依然欠缺。本文在人民币推行计价职能国际化的诉求下,结合中国对亚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影响力不断加强的现状,通过HP滤波分析及Granger检验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对亚洲主要国家汇率产生的影响,发现人民币对某些亚洲主要货币具有影响效应,并探讨了该效应产生的原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国富 蔡扬扬
本文在Obstfeld和Rogoff(1995)(OR)标准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构建出了基于分部门的、微观的、动态的、居民跨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均衡汇率决定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的非线性和动态特点,设计了一个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历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是否合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翔
所谓"人民币低估之谜",包含两方面事实:一是人民币实际汇率随经济增长而持续贬值,二是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近年来存在大幅度低估。本文认为,中国日益恶化的地区间竞次,导致各部门单位产出的中间投入和工资成本不断下降,进而通过三种价格乘数效应严重压低了中国的物价和工资水平,是产生"人民币低估之谜"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标准的投入产出模型加以拓展,以两个在中国存在严重"竞次"现象的部门(公路货运业和煤炭开采业)作为案例,利用投入产出表来模拟竞次的价格水平效应。模拟结果显示,竞次可以充分解释"人民币低估之谜"。本文表明,要使人民币实际汇率达到并维持在合理水平,必须对中国的地区间竞次加以有效治理,这要...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汇率 竞次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伊楠 李婧
在总结识别一篮子汇率制度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主要篮子货币汇率数据、中国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数据,首次运用BP检验方法对人民币一篮子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察。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在5个时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2005年7月、2008年7月和2010年6月3次变化非常显著,2006年12月和2011年10月2个首次被检验出的时点同样显著,且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模型的非参数估计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梅冬州 陈金至 曹玉瑾
本文研究了货币低估在促进出口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加剧了收入不平等。我们搜集和整理了1970-2014年159个经济体的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发现,货币低估能够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这在非OECD经济体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进一步的经验分析表明,货币低估通过促进贸易部门,尤其是低技术部门的扩张,吸纳更多低技能劳动者就业,从而提高了低收入者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降低了社会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劳动密集型或低技术部门的规模越大,货币低估对收入不平等的改善程度越高。
关键词:
货币低估 低技能劳动者 收入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民币汇率非线性特征研究——基于R/S分析法的实证检验
人民币国际化与最优货币政策——基于汇率传递视角的分析
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的分析
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与货币错配:基于SSM的实证分析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基于结算货币选择视角的经验分析
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调整的高频反应研究——基于高频事件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
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理论依据——兼评实际汇率分析法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基于Markov Switching计量方法的分析
国际货币博弈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变动研究——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研究:基于篮子货币权重的经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