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1)
2023(1801)
2022(1638)
2021(1568)
2020(1316)
2019(3265)
2018(3280)
2017(6541)
2016(3671)
2015(4278)
2014(4207)
2013(4341)
2012(4030)
2011(3667)
2010(3607)
2009(3183)
2008(3126)
2007(2788)
2006(2463)
2005(2293)
作者
(9122)
(7421)
(7348)
(7192)
(4881)
(3546)
(3474)
(2892)
(2865)
(2641)
(2637)
(2558)
(2443)
(2376)
(2350)
(2273)
(2260)
(2239)
(2193)
(2076)
(2028)
(1812)
(1811)
(1706)
(1698)
(1686)
(1656)
(1643)
(1473)
(1464)
学科
(15980)
经济(15969)
方法(10205)
管理(9847)
数学(9589)
数学方法(9536)
(8614)
(8141)
企业(8141)
(4434)
贸易(4430)
(4423)
银行(4421)
(4398)
(4168)
(3688)
金融(3688)
(3453)
市场(3211)
中国(3209)
(3146)
理论(3013)
(2990)
物价(2795)
产品(2763)
业经(2560)
技术(2512)
价格(2362)
制度(2210)
(2210)
机构
大学(48588)
学院(47517)
(25122)
经济(24642)
管理(19922)
理学(17059)
理学院(16956)
管理学(16742)
管理学院(16674)
中国(15590)
研究(14224)
(11686)
财经(9535)
(9466)
(8856)
经济学(8519)
(8493)
金融(8393)
经济学院(7890)
中心(7886)
(7636)
财经大学(7446)
银行(7317)
(6722)
(6690)
(6677)
人民(6478)
科学(6251)
北京(6185)
国人(5940)
基金
项目(29860)
科学(24156)
基金(23089)
研究(22196)
(19309)
国家(19195)
科学基金(17108)
社会(14759)
社会科(14243)
社会科学(14241)
基金项目(11786)
教育(11044)
自然(10994)
资助(10819)
自然科(10783)
自然科学(10782)
自然科学基金(10631)
(10626)
(9016)
编号(8785)
(7818)
教育部(7211)
人文(6737)
成果(6692)
(6584)
重点(6421)
大学(6319)
国家社会(6308)
创新(6174)
(6025)
期刊
(21259)
经济(21259)
研究(15173)
(12298)
金融(12298)
中国(9097)
(8236)
管理(6986)
价格(6723)
理论(6514)
实践(6211)
(6211)
财经(4930)
科学(4657)
技术(4434)
学报(4389)
经济研究(4318)
(4216)
国际(3978)
教育(3966)
大学(3782)
学学(3618)
(3432)
(3164)
(3076)
统计(2932)
问题(2809)
月刊(2796)
(2668)
技术经济(2656)
共检索到75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冯颖姣  陈煌杰  
增强进口定价能力是中国进口贸易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效应分析,探讨中国在国际进口市场的分行业定价权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进口定价权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完全,且存在非对称性特征,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行业整体进口价格,而贬值无显著影响;第二,细分行业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别;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对汇率进口价格传递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汇率传递视角来看,中国在国际进口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分行业来看,在资本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的进口市场上,中国拥有较强的定价权,但对于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进口,中国的议价能力较弱;"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进口市场中的整体议价能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申宇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和滚动回归计量方法,首先研究了1996年10月至201 1年10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整体传递效应、传递效应变动趋势以及2005年7月汇改前后汇率传递效应的差异;其次,将海关统计中97章所有代表性商品进行集结和分类,归并为13大行业,同时构建行业进口价格指数和行业汇率指数,首次研究了人民币行业汇率变动与13大行业进口价格的关系;最后,考察了汇率传递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整体较小,在13个行业中,汇率变动对纺织、塑料、化学等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技术商品的进口价格存在很小的传递效应;原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类商品的进口价格对汇率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青  范德成  周丽  
文章利用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月度数据针对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是非对称的,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滞后的。在不同的转换变量下,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同,汇率的波动性对传递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产出缺口,最后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的转换速度最快,其次是汇率的波动性,最后是产出缺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耀鹏  
文章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Campa和Goldberg(2005)提出的成本加成理论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文章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然后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两年内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传递效应大于1,之后影响逐渐减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伟  傅雄广  
本文基于一个成本加成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1995年第一季度到2007年第二季度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进口价格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若升值1%,短期内进口价格下降约0.26个百分点,长期下降0.25—0.29个百分点。利用滚动回归方法发现1995至2007年期间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程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进一步检验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一定程度上内生于国内通货膨胀环境,同时也可能和进口产品结构的演变有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本文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美国和日本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升值1%,将导致美国的进口价格短期上涨0.23%,长期上涨0.47%。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价格对人民币和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更为敏感。如果人民币兑日元名义汇率上升1%,日本的进口价格短期提高0.55%,长期则提高0.99%,具有完全的传递效应。这种高传递效应在食品、原材料、服装、制造和机械等不同类别的进口商品中也存在。但是,进一步分析表明:日本的高传递效应主要归因于中国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而美元是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在控制了计价货币因素后,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并未传递到日本的总体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耀鹏  
文章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Campa和Goldberg(2005)提出的成本加成理论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文章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然后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两年内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传递效应大于1,之后影响逐渐减弱。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顶  钟雨汝  唐夙  
在强调中间品贸易对厂商生产函数的影响基础上,基于垂直分工的视角利用WIOD发布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总体价格以及制造业部门进口价格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进口总体价格以及制造业部门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着差异性,在具体的计算数值方面,上述两种情形下汇率的传递效应分别为0. 90和0. 65。同时,汇率变动方向和波动幅度对制造业进口价格影响存在着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非线性效应。特别地,人民币汇率贬值对我国制造业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更大,在区分制造业为简单产品和复杂产品的情况下,上述影响效应呈现出分化,主要体现为简单产品在人民币汇率贬值时非对称效应更大,复杂产品在人民币升值时非对称效应表现得更大,针对汇率波动幅度来看则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波动幅度较大的时候,汇率传递水平相对较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万晓莉  陈斌开  傅雄广  
本文在局部均衡框架下建立了引入进口关税的成本加成模型分析国外出口厂商的定价行为,并构建了我国各产业的进口价格、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外出口商生产成本指数,利用分布滞后模型首次对各产业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发现: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各产业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都存在很大差异。以采掘、皮革、冶金和纺织为主的资源类产品的进口价格传递弹性普遍较高,甚至超过具有高附加值的机械产业。资源类中以进口稀有金属为主的采掘业长期传递弹性最高。短期内,几乎所有产业的外国出口厂商都会通过调整成本加成来吸收汇率变动;而在长期,汇率变动基本上对各产业进口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传递,尤其资源类产业更倾向于采取生产方货币定价...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晓娜  李静萍  苏志伟  
人民币汇率变化将会通过汇率传递机制调节国际收支以及影响国内物价水平。使用拔靴滚动因果检验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19年8月的人民币汇率传递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样本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口价格呈现出不完全传递效果;在不同子样本期间,人民币汇率的传递具有结构性突变特点。近年来汇率传递系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汇改之后出现了汇率传递系数由负转正现象,这一特殊状况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经济状况有关。以研究结论为基础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晓蓉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传递既有中国方面的原因,也有美国方面的原因。因此,美国外部失衡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仅靠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杜运苏  
汇率传递是汇率变动与其经济影响的中间环节。传递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变动经济影响的大小。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进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结果显示,外资企业进口价格的传递弹性明显大于本国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外资企业进口的促进作用较明显。由于外资企业进口的很大部分是用于加工贸易,其较高的传递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姜子叶  范从来  
为了考察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价格的影响,本文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讨论进口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率较高,长期接近于完全传递,存在时滞效应,行业差异较为显著。国外资源品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是推动进口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名义汇率的影响程度较弱。同时,本文分短期和长期计量了汇率传递率的动态趋势,并分析其差异和成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运苏  
汇率传递是汇率变动与其经济影响的中间环节,进口价格传递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大小。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三种主要贸易方式的进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结果显示,进料加工进口价格的传递弹性要大于一般贸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人民币升值对进料加工进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一般贸易;而来料加工装配进口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比较有限,更主要受世界需求、国内劳动力成本等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萍  赖明勇  尹芬华  
通过选取国民经济的24个重点行业,使用从2009~2013年的共60个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ADL模型,对汇率变动对按国民经济分类行业的进口价格的传递弹性系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进口价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不同行业和产品的传递弹性存在着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