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7)
- 2023(4328)
- 2022(3604)
- 2021(3641)
- 2020(2964)
- 2019(7044)
- 2018(6856)
- 2017(13027)
- 2016(6673)
- 2015(7684)
- 2014(7349)
- 2013(7593)
- 2012(7261)
- 2011(6912)
- 2010(6565)
- 2009(6121)
- 2008(5922)
- 2007(4893)
- 2006(4357)
- 2005(4124)
- 学科
- 济(33336)
- 经济(33311)
- 方法(16372)
- 数学(15650)
- 数学方法(15618)
- 业(15035)
- 管理(14543)
- 中国(11888)
- 农(9945)
- 贸(9573)
- 贸易(9565)
- 易(9493)
- 企(9013)
- 企业(9013)
- 农业(6817)
- 银(6490)
- 银行(6490)
- 行(6339)
- 制(6231)
- 财(6015)
- 融(5865)
- 金融(5865)
- 关系(5745)
- 出(5491)
- 业经(5162)
- 出口(4603)
- 出口贸易(4603)
- 口(4603)
- 发(4419)
- 环境(4418)
- 机构
- 大学(101011)
- 学院(96129)
- 济(56696)
- 经济(56130)
- 研究(40401)
- 管理(37327)
- 中国(35716)
- 理学(32049)
- 理学院(31746)
- 管理学(31549)
- 管理学院(31378)
- 财(22804)
- 京(21659)
- 经济学(19878)
- 所(19490)
- 科学(19391)
- 财经(18878)
- 中心(18336)
- 经济学院(18052)
- 研究所(17867)
- 经(17740)
- 农(15342)
- 财经大学(14475)
- 北京(14289)
- 院(13647)
- 融(12982)
- 金融(12860)
- 科学院(12643)
- 研究中心(12394)
- 农业(11795)
- 基金
- 项目(63903)
- 科学(52365)
- 基金(52042)
- 研究(47703)
- 家(45877)
- 国家(45629)
- 科学基金(38849)
- 社会(34971)
- 社会科(33429)
- 社会科学(33426)
- 基金项目(26400)
- 自然(22695)
- 自然科(22241)
- 自然科学(22236)
- 资助(22172)
- 自然科学基金(21930)
- 教育(20682)
- 省(18451)
- 中国(17812)
- 划(17598)
- 部(17276)
- 编号(17215)
- 国家社会(17039)
- 教育部(15376)
- 重点(14336)
- 成果(14299)
- 人文(13916)
- 发(13513)
- 社科(13291)
- 重大(13164)
共检索到149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出现持续性顺差,尤其2001年以后出现顺差额大量增加。对经常账户构成项目的分解分析表明,大量顺差的出现与收益项目和单边转移项目的某些变动有关系,这些变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货物贸易总量及其分解部分的初步计量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在所考察期间内都未显示出相对于非汇率因素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
汇率 经常账户平衡 人民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文章采用1983-2015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收入不确定-居民消费-经常账户余额决定框架下对中国经常项目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优于预期"的正向不确定具有扩大居民消费,恶化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作用;"劣于预期"的负向不确定可以减少居民消费,进而改善一国经常账户余额。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收入不确定方向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收入正向不确定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作用不显著,收入负向不确定显著地加剧了近年来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持续性经常账户顺差与收入负向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殷波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运用多国面板VAR模型系数因子化的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弹性对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能显著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而中国经济增长对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有积极的贡献,因此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调整不应以牺牲中国经济增长为代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汇率弹性的增强也应以不牺牲中国经济增长为底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通过构建资本项目管制下的中国开放经济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影响人民币升值、经常账户失衡,以及二者动态变动的经济因素。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1992~2008年间的中国技术进步推动了人民币升值、增加了经常账户盈余,并且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均衡水平;正向需求冲击则在当期内导致经常账户赤字,长期内增加经常账户盈余;人民币汇率和经常账户之间不存在负向因果关系,二者的动态变动主要取决于外生冲击的类型。中国开放经济模型较好的解释了上述现象,货币政策冲击是影响经常账户的主要需求冲击。重要的是,由于技术进步决定一国汇率的长期均衡水平,因此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关键在于中国的相对技术进步。如果国内技术进步更快,...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瑶 叶德磊
以1982-2007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GDP的增长率构建VAR模型,长期存在协整且具统计上的显著性,升值和经济增长带来经常账户余额增长。速度调整系数显著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允许短期波动。脉冲响应显示本币升值经常账户余额先升后降,经常账户的波动主要(70%)来自经济增长。
关键词:
J-J协整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歆怡 刘方
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双向互动影响。结果表明:1)人民币计价份额、进口结算份额的提升会降低经常账户顺差,而人民币出口结算份额上升将扩大经常账户顺差,整体上人民币计价职能的影响大于结算职能的综合影响;反过来,经常账户顺差扩大抑制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和计价份额的提升,即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2)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之间的双向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3)经常账户失衡与人民币不同货币职能之间的影响趋势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经常账户由“顺”转“逆”或“顺逆交替”将成为常态,未来经常账户逆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模式可能成为人民币深度国际化后的货币循环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得到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经常账户、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汇率超调";通货膨胀具有惯性;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远期贴水偏差"和经常账户的"J曲线效应"取决于货币政策冲击的类型。本文通过构建并模拟一个开放经济模型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和钉住汇率波动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上述三个经验事实。贸易条件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风险溢价是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田苗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与一国的汇率制度的相互关系和汇率变动的相互影响程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中国国际收支表中的资本和金融账户进行分析说明,以期找到国际资本流动目前在中国新的变化,然后以短期资本流动、汇率和利率联动影响机制为理论依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短期资本流动和真实汇率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得出结论:仅仅依靠汇率手段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加强汇率和利率机制的协调配合,加强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在中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平
本文从汇率角度扩展了传统的资本控制模型,精确地测算了1994年以来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的渐进变化。研究发现,在趋势性下降的进程中,迄今为止中国只在两个时间段加强了资本账户控制,关注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且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与人民币汇率变化是同向变动。因此,资本账户自由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可实现一个弹性组合,在此基础上强化宏观审慎管理,以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盼盼 马光荣 徐建炜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在2002~2008年期间迅速扩大,本文利用修正后的资金流量表分解住户、企业和政府对其差异性的贡献。研究发现,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扩大不仅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而且在短期内也具有波动性特征,前者主要来自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持续增加,而后者源于企业和政府的短期投资倾向发生变化。居民部门的储蓄倾向增加与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部门的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收入迅速上升密切相关,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增加则与财政情况的好转、社保净收入增加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有关;企业和政府投资倾向出现的短期波动与经济周期景气和政府宏观调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经常账户顺差 经济失衡 储蓄 投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尧成 庄雅淳
文章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美国等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机制,结果发现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能够对中国经济产生时变性影响。首先,国际货币政策在变化窗口期会给中国经济产生非常显著的溢出效应,其次,从影响的机制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中外利差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也会对中外利差的变化产生影响,而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反过来也会引起中外利差波动,但是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符合传统的汇率弹性理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汇率 经常账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创练
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两部门垄断竞争模型,分析内外部冲击在短期和长期对主要宏观变量的影响,并结合SVAR方法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和人民币汇率的动态运行展开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贸易部门技术进步是经常账户失衡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而汇率冲击和货币冲击只可以解释其短期震荡,而无长期影响效应。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动绝大部分由实际汇率冲击所解释,而名义货币冲击的贡献度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央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货币政策对汇率决定仍然产生了显著影响。递归预测方差分解结果和对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结论是稳健的,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存在短期J曲线效应,但汇改后特别是次贷危机以后,实际汇率冲击对经常账户余额变动的解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恩锋
本文将人民币国际化定义为一个"过程",从中提取两个重要的条件或特征—汇率波动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度作为变量,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这两个变量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显示,二者确实对国内物价水平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人民币国际化对改善通胀作用有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卫东 谢峰
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快速收窄,国际收支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传统产业出口创造顺差能力减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进口扩大,旅行逆差畸高加剧服务贸易逆差,以及投资收益保持结构性逆差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收窄。国内经济放缓背景下,2019年中国经常账户预计将维持顺差,但考虑到高质量供给增长不足拖累出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进口,特殊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维持投资收益逆差,以及中长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未来中国或提前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格局。这不利于经济赶超,且将加大国际收支脆弱性。今后一段时期,需从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经常账户平衡,警惕经常账户逆差引致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常账户 服务贸易 外部脆弱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持续、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彻底扭转中国经常账户失衡,迫在眉睫。文章基于居民消费能力的视角,对中国经常账户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居民消费能力、投资率、净国外资产比率和人口抚养比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中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经常账户的重要因素且与经常账户余额/GDP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常账户 居民消费能力 主成分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