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2)
- 2023(14736)
- 2022(12877)
- 2021(12040)
- 2020(10167)
- 2019(23622)
- 2018(23149)
- 2017(45259)
- 2016(24247)
- 2015(27128)
- 2014(26698)
- 2013(26170)
- 2012(23922)
- 2011(21302)
- 2010(20834)
- 2009(18690)
- 2008(17956)
- 2007(15433)
- 2006(13136)
- 2005(11161)
- 学科
- 济(96691)
- 经济(96592)
- 管理(69025)
- 业(65393)
- 企(54880)
- 企业(54880)
- 方法(50671)
- 数学(45058)
- 数学方法(44510)
- 财(24873)
- 农(23844)
- 中国(23260)
- 业经(20782)
- 贸(18453)
- 贸易(18445)
- 学(18333)
- 地方(18188)
- 易(17943)
- 务(16513)
- 财务(16443)
- 财务管理(16408)
- 理论(16132)
- 农业(16106)
- 企业财务(15590)
- 制(15538)
- 技术(14996)
- 和(14477)
- 环境(14274)
- 银(13685)
- 融(13672)
- 机构
- 大学(334465)
- 学院(330570)
- 管理(137154)
- 济(134551)
- 经济(131821)
- 理学(120094)
- 理学院(118907)
- 管理学(116759)
- 管理学院(116180)
- 研究(104177)
- 中国(78897)
- 京(69381)
- 科学(62940)
- 财(60223)
- 财经(49786)
- 所(49393)
- 中心(49124)
- 业大(48607)
- 农(47727)
- 经(45650)
- 研究所(45361)
- 江(45269)
- 北京(43140)
- 范(41890)
- 师范(41507)
- 经济学(41134)
- 院(38532)
- 财经大学(37678)
- 经济学院(37458)
- 州(37263)
- 基金
- 项目(236423)
- 科学(186919)
- 基金(173677)
- 研究(172846)
- 家(150366)
- 国家(149177)
- 科学基金(130103)
- 社会(109633)
- 社会科(104161)
- 社会科学(104133)
- 基金项目(92311)
- 省(90635)
- 自然(85354)
- 自然科(83438)
- 自然科学(83420)
- 自然科学基金(81920)
- 教育(79951)
- 划(76510)
- 资助(72375)
- 编号(70361)
- 成果(55439)
- 部(52771)
- 重点(52140)
- 创(49244)
- 发(48705)
- 课题(46841)
- 教育部(46057)
- 创新(45871)
- 科研(45623)
- 国家社会(45456)
- 期刊
- 济(136136)
- 经济(136136)
- 研究(93812)
- 中国(55559)
- 学报(49975)
- 管理(48583)
- 科学(45804)
- 财(45173)
- 农(41645)
- 大学(39116)
- 学学(36656)
- 教育(34168)
- 融(29716)
- 金融(29716)
- 技术(29441)
- 农业(29252)
- 财经(23680)
- 经济研究(22319)
- 业经(21885)
- 经(20103)
- 图书(17915)
- 问题(17662)
- 理论(16535)
- 技术经济(15776)
- 统计(15528)
- 科技(15476)
- 实践(15213)
- 践(15213)
- 业(14979)
- 贸(14591)
共检索到465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蒋骄亮 何凡 曾剑宇
本文基于2005—2013年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5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上升、汇率波动的加剧以及汇率预期水平的提高都会对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抑制作用会受到金融危机、对外承包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丰富度的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风险规避机制,提高应对汇率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蒋骄亮 何凡 曾剑宇
本文基于2005—2013年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5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上升、汇率波动的加剧以及汇率预期水平的提高都会对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抑制作用会受到金融危机、对外承包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丰富度的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风险规避机制,提高应对汇率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剑宇 蒋骄亮 何凡
本文基于我国20042013年对81个国家的对外承包工程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东道国国家风险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存在强烈、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风险偏好,而是基于东道国市场寻求型的国家风险偏好,即为开拓东道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市场而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国家风险。本文作者还进一步研究了市场寻求型的国家风险偏好在金融危机前后、高收入经济体与中低收入经济体以及投资协定签署国与非签署国之间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家风险 对外承包工程 市场寻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剑宇 何凡 蒋骄亮
文章利用我国2002~2013年对外承包工程跨国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能够显著地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且东道国与我国双边制度距离会削弱这一促进效应,具体而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只能促进比我国制度质量低的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对比我国制度质量高的国家则缺乏影响。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文章基本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还发现如果东道国与我国双边关系更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剑宇 何凡 蒋骄亮
文章利用我国20022013年对外承包工程跨国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能够显著地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且东道国与我国双边制度距离会削弱这一促进效应,具体而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只能促进比我国制度质量低的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对比我国制度质量高的国家则缺乏影响。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文章基本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还发现如果东道国与我国双边关系更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俊 李金叶
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和实现载体。文章运用中国2006~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水平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可显著提升东道国的基础设施质量水平,东道国制度质量、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均有利于提高本国基础设施质量,而东道国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规模和工业化程度对基础设施质量影响不明显;第二,在不同分位数国家群体中对外承包工程对基础设施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来看,随着分位数增加,影响作用呈现出"由强到弱"的变化趋势;第三,对外承包工程对基础设施质量影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在以政治制度质量和经济制度质量为门限变量时,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均存在两个门限值,且呈"倒U型"变化,但后者的变化幅度更小,速度更缓。而在以法律制度质量为门限变量时,仅存在一个门限值,对外承包工程对基础设施质量影响表现为"先易后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蔡阔 邵燕敏 何菊香 汪寿阳
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通过带动出口、"工程换资源"以及升级业务模式等方式在带动对外投资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对56个国家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对外承包工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检验了中国对外投资行为的其他决定因素。同时,本文还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中国对亚洲的投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对外承包工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市场寻找型、贸易导向型以及资源寻找型的投资特点。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承包工程 面板数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涂春丽
中国的跨国投资行为日渐活跃,人民币汇率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我们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汇率波动抑制对外直接投资,而汇率预期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相对劳动力成本及资源禀赋等,也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容忽视的因素,但东道国开放程度及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当考虑"走出去"等一揽子战略的配套和协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龚秀国 王琳
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导形式。以2011-2020年中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东道国(地区)为研究样本,测度了人民币在154个样本经济体的货币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究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人民币已成为41个经济体的货币锚,涵盖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中国对样本经济体开展工程承包有利于该经济体选择锚定人民币,但对于人民币已发挥货币锚效应的经济体,对其开展工程承包并不能显著促进其锚定人民币的权重;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这种促进效应在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得更为显著;技术创新水平在对外工程承包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中存在调节效应;从影响机制看,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积极影响通过贸易促进效应和网络外部效应发挥作用。在全球货币格局加快重塑的背景下,本文为提升人民币货币锚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虞文美 杜亚斌 曹强
基于对人力资本与实际汇率建立的理论模型,使用具有空间截面相关特征的Driscoll和Kraay(1998)方法,以及全球135个国家5年的数据,对人力资本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存在U型关系,即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一开始是负向的,人力资本超过临界值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内生巴萨效应为负,年龄结构和政府消费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是模糊的。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的影响,还需要深入到其内部结构,研究要素禀赋效应和内生巴萨效应,这对研究实际汇率具有重要启迪。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曹强 虞文美 宋文飞
本文基于长期视角对全球失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各国金融结构、金融一体化及交互项对一国对外净资产的影响。本文使用131个国家1970-2011年的数据,采用Kao和Chiang(2001)动态最小二乘法克服了时期跨度较长所导致的面板数据非平稳性问题,得出三点结论:(1)在发达国家,人均GDP与一国对外净资产呈线性关系,但在发展中国家二者关系为U型。(2)金融一体化对一国对外净资产具有双刃剑作用,且该作用在发达国家内效应更大。(3)优化金融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一国对外净资产失衡问题和资本流动的怪圈现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兵 邓富华 张明
为了考察东道国腐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采用2003-2011年中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一些腐败水平较低的国家,腐败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明显的"摩擦效应",而在一些腐败水平较高的国家,腐败会作为一种次优选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一定程度的"润滑效应"。在采用动态面板GMM方法控制腐败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表明东道国腐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是一定制度环境中腐败的"摩擦效应"和"润滑效应"这两种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丹
现有研究通常只估计人口年龄结构通过不同机制对实际汇率产生的综合影响,并根据综合影响主观推测其内部各传导机制的影响方向和相对强弱。这种推测缺乏有力的实证支持。本文采用1994~2011年中国对142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同时估计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产生的综合影响和通过不同机制产生的单独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劳动人口占比主要通过需求结构机制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机制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而经常项目机制不显著;(2)中国劳动人口占比上升会通过需求结构机制导致人民币实际贬值,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机制导致人民币实际升值;(3)中国劳动人口占比上升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庞晓波 姚远
以2005年1月~2010年10月和2007年2月~2010年10月两个时间段为样本期,选取我国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或地区按HS分类标准分类的出口品,按照技术含量再分为初级产品、再加工产品和制成品三大类,利用面板数据方法,研究我国对各贸易伙伴国或地区的三类产品的出口额如何受到两时期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影响,发现各国两时期各类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存在不对称性,并从贸易结构变动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有效汇率 贸易结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立岩 顾雪松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是过度还是不足的?这一问题随着我国ODI的迅速发展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利用66个国家199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力图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经验证据。首先,通过补充实体经济因素和引入制度性因素来扩展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DP),建立母国影响因素与ODI相联系的基准模型。然后,在基准模型中加入"中国"虚拟变量,以判断我国ODI相对于基准模型决定的期望水平是过度还是不足。最后,加入虚拟变量与影响因素的交叉项,发现我国ODI发展的推动和阻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ODI是不足的,"走出去"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ODI,但是仍然低于适度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出口和国际储备积累是我国ODI发展的推动因素,而国内投资较强的替代效应和较差的融资环境是主要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