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2)
2023(10777)
2022(8712)
2021(8038)
2020(6824)
2019(15671)
2018(15213)
2017(29707)
2016(15795)
2015(17896)
2014(17256)
2013(17760)
2012(16482)
2011(14832)
2010(14811)
2009(14096)
2008(14167)
2007(12460)
2006(10949)
2005(10342)
作者
(43092)
(35880)
(35830)
(34222)
(23408)
(17028)
(16248)
(13761)
(13748)
(12739)
(12468)
(12123)
(11873)
(11417)
(11190)
(11064)
(10721)
(10448)
(10282)
(9823)
(9062)
(8775)
(8679)
(8218)
(8177)
(8039)
(7985)
(7731)
(7141)
(6899)
学科
(85543)
经济(85458)
(78906)
(72792)
企业(72792)
管理(61816)
方法(42515)
数学(34865)
数学方法(34765)
业经(27608)
(26983)
(24778)
中国(20915)
(20320)
财务(20316)
财务管理(20299)
企业财务(19302)
农业(18062)
技术(16510)
(16445)
贸易(16434)
(16086)
(16048)
(14940)
(14297)
(13415)
(12581)
理论(12224)
企业经济(12023)
(11885)
机构
学院(236924)
大学(233879)
(120387)
经济(118859)
管理(98908)
理学(85082)
理学院(84398)
管理学(83770)
管理学院(83323)
研究(76866)
中国(67200)
(54881)
(47747)
财经(44372)
(40776)
经济学(39346)
科学(38703)
(37167)
经济学院(35873)
中心(35226)
(34960)
(33545)
财经大学(33176)
研究所(33169)
北京(30445)
商学(29964)
商学院(29703)
业大(28770)
经济管理(28103)
农业(27336)
基金
项目(149455)
科学(122047)
基金(115313)
研究(112819)
(97965)
国家(97152)
科学基金(86172)
社会(78847)
社会科(75223)
社会科学(75208)
基金项目(59490)
(54326)
自然(52176)
自然科(51086)
自然科学(51075)
自然科学基金(50350)
教育(50257)
资助(48353)
(45081)
编号(42348)
(36282)
(34999)
国家社会(34776)
(34392)
成果(33058)
重点(32762)
教育部(32388)
(32035)
人文(31564)
创新(31356)
期刊
(129040)
经济(129040)
研究(74780)
(45175)
中国(41738)
管理(41301)
(32383)
(29707)
金融(29707)
科学(29584)
学报(26079)
财经(23816)
农业(22689)
经济研究(22522)
大学(21934)
技术(21460)
学学(21075)
(20638)
业经(20327)
问题(17142)
(16607)
世界(16204)
技术经济(15905)
(15736)
国际(14903)
教育(13631)
统计(12492)
现代(12028)
商业(11780)
财会(11610)
共检索到358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家云  佟家栋  毛其淋  
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本文深入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企业资本劳动要素配置效应、企业选择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上述结论在考虑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企业出口与否、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作为人民币汇率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制约因素,企业融资能力越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越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司登奎  刘云  刘喜华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潜在特征,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单位标准差,企业跨国并购规模平均增加0.105单位标准差,研究结论在替换核心指标、改变参数估计方法和弱化内生性问题后保持稳健。人民币汇率升值促进企业跨国并购的效应在非连续并购、高行业竞争度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特别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可以通过促进国际资本流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助推企业跨国并购。基于此,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维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对于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觅  徐建炜  施炳展  
本文首次利用企业数据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本文构建了刻画企业层面外汇风险暴露程度的指标,然后利用2000~2006年制造业企业数据以及海关贸易数据评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会通过出口收益渠道和进口成本渠道影响就业水平,但不同企业由于进出口强度以及进出口地分布不同,汇率变动对其就业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结果造成平均的就业效应非常小。此外,劳动密集型企业、低生产率企业和私营企业受影响程度最为明显。与美国的情形不同,在中国汇率变动更多地通过改变企业聘用决策而不是解雇决策,影响就业量的变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陈志远  
从进口角度来重新审视贸易开放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该领域最新的关注点之一。本文利用2000—2006年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统计库的合并数据,从中间品和资本品两个角度来研究进口对企业生产率所造成的作用效应。多种检验结果发现:中间品进口规模和资本品进口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皆对企业生产率产生促进效应。由此证明进口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从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来看,中间品进口对无出口、有研发以及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而资本品进口对有出口、有研发以及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虑了进口的情形下,出口对企业生产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良举  陈甬军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资本密集度、研发、管理水平、所有制类型以及出口等因素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控制前一期生产率水平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当期的生产率水平更高,说明在集聚地区存在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学习效应",在中国城市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此外,城市非农就业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俊  
文章将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作为一次自然实验,使用"倍差法"估计了可再生能源政策对清洁发电技术带来的影响,并考察了该政策是否有利于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研究发现:(1)《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政策激励了清洁发电技术的使用及生产率的提升,相对于污染发电企业,2005年之后清洁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与TFP平均上升了8%和10%;(2)在时间趋势上,政策效应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3)我们使用"匹配差分法"比较了2005年之后有补贴的企业与没有补贴企业TFP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有补贴的企业TFP上升得更快,并且这些企业R&D投入也更多。因此认为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了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文章的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刚  谷宇  
本文首先构建了大连市进口和出口的局部均衡模型,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大连市进出口的效应,并进一步建立了包含大连市经济总量、工资水平、价格水平、财政收入、居民消费和人民币汇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变量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大连市外贸部门存在一定的负向冲击效应,对大连市经济总量、平均工资和居民消费等产生一定程度的紧缩效应。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文对如何克服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国信贷市场本地竞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城市层面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并将其与2002-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构造基础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这支持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市场力量假说";其次,从影响机制来看,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最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那些面临更多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新企业和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章贵桥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具有显著传导效应,研究发现,当企业销售量下降、营业收入减少时,企业成本粘性增强,企业自由现金流下降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成本粘性行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是导致企业成本粘性行为之一。当企业存在成本粘性特质时,研究发现,企业收入呈负增长,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快,成本粘性加剧,企业自由现金流下降趋势更加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作用于微观企业现金流或通过成本粘性机制来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王瑞雪  
[目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其中农业是造成碳排放的第二大元凶,占世界农业碳排放量的16%-17%,高于全球农业生产活动碳排放平均水平,这对于我国农业降碳减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中国省级数字化转型数据,系统构建农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从环境规制视角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异质影响效应。[结果]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还不高,但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省际之间差异比较明显。重要的是,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会抑制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碳生产率的能力,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碳生产率水平。[结论]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存在“临界效应”,环境规制一旦突破了临界规模,将极大促进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这为深度探析农业碳生产率的动力机制、寻求政策优化路径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筠彬  伏玉林  丁锐  
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的数据集,在计算行业实际有效汇率基础上,从出口收益、进口成本和进口竞争三个渠道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收益渠道提高了本国产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口成本渠道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中间品成本价格,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通过进口竞争渠道,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给国内产品市场施加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同时,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行业集中度、要素密集度及所有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朱健威  何正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证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可显著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进行更换解释变量、双重聚类调整、防止过度控制、加入可能的遗漏变量等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会通过融资激励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对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和拥有高管海外背景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内在机制,可为中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使其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卫兵   史璐  
环境分权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事权的分配,而“国控源环境数据直报”政策本质上是一次调整环境分权化水平的改革。将该政策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在短期内会显著抑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抑制作用会逐渐消失。结合环境分权理论进一步阐释和验证该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潜在影响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通过挤出企业研发投入、抑制企业寻租行为和激励企业自愿规制环境行为等机制抑制企业生产率。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所有制、行业污染密集程度和地区市场化水平等特征会对环境分权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环境分权与微观企业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揭示,可以为政府健全“国控源环境数据直报”政策的长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