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3)
- 2023(9737)
- 2022(8727)
- 2021(8276)
- 2020(6897)
- 2019(16277)
- 2018(16402)
- 2017(32799)
- 2016(17745)
- 2015(19532)
- 2014(19561)
- 2013(19543)
- 2012(17810)
- 2011(16062)
- 2010(15742)
- 2009(14271)
- 2008(13757)
- 2007(11668)
- 2006(10084)
- 2005(8652)
- 学科
- 济(69672)
- 经济(69597)
- 管理(49164)
- 业(45953)
- 企(39027)
- 企业(39027)
- 方法(35736)
- 数学(31374)
- 数学方法(31051)
- 农(16953)
- 中国(16741)
- 财(16360)
- 学(14861)
- 业经(14736)
- 地方(13823)
- 贸(12883)
- 贸易(12875)
- 易(12456)
- 理论(12189)
- 制(11364)
- 农业(11215)
- 和(11061)
- 务(10593)
- 财务(10535)
- 财务管理(10520)
- 技术(10404)
- 环境(10307)
- 企业财务(9964)
- 银(9720)
- 银行(9683)
- 机构
- 大学(245841)
- 学院(242748)
- 管理(100581)
- 济(95581)
- 经济(93453)
- 理学(88231)
- 理学院(87271)
- 管理学(85678)
- 管理学院(85270)
- 研究(78805)
- 中国(58971)
- 京(51764)
- 科学(49540)
- 财(42541)
- 所(39088)
- 业大(36705)
- 农(36427)
- 研究所(35957)
- 中心(35664)
- 财经(35103)
- 江(32981)
- 北京(32667)
- 经(32006)
- 范(31870)
- 师范(31617)
- 农业(28609)
- 院(28459)
- 经济学(28178)
- 州(27729)
- 财经大学(26478)
- 基金
- 项目(172028)
- 科学(135170)
- 研究(125463)
- 基金(125311)
- 家(108504)
- 国家(107609)
- 科学基金(93027)
- 社会(78256)
- 社会科(74138)
- 社会科学(74118)
- 基金项目(67408)
- 省(66542)
- 自然(61473)
- 自然科(60044)
- 自然科学(60032)
- 自然科学基金(58955)
- 教育(57278)
- 划(56008)
- 资助(52361)
- 编号(51255)
- 成果(40988)
- 部(37918)
- 重点(37726)
- 创(35562)
- 发(35426)
- 课题(34672)
- 科研(33067)
- 创新(33036)
- 教育部(32693)
- 大学(32319)
共检索到341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炜 姜旭男
人民币汇率影响货币政策实施和物价水平稳定,并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本文使用2005年8月至2018年7月的月度数据,采用MSH(2)-VAR(2)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不同区制下人民币汇率、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动态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三者之间表现出两区制特征,不同区制下变量间具有不同的动态关系。脉冲结果显示: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使物价水平下跌,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物价水平上涨,汇率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变动,区制2中的响应程度要大于区制1,同时发现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受到的冲击是非对称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胜 朱晓华
本文通过选取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的月度数据,采用非线性傅里叶单位根检验和滚动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了汇率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傅里叶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为非线性平稳时间序列且存在一个结构突变点,购买力平价成立。参数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与我国CPI间的二元VAR模型在长期内较为稳定,短期内存在结构性变化。通过动态因果检验得出,人民币汇率与我国CPI之间存在双向动态因果关系,而且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汇率的传导效应更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林 朱孟楠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发展,货币已从单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转向同时满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要求,因而现实中货币就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主要流向。货币过多流向实体经济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而过多流向虚拟经济又可能推高资产价格。基于这一思想,本文从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运用平滑过渡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1996年以来的月度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的非线性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即CPI上升机制和CPI下降机制),并且存在较强的非对称性;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会带来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且不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面对物价变化,货币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子芯 娄方琦
本文分别从现实和理论层面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国内物价的影响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1994~2016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回归验证,从而得到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国内物价的实际影响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物价水平 价格传递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必达 卿陶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汇率升值导致的物价传递效应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市场的模型,考察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通过对2000年至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在长期和短期中都是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原因。因此,稳定人民币汇率,阻止游资进入是稳定物价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物价水平 人民币汇率 经济产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彦志
本文在准确测算境内热钱的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当前备受关注的热钱、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境外"热钱"流入国内,同时热钱流入又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热钱的流入和人民币升值是物价上涨的原因,说明本轮通货膨胀兼具国际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特征。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热钱流入和人民币升值引起的物价水平上涨各占物价总上涨水平的20%左右,因此并不构成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量化宽松 热钱 货币超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琼
本文基于2005年7月-2011年10月的月度数据,使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人民币汇率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物价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但是影响比较小,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一个百分点,国内消费物价指数仅变动0.027898个百分点。此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对消费物价指数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调整的反向修正机制,但是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回归的速度比较慢。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 高孝森
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与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双高"现象,使汇率和价格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VAR模型和VEC模型,文章分析检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以及二者变化的方向,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解释其经济学意义并探讨汇率传递效应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春艳 韩敏
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对1987~2012年月度的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建立LSTR模型,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变化率超过2.4991%时,会对11个月后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上而不是通货膨胀的成因。另外,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明显,而对通货紧缩的治理效果微弱,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沙文兵
本文以人民币境外存量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国内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这一结果可能与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主要内容的人民币国际化模式和进出口贸易长期不平衡有关。为此,必须尽早实现进、出口人民币结算比例的平衡和贸易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启智 高阳
物价问题成为当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为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并有效地控制物价及通货膨胀。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物价指数的上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价指数不仅与当期的货币供给量有关系,还与前期的货币供给有关,而且物价指数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洋
采用1994年1月—2014年1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兑美元、英镑及日元实际汇率的非线性调整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目前已经达到均衡水平甚至处于高估状态。2014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高估约10%,人民币兑英镑实际汇率高估约7%,人民币兑日元实际汇率高估约12%。三种基准货币下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均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但是不同基准货币下的实际汇率具有不同类型的非线性特征。具体地,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调整过程具有ESTAR特征,人民币兑英镑实际汇率的调整过程具有LSTAR特征,而人民币兑日元实际汇率的调整具有SETAR特征。最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具有均值回复特征,满足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屹山 张可 张鹏
本文运用协整VAR模型研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如何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影响中国的物价水平。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美联储目标利率和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负向关系。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总资产和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大宗商品 中国物价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蕾
本文以我国19 9 6年1月-2011年5月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 rang 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与短期单向和长期双向的因果关系,但该关系并不显著。最后进一步分析实证结果,并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稳定物价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新禹
本文在Gopinath(2015)的国际贸易结算框架下,分析了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IPI)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IPI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较敏感,若人民币汇率当月贬值10%,则IPI未来一个月和一个季度内分别会同比提高约10和10.65个百分点;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由于中国经济体量较大,进口商品进入居民篮子的总比率仅为12.27%,CPI对汇率波动的敏感程度低于IPI,若人民币汇率当月贬值10%,则CPI未来一个月和一个季度内分别会同比提高约1.27和1.35个百分点。若能提高人民币在进口贸易中的使用比例,则可降低中国IPI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敏感程度,减轻美国加息的溢出效应,提升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