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5)
2023(8905)
2022(7108)
2021(6184)
2020(5203)
2019(11710)
2018(11275)
2017(21903)
2016(11744)
2015(12908)
2014(12641)
2013(12876)
2012(11600)
2011(10012)
2010(10257)
2009(9652)
2008(9877)
2007(8949)
2006(7840)
2005(7496)
作者
(32142)
(26884)
(26608)
(25235)
(17313)
(12776)
(12220)
(10321)
(9986)
(9641)
(9114)
(8933)
(8899)
(8404)
(8334)
(8101)
(8089)
(7903)
(7828)
(7699)
(6638)
(6603)
(6449)
(6248)
(6023)
(6013)
(5934)
(5923)
(5302)
(5145)
学科
(74041)
(69450)
企业(69450)
(56929)
经济(56868)
管理(54547)
方法(26341)
业经(25299)
(23861)
(23399)
数学(18958)
数学方法(18895)
(18491)
财务(18484)
财务管理(18472)
企业财务(17490)
(16605)
贸易(16596)
(16344)
农业(15542)
技术(15184)
(12668)
(12304)
(12023)
(11837)
企业经济(11820)
中国(11370)
理论(11044)
经营(10883)
(10619)
机构
学院(173736)
大学(165195)
(82550)
经济(81329)
管理(75348)
理学(64477)
理学院(64060)
管理学(63571)
管理学院(63285)
研究(48805)
中国(44462)
(39032)
(32817)
财经(30948)
(29765)
(28144)
(27198)
科学(25225)
经济学(24971)
中心(23866)
农业(23624)
业大(23568)
商学(23489)
(23392)
商学院(23293)
经济学院(22874)
财经大学(22668)
经济管理(21759)
(21166)
研究所(20545)
基金
项目(108308)
科学(87588)
研究(81829)
基金(80842)
(68074)
国家(67420)
科学基金(60795)
社会(55373)
社会科(52939)
社会科学(52924)
(43381)
基金项目(42462)
自然(37908)
自然科(37108)
自然科学(37103)
自然科学基金(36555)
教育(36173)
(33703)
资助(33147)
编号(32013)
(31100)
(26429)
(24685)
创新(23687)
成果(23622)
(23481)
重点(23443)
国家社会(23322)
(23061)
人文(22190)
期刊
(93275)
经济(93275)
研究(51103)
(34475)
管理(33029)
中国(31351)
(29013)
(21260)
金融(21260)
农业(20627)
科学(19796)
学报(18629)
业经(18522)
技术(17610)
财经(16020)
大学(15538)
经济研究(15273)
学学(15116)
(14221)
(13885)
(12608)
问题(12417)
技术经济(11994)
世界(11265)
国际(10903)
财会(10821)
商业(10379)
教育(10069)
现代(9654)
会计(8831)
共检索到265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宋鹏  李瑞子  
基于2000—2010年中国海关企业-产品层面的交易数据,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并识别中间品进口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加强这一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与中间品进口的共同作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异质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方式、低技术及出口到OECD国(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丰富了汇率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经验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优化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洁   段依莎   叶茂升  
文章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采用宏观层面数据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汇率贬值周期,汇率变动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在汇率升值周期,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汇率贬值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相对于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外资企业、一般贸易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受汇率变动影响更大。进口中间品质量以及市场竞争是汇率变动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明志  季克佳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研究了垂直专业化视角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企业—目的地”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而企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扩大了汇率升值的正向影响作用;在控制垂直专业化影响的基础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目的地”层面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所有制形式以及融资约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也因企业所处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和竞争程度的差异而不同,表现为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外资企业、处于劳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于欢  
与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揭示出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的样本来看,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效应,而资本品进口产生抑制效应,二者调节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2)区分产品差异化后发现,同质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更大,且同质中间品与异质资本品进口交互存在显著的负面调节效应。(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资本品进口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最强,且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交互对三类企业都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正是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结构失衡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才导致中国在大规模进口中间品的同时却出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低位现象。据此,在强调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的同时,需要区别重视、克服其通过资本品进口产生的不利调节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持续期与出口产品质量呈U型关系,短暂进口在质量提升上并不明显,适时进入以及持续进口能显著提升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质量提高的贡献高达55%,其在中间品进口促进行业出口质量提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国营  宋跃刚  吴耀国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微观匹配数据,在地区制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间品进口通过"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质量效应"以及"中间品多元化效应"机制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提升效果会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中间品进口来源国、技术复杂度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制度环境改善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了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与制度环境在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互补性;(3)文章进一步从动态视角考察了进口持续期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出二者呈现"U"型关系,短期进口无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持续进口以及适时进入可以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本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改善区域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与现实支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刘信兴  
本文使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匹配数据,在考虑进口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识别企业数字产品进口和利用事后反推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本土企业、低竞争行业以及数字资本品的进口中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程凯  杨逢珉  
以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为样本,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促进了中国企业进口产品质量升级,但是该效应随着企业性质、贸易方式、生产率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从动态视角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能促进新进入企业和持续进口企业的进口产品质量升级,而对退出企业影响不显著;从生存视角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降低了进口高质量产品的企业退出市场的风险,延长了其进口持续时间。因此,在人民币双向浮动条件下,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借助汇率升值来提高进口产品质量,实现引进吸收再创新,进而扩大企业利润空间,延长企业进口持续时间,以进口推动出口,最终推动中国经济从"量"到"质"的跨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艳梅  
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出口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从而推动出口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升级,出口产品“量”的增长带动了“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利用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出口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研究汇率变动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相对于一国货币升值1%,则出口企业对该国出口产品质量平均提高0.1154%;同时,出口数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为0.0614%。该结论通过了质量水平差异化、样本差异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外,检验结果还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或出口贸易额越高,则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建新  贾圆圆  黄鹏  
在生产链条高度细分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提高国际生产分割的融入程度是否能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呢?研究表明,国际生产分割比例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单纯地进口国外的高质量中间投入品或单纯地引进技术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拐点"。在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很大的行业中,企业使用外国中间投入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要小于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小的行业。在加工贸易方式下,国际生产分割比例越高,企业使用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投入品则越多,其出口的产品质量也就越高。为了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政府不仅要鼓励企业进口国外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更重要地是要推动本国生产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吴国杰  
本文首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是否进口中间品,以及不同贸易类型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不具有促进作用,与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相比,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和稳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减弱,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增强,进料加工中间品的影响呈"U"形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