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38)
- 2023(3313)
- 2022(3063)
- 2021(2924)
- 2020(2535)
- 2019(5796)
- 2018(6002)
- 2017(11605)
- 2016(6536)
- 2015(7362)
- 2014(7499)
- 2013(7624)
- 2012(7268)
- 2011(6691)
- 2010(6816)
- 2009(6478)
- 2008(6645)
- 2007(6011)
- 2006(5465)
- 2005(5042)
- 学科
- 济(29619)
- 经济(29581)
- 管理(18546)
- 业(16557)
- 企(14517)
- 企业(14517)
- 方法(14389)
- 数学(12456)
- 数学方法(12256)
- 中国(7206)
- 学(6977)
- 财(6787)
- 农(6240)
- 地方(6221)
- 制(5976)
- 理论(5550)
- 业经(5540)
- 贸(4987)
- 贸易(4980)
- 银(4940)
- 银行(4923)
- 易(4788)
- 融(4758)
- 金融(4758)
- 行(4680)
- 策(4432)
- 农业(3994)
- 务(3990)
- 财务(3981)
- 财务管理(3964)
- 机构
- 大学(96839)
- 学院(93731)
- 济(38198)
- 经济(37261)
- 研究(34327)
- 管理(33347)
- 中国(28872)
- 理学(28074)
- 理学院(27680)
- 管理学(26975)
- 管理学院(26819)
- 科学(21055)
- 京(21012)
- 财(18806)
- 所(18256)
- 研究所(16480)
- 农(16403)
- 中心(16246)
- 江(15332)
- 财经(14660)
- 业大(13576)
- 经(13317)
- 北京(13272)
- 范(13046)
- 师范(12898)
- 农业(12831)
- 州(12377)
- 经济学(12130)
- 院(11818)
- 财经大学(10925)
- 基金
- 项目(57829)
- 科学(44861)
- 基金(42512)
- 研究(40212)
- 家(37665)
- 国家(37337)
- 科学基金(31210)
- 社会(25688)
- 社会科(24274)
- 社会科学(24268)
- 基金项目(22034)
- 省(21294)
- 自然(20542)
- 自然科(20128)
- 自然科学(20122)
- 自然科学基金(19780)
- 教育(19051)
- 划(18703)
- 资助(18699)
- 编号(15382)
- 成果(13568)
- 部(13286)
- 重点(13195)
- 教育部(11479)
- 发(11461)
- 创(11452)
- 课题(11129)
- 科研(11039)
- 大学(11035)
- 创新(10715)
共检索到153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温彬
要处理好人民币汇率改革与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资本项目开放以及外汇市场发展的关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斯考特·肯尼迪 黄杨荔
问题1:2015年8月11日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回答:中国央行宣布,对汇率政策采取两步调整措施。首先,央行宣称,尽管人民币的日交易波幅仍将维持在上下2%的区间内,但每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将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制定。央行抛开了以往参考前一天开盘价后单方面决定中间价的机制,将通过参考前一天的收盘价进一步与市场交流,以制定中间价。其次,央行还宣布了一个新的人民币参考价,较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下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彭文生 张文朗
央行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是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新一轮汇改后,贬值预期有所升温,这是短期现象还是趋势性因素使然?央行对汇率形成机制的最新表述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现实中,这意味着什么?本文将针对当前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三个认识误区:贸易顺差代表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外升内贬"反映生产率提升带来的相对价格变化、人民币国际化要求汇率升值进行解读,提出我们的分析框架和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树华 王旭 吴松谚
本文以GARCH方法和2002-2009年的数据,对人民币利率与人民币汇率风险、通货膨胀、中美利差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风险开始对人民币利率的变化起正向作用,尽管人民币汇率风险对于人民币利率的变化仍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发现,无论是在"汇改"前还是在"汇改"后,中美利差对于人民币利率的变化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利率 汇率风险 利差 GARCH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念鲁 杨海平
综合考量,今后人民币汇改应当强化战略性思维、"以我为主"和"小步快跑"思维、系统性思维、精细化思维,并要具有防控风险的思维"8·11汇改"和人民币成为SDR一篮子货币之后,国内外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倍加关注。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必要从战略高度系统化地思考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未来走向。站在战略高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思路当前,中国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形势,而汇率的波动又同时与多个经济体、多个市场关联,因而要进一步厘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就在2011年的7月21日我国汇率改革6周年纪念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我国人民币低估3%~23%,我国随即作出立场反应,抨击了这种论点。笔者认为这是我国自主主见的新起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国刚
2003年初,随着日本在7国财长会上明确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之后,半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及一些国际机构等也先后卷入了这一国际性浪潮之中。这是继2002年一些国际机构提出“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看法并得到一些国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雅梅
人民币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有序推进,以香港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初步形成,境内外外汇市场一体化程度正在加大。本文通过对在岸人民币远期交易与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易远期外汇(NDF)汇率的因果关系检验表明:3月远期引导3月NDF的变化,12月期NDF引导12月远期的变化。这表明,境内外汇市场在中期价格发现功能方面具有优势,而境外外汇市场在长期价格发现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汇率水平。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无本金交易远期外汇 远期交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强 杜金沛 梁茹冰
文章旨在通过对美元/人民币、非美元/人民币汇率收益的滞后信息和利空(好)消息影响下的人民币价格走势分析基础上,研究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收益的变化情况。研究中,我们在设定ARMAX-GARCH族模型基础上,选取了美元(日元、欧元、港元)/人民币日汇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元/人民币的汇率收益ARCH特性的特点,同时表明EGARCH模型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并且发现汇改后在上述三种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的收益变化及波动呈现出不对称的新特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玲 李娜
本文选取"8.11汇改"和"人民币入篮SDR"为研究背景,采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了两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表明:"8.11汇改"和"人民币入篮SDR"两个事件均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显著影响。"8.11汇改"是在事件公布初期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强的影响,但其影响力在20个交易日后基本衰退。"人民币入篮SDR"在事件公布初期没有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但在10个交易日后,入篮影响力开始显著,并随着事件窗的扩大,入篮影响力不断增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雪 胡明志
本文以人民币两次汇率改革为节点,利用1999年1月4日—2017年8月31日外汇市场交易数据,基于DAG-SEM与网络分析法,分阶段对汇改前后,人民币与主要货币之间汇率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对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影响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在"7·21"汇改前与其他货币无同期信息溢出关系,"7·21"汇改后,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同期信息溢出效应显著增强。"8·11"汇改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也更多地受到来自其他货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并且其与非国际货币互动增强。两次汇改之后,人民币无论在收益率,还是波动率上,其接受的信息溢出均逐渐增强;人民币对外信息溢出在"7·21"汇改后并无显著增加,但随着"8·11"汇改的实施,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其对外信息溢出效应开始增加。总体而言,人民币两次汇率改革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但相比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较为成熟的国际货币,人民币汇率对其他货币的同期,以及总体信息溢出程度均有限,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本文运用Beveridge和Nelson提出的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分解的方法,将2005年7月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解为确定性趋势成份、随机趋势成份及周期成份。分解结果表明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在升值预期下人民币汇率具有确定性的升值趋势;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基础已基本确立。面对这种新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我国有必要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敏 张笑梅 郭凯
在"十三五"新时期,充分认识汇率预期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是实现有效引导、管理汇率预期的基本前提,也是平稳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等汇改终极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将从人民币汇改的角度,对不同阶段的人民币汇率预期特点及管理成效进行回顾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汇率预期管理提供参考。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演进关于开放经济下的汇率制度的
关键词:
人民币 中间价 贬值预期 汇率预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郭昱
本文通过剥离并分析不同频度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的数据特征,探寻汇改前后NDF市场所发生的变化,并依据分析结果选取了相对较优的一系列ARCH模型进一步比较汇改前后NDF汇率波动特征。研究表明,不同频度的NDF汇率波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在汇改之后,正负相关性、偏度差异等数据特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虽然汇改的确使得NDF市场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但同时该市场仍存在着风险偏好等异象。货币当局必须充分考虑改革对NDF市场产生的冲击及其造成的反作用力,重点关注升值预期可能对国内造成的诸多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德忠
当今汇率理论研究对于人民币汇率运动轨迹难以科学诠释,实际问题解释力很差的情况仍未改变。从科学发展观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首先受国内经济、制度和市场发育等因素决定,要考虑选择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具备的经济、政治、社会条件,并在充分分析各种因素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以维护和促进本国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加以理性选择。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制度 改革 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