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2)
- 2023(18106)
- 2022(15690)
- 2021(14598)
- 2020(12462)
- 2019(28563)
- 2018(28105)
- 2017(54620)
- 2016(29548)
- 2015(33042)
- 2014(32638)
- 2013(32237)
- 2012(29522)
- 2011(26699)
- 2010(26473)
- 2009(24192)
- 2008(23518)
- 2007(20611)
- 2006(17969)
- 2005(15729)
- 学科
- 济(115307)
- 经济(115177)
- 管理(84238)
- 业(80554)
- 企(65115)
- 企业(65115)
- 方法(57686)
- 数学(51245)
- 数学方法(50639)
- 农(32702)
- 中国(31735)
- 财(31555)
- 贸(26233)
- 贸易(26223)
- 易(25514)
- 业经(24977)
- 学(23994)
- 制(21975)
- 地方(21017)
- 农业(20824)
- 务(19504)
- 财务(19430)
- 财务管理(19385)
- 银(19158)
- 银行(19090)
- 企业财务(18346)
- 技术(18267)
- 行(18180)
- 理论(18010)
- 融(17830)
- 机构
- 大学(420044)
- 学院(416789)
- 济(168321)
- 管理(164894)
- 经济(164891)
- 理学(143791)
- 理学院(142244)
- 管理学(139580)
- 管理学院(138836)
- 研究(136606)
- 中国(104355)
- 京(88450)
- 科学(85539)
- 财(78169)
- 农(71678)
- 所(68171)
- 业大(66006)
- 财经(63550)
- 中心(63455)
- 研究所(62369)
- 江(59002)
- 经(57998)
- 农业(56827)
- 北京(55289)
- 范(52175)
- 经济学(51686)
- 师范(51535)
- 院(49623)
- 州(47922)
- 财经大学(47683)
- 基金
- 项目(289961)
- 科学(226821)
- 基金(211732)
- 研究(205681)
- 家(186632)
- 国家(185166)
- 科学基金(158377)
- 社会(130194)
- 社会科(123595)
- 社会科学(123559)
- 基金项目(112141)
- 省(111852)
- 自然(105208)
- 自然科(102807)
- 自然科学(102777)
- 自然科学基金(100932)
- 划(95041)
- 教育(94726)
- 资助(88394)
- 编号(82675)
- 成果(65690)
- 重点(64800)
- 部(64004)
- 发(60516)
- 创(59931)
- 科研(56554)
- 创新(56003)
- 课题(55890)
- 教育部(54709)
- 国家社会(54089)
- 期刊
- 济(172873)
- 经济(172873)
- 研究(118761)
- 中国(74206)
- 学报(71498)
- 农(63610)
- 科学(62133)
- 管理(58648)
- 财(58000)
- 大学(53822)
- 学学(50926)
- 农业(43644)
- 教育(39805)
- 融(39077)
- 金融(39077)
- 技术(34670)
- 财经(30621)
- 业经(29094)
- 经济研究(29051)
- 经(26097)
- 问题(23457)
- 业(22390)
- 图书(21041)
- 贸(20582)
- 理论(20469)
- 科技(20210)
- 统计(20040)
- 版(19757)
- 技术经济(19569)
- 商业(19196)
共检索到59817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庞晓波 姚远
以2005年1月~2010年10月和2007年2月~2010年10月两个时间段为样本期,选取我国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或地区按HS分类标准分类的出口品,按照技术含量再分为初级产品、再加工产品和制成品三大类,利用面板数据方法,研究我国对各贸易伙伴国或地区的三类产品的出口额如何受到两时期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影响,发现各国两时期各类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存在不对称性,并从贸易结构变动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有效汇率 贸易结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立光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单边升值且升值预期居高不下,汇率因素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的重要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除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就业影响尚不显著外,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名义汇率、升值预期及汇率改革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企业利润及就业的影响均较突出。稳步推进汇率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内需发展为主的道路,是我国长期内应对汇率风险的根本举措。
关键词:
汇率 出口 利润 就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永行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动态计量方程,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地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出口与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1.207和-1.038;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地区出口和进口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东、中、西部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0.818、-0.777和-0.781,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1.215、-1.408和-0.942。最后就缓解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不利影响以及汇率政策制定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雯
本文以不同要素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两两比值刻画我国出口结构,引入描述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虚拟变量,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与Pesaran边界检验方法,就1999年1月至2008年10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率对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正式进入升值通道,并已经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选择中国东部11省(市)、1994~2007年的年度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与波动性对就业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与就业量显著负相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1%,就业量将下降0.12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就业量仅具有轻微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就如何减轻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波动性 就业 面板数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云 何秀红
本文以1997~2006年HS分类商品出口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边限检验方法判别长期协整关系,并采用自回归多元滞后分布-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别商品出口的长期和短期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不同类别商品出口受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率变化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琼 董鸿安
运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平稳性检验和GARCH模型,以1997-2014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与贸易出口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结论:非贸易品-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比及净对外资产占GDP的比率与实际有效汇率成正向关系,相对贸易条件和贸易开放度与实际有效汇率成反向关系。贸易伙伴国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会对我国的贸易出口产生正面影响,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出口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建议从扩大内需、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推行跨境人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晓华 张玉英
本文运用1996-2007年我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贸易和产业数据,根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总体汇率)的计算方法构造了制造业分行业的进、出口汇率指标,分别考察了总体汇率、出口汇率、进口汇率对制造业分行业、分部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部门)工人福利的影响及其传导途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行业分析中,三种汇率升值均降低了制造业工人的福利水平;在分部门分析中,由于区分了各部门贸易程度和产业性质存在的差异,汇率升值主要通过出口途径降低了劳动密集型部门工人的福利,主要通过投入品进口途径和制成品进口途径分别提高了资本密集型部门和技术密集型部门工人的福利。最后,本文就长短期内如何调整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相宁 王利
本文以2005年7月后人民币持续升值为背景,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对美、日两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额的影响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显著的、消极的,并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基于SITC标准进行分类的出口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如何进一步向具有规避汇率风险优势的出口产业转型、促进内需、向市场提供更有效的金融避险工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阳 李剑武
本文首先用AR—GARCH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率,之后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研究了其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我们发现,从长期看,随着汇率波动率的增加,我国的出口量会减少,而进口量则会增加,而短期中汇率波动率的增加对贸易影响不大。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只有有效控制汇率风险,才能保持贸易收支的相对稳定。
关键词:
实际汇率波动 进出口贸易 实证检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海俊 韦林
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出发,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出口结构的改善;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及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出口商品结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忠英
汇率与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选用1994年1月以来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及我国进出口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规模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人民币有效汇率 进出口 协整检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自锋 邱立成
在不存在价格粘性的情况下,汇率贬值促进出口贸易,而汇率波动程度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目标选择,即以总收益期望最大化还是以净利润变动最小化为目标。实证发现,我国企业以总收益期望最大化为目标,而忽略汇率风险管理与控制,我国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生产成本优势,而汇率水平与波动程度的贡献很小。这解释了为何人民币升值并没有明显阻碍我国出口的增长。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汇率 汇率波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伟 左杨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从各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进口金额的季度数据,自行编制了省际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首次研究了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各省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对当期进口贸易存在负向影响,而滞后一期的汇率升值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从东、中、西三个区域来看,省际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东部地区进口贸易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弱。此外,本文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汇率波动幅度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强 李艳 何建军
自2005年中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的实际对外贸易额却不断增长,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的各类对外贸易产品中并不总是成立的。中国应根据汇率波动对于不同类产品贸易额的影响,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从优化贸易结构的目的出发,相机选择适合的汇率政策,不断完善汇率体制改革;应充分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必须慎重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问题,并且积极应对美国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挑战,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关键词:
汇率波动 HS产品分类 贸易结构调整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