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1)
2023(14257)
2022(12544)
2021(11703)
2020(9741)
2019(22590)
2018(22377)
2017(43821)
2016(23712)
2015(26676)
2014(26736)
2013(26725)
2012(24368)
2011(22061)
2010(22088)
2009(20345)
2008(19946)
2007(17704)
2006(15570)
2005(14133)
作者
(68194)
(56581)
(56152)
(53541)
(36399)
(27261)
(25548)
(21981)
(21423)
(20344)
(19344)
(19130)
(18163)
(18112)
(17608)
(17425)
(16862)
(16696)
(16287)
(16258)
(14038)
(13810)
(13510)
(12890)
(12626)
(12598)
(12530)
(12523)
(11429)
(11025)
学科
(94794)
经济(94658)
管理(72112)
(66679)
(56592)
企业(56592)
方法(43894)
数学(38125)
数学方法(37752)
(28230)
中国(24497)
(23829)
(22477)
(21866)
贸易(21855)
(21200)
业经(20888)
(19441)
地方(18148)
(16951)
财务(16876)
财务管理(16841)
(16532)
银行(16489)
(16478)
金融(16474)
企业财务(15931)
(15706)
理论(15571)
农业(15171)
机构
大学(343108)
学院(337870)
(140535)
经济(137550)
管理(134984)
理学(116407)
理学院(115129)
管理学(113372)
研究(113341)
管理学院(112726)
中国(87278)
(72501)
(68598)
科学(66691)
(56364)
财经(54383)
中心(51444)
(50899)
研究所(50822)
(49474)
(49430)
业大(48236)
北京(45828)
经济学(43660)
(42670)
师范(42276)
(40831)
财经大学(40760)
(39833)
农业(39739)
基金
项目(228230)
科学(180040)
研究(168009)
基金(167583)
(144970)
国家(143835)
科学基金(124160)
社会(107114)
社会科(101683)
社会科学(101657)
基金项目(88815)
(87013)
自然(80184)
自然科(78331)
自然科学(78316)
自然科学基金(76913)
教育(76770)
(73329)
资助(69701)
编号(67596)
成果(55411)
(51798)
重点(50516)
(47355)
(47313)
课题(46215)
教育部(45006)
(44959)
国家社会(44268)
创新(44221)
期刊
(153354)
经济(153354)
研究(105582)
中国(64520)
(53248)
学报(52072)
管理(50196)
科学(47562)
(45979)
大学(40038)
学学(37582)
(36576)
金融(36576)
教育(34853)
农业(31334)
财经(27496)
技术(27364)
经济研究(24585)
(23460)
业经(23414)
问题(20267)
(18020)
理论(17964)
图书(16554)
实践(16285)
(16285)
(15883)
国际(15853)
技术经济(15843)
科技(15636)
共检索到505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婧  吴远远  赵啟麟  
通过分析人民币在岸市场与香港离岸市场相互影响机制,并运用VAR模型和DCC-MVGARCH模型分别考察了"8.11"汇改前后CNY与CNH人民币汇率均值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文章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汇改前CNY拥有人民币定价权;二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发生变化,人民币定价权归属呈现阶段性特征;三是CNY与CNH之间原有的稳定联动机制受到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冲击,两地汇率动态相关系数波动性增强。通过分析汇改后影响人民币定价权变动和两地联动机制的因素,文章建议促进在岸市场建设,巩固在岸市场人民币定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婧  吴远远  赵啟麟  
通过分析人民币在岸市场与香港离岸市场相互影响机制,并运用VAR模型和DCC-MVGARCH模型分别考察了"8.11"汇改前后CNY与CNH人民币汇率均值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文章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汇改前CNY拥有人民币定价权;二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发生变化,人民币定价权归属呈现阶段性特征;三是CNY与CNH之间原有的稳定联动机制受到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冲击,两地汇率动态相关系数波动性增强。通过分析汇改后影响人民币定价权变动和两地联动机制的因素,文章建议促进在岸市场建设,巩固在岸市场人民币定价权;加强央行与市场的政策沟通,锚定市场预期,同时重视外部风险冲击,稳定两地汇率动态关联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卢熠  闫帅  
采用2011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岸人民币市场(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及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远期汇率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研究了三个市场之间的非时变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NDF市场对CNY市场和CNH市场都有较强的溢出效应,CNY市场对CNH市场的溢出效应较弱,其他市场之间则不存在溢出效应;2012年4月和2015年8月的两次汇率改革政策会对三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中国可适度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完善风险规避和隔离机制,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卢熠  闫帅  
采用2011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岸人民币市场(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及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远期汇率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研究了三个市场之间的非时变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NDF市场对CNY市场和CNH市场都有较强的溢出效应,CNY市场对CNH市场的溢出效应较弱,其他市场之间则不存在溢出效应;2012年4月和2015年8月的两次汇率改革政策会对三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中国可适度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完善风险规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祝佳  杨嘉杰  汤子隆  赵丹妮  
文章运用两区制门限协整模型对香港离岸市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效应呈现非线性特征;在低利差区制,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而在高利差区制,市场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且随着远期汇率期限的增加,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降低。进一步分析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门限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中美贸易摩擦、"811"汇改、央行货币政策等因素都会对离岸市场的状态造成差异化影响。因此,央行应根据区制的不同采取差异化政策,加快离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监察体制,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静一  
本文采用联合非对称MVMQ-CAViaR模型,对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极端风险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溢出水平有限,且离岸人民币对在岸人民币的溢出更加明显;利空消息冲击比利好消息冲击引起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下挫力度更强,联合冲击会加剧市场波动;"8.11汇改"提高了两个市场极端风险的溢出水平,且汇改之后,两个市场人民币的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都明显增加。因此,货币当局要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在岸人民币对离岸人民币的影响力,同时应特别警惕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联合效应,防范人民币的断崖式贬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严佳佳  孙莉莉  黄文彬  
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视角,对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利率与汇率联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价格溢出效应,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当期的汇率波动能够影响未来的汇率与利率波动,而当期的利率波动无法影响当期与未来汇率的变动。结论表明,香港人民币离岸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具有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丽  甄峰  
本文在厘清香港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套汇机制的基础上,运用SETAR模型对套汇特点进行探究,并借助VAR模型分析了套汇活动对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基于价差的套汇机制持续时间长,无法快速收紧,是离岸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的套汇机制持续时间短,套汇区间窄、机会少,影响力弱。未来应积极推进汇率市场化,推动产品创新,降低汇率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丽  甄峰  
本文在厘清香港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套汇机制的基础上,运用SETAR模型对套汇特点进行探究,并借助VAR模型分析了套汇活动对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基于价差的套汇机制持续时间长,无法快速收紧,是离岸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的套汇机制持续时间短,套汇区间窄、机会少,影响力弱。未来应积极推进汇率市场化,推动产品创新,降低汇率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波帆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在香港市场上,离岸CNH-DF市场的出现与发展对离岸人民币NDF市场与在岸即期市场间互动关系产生影响并使之改变。这种影响的机制在于CNH-DF市场对离岸人民币NDF市场产生替代影响使得NDF的信息中心优势与价格发现功能弱化,从而使其从之前引导在岸即期市场价格的格局转变为不再引导在岸即期市场价格的格局。由于CNH-DF市场不能完全替代NDF市场,这种影响将得到延续。在这种影响的延续以及在岸市场有效性限制下将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进一步发展在岸NDF市场是解决问题的较优方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嵩楠  万解秋  
在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香港离岸市场通过与在岸汇率的传导机制,具有抵御外部金融危机冲击的功能,促进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自由流通。因此,研究离岸与在岸汇率的联动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汇率的市场化定价、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的能力。本文结合"8·11汇改"背景,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相关指标的高频日度数据,通过构建VAR-DCC-MVGARCH-BEKK波动模型来分析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之间存在双向传导效应,并且两者间的联动关系随着汇率改革的推进更为紧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政  贾妍妍  李晓艳  
本文对在岸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同地区跨品种、同品种跨地区和跨地区跨品种三种情形下各市场间均存在极端风险双向溢出效应,且在岸对离岸的极端风险溢出高于反方向溢出,即期对远期的极端风险溢出大于后者对前者的溢出。此外,各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性,随汇率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增强,尤其在"811汇改"后,极端风险溢出水平显著提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翟晓英  于珺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由在岸人民币市场即期汇率(CNY)、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CNH)、境外远期无本金交割市场6个月期汇率(NDF6)及1年期汇率(NDF12)、在岸远期6个月期汇率(DF6)及1年期汇率(DF12)组成的人民币汇率系统。然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GARCH模型等分别从平稳性、协整性、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等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系统内的在岸即期汇率、离岸即期汇率、在岸远期汇率和离岸远期汇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NH对CNY存在报酬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翟晓英  于珺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由在岸人民币市场即期汇率(CNY)、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CNH)、境外远期无本金交割市场6个月期汇率(NDF6)及1年期汇率(NDF12)、在岸远期6个月期汇率(DF6)及1年期汇率(DF12)组成的人民币汇率系统。然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GARCH模型等分别从平稳性、协整性、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等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系统内的在岸即期汇率、离岸即期汇率、在岸远期汇率和离岸远期汇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NH对CNY存在报酬溢出效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CNH、CNY、NDF6和DF6间的关联性可能大于CNH、CNY、NDF12和DF12间的关联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华  周为  蒋超  
本文在利率和汇率改革的背景下,实证分析了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研究了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对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率方面,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存在明显的报酬溢出效应,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在岸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要大,而且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强化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报酬溢出效应;汇率方面,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产生报酬和波动溢出效应,中央银行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会降低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