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8)
2023(7555)
2022(5703)
2021(4979)
2020(4039)
2019(9268)
2018(9317)
2017(18815)
2016(9990)
2015(11641)
2014(11795)
2013(11615)
2012(10771)
2011(9855)
2010(9947)
2009(9183)
2008(9197)
2007(8099)
2006(7147)
2005(6696)
作者
(27604)
(23147)
(23003)
(22197)
(15270)
(11077)
(10520)
(8943)
(8885)
(8273)
(7922)
(7857)
(7425)
(7396)
(7316)
(7304)
(6817)
(6753)
(6744)
(6429)
(6008)
(5742)
(5457)
(5373)
(5322)
(5262)
(5102)
(4921)
(4668)
(4415)
学科
(54883)
经济(54825)
(28903)
管理(28525)
方法(27650)
数学(24275)
数学方法(24156)
(23703)
企业(23703)
中国(14451)
(12967)
(12236)
业经(11628)
(10276)
贸易(10272)
(10179)
金融(10179)
(9950)
地方(9404)
理论(8988)
(8963)
(8903)
银行(8898)
(8504)
农业(8392)
(7981)
(7610)
财务(7596)
财务管理(7579)
企业财务(7342)
机构
大学(155069)
学院(151633)
(72590)
经济(71390)
管理(58799)
理学(50970)
理学院(50535)
管理学(49905)
管理学院(49640)
研究(49390)
中国(40421)
(34959)
(31218)
财经(28315)
(26017)
经济学(25273)
科学(25000)
中心(23085)
经济学院(23012)
(23010)
财经大学(21417)
(21306)
研究所(20675)
北京(19586)
(18995)
师范(18857)
(18752)
商学(17653)
业大(17539)
商学院(17475)
基金
项目(97310)
科学(78894)
基金(74211)
研究(73586)
(62718)
国家(62250)
科学基金(54817)
社会(51161)
社会科(48767)
社会科学(48758)
基金项目(38291)
(35193)
教育(34852)
自然(32541)
自然科(31851)
自然科学(31846)
自然科学基金(31327)
资助(31085)
(29932)
编号(28510)
成果(24352)
(23647)
国家社会(22401)
重点(21893)
教育部(21513)
(20753)
人文(20568)
(19931)
课题(19795)
大学(19448)
期刊
(75646)
经济(75646)
研究(49694)
(26356)
中国(25782)
管理(21401)
(21319)
金融(21319)
学报(19366)
科学(18362)
(16823)
大学(15990)
财经(15552)
学学(14992)
教育(14789)
经济研究(13533)
(13358)
技术(11545)
农业(11055)
问题(11013)
国际(10991)
(10947)
业经(10406)
世界(8295)
商业(7469)
技术经济(7392)
统计(7364)
理论(7352)
现代(6614)
(6563)
共检索到226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陶士贵  杨国强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呈加剧之势,且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从而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失衡"怪圈。出现这个怪圈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包括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严重及外部平衡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不协调,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及利用外资发展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低也是造成这个怪圈的原因。对此,优化国际收支结构;增强人民币国际可接受性,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和利用外资发展战略,增加进口,并鼓励企业用人民币加大对海外的投资,让企业真正"走出去";通过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解决人民币回流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龙  王舒婷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条件。本文主要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不同阶段所要求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国际收支结构状况,对国际收支政策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国际收支处课题组  毕德富  刘连营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其发展变化受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收支状况等影响较大。经常项目尤其货物贸易顺差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必要条件,加快人民币资本输出步伐是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关键。从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来看,国际收支保持持续双顺差格局,并存在顺差稳定性不强、人民币对外资本输出步伐缓慢等问题,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任倩  
从2009年7月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2010年7月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再到2011年国内相继开展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以"跨境贸易和离岸市场"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日渐加速。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将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本外币同时计价结算的背景下重新构建国际收支恒等式,提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路径和远期路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余道先  王云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设立国内货币需求模型,并基于间接测算法和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选取1992—2003年的季度数据估测2004—2014年季度人民币境外存量,以此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法等时间序列处理方法对我国现有的国际收支结构、经济规模、实际汇率及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上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经济规模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稳步升值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发展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健  徐迎军  
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等内部问题引起的结构性失衡。从长远看,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须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短期看,必须统筹兼顾汇率与利率政策,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华  
开放经济中,国际收支均衡成为一个关注的问题。汇率政策作为国际收支均衡的主政策,其取向需要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效果为依据。本文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角度,研究汇率杠杆对于调节我国贸易收支与资本流动的作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道先  王云  
后危机时代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两方面展开:首先,采用间接测算法估测1997~2013年人民币境外存量,并以此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其次,运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GDP规模、国际收支项目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等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文章结论是:GDP规模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稳步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促进作用,而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除了稳步发展国民经济和逐步完善汇率改革以维持人民币币值坚挺外,有序调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人民币国际化初期阶段存在四大失衡问题:即区域性失衡、进口和出口人民币结算的失衡、国际贸易结算职能与国际储备职能的失衡以及在岸熊猫债券与离岸点心债券发展的失衡。以上失衡起因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包括: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升值压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体系滞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与网络外部性短缺之间的矛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潘双吉  佟连洪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中,且比重达到10.92%,人民币入篮已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并发挥作用,这代表国际金融界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可。据统计,2015年中国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金额已逾7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贸易结算总量的29.36%。这意味着,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将近三分之一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显示了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货币地位的大幅提升。人民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歆怡  刘方  
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双向互动影响。结果表明:1)人民币计价份额、进口结算份额的提升会降低经常账户顺差,而人民币出口结算份额上升将扩大经常账户顺差,整体上人民币计价职能的影响大于结算职能的综合影响;反过来,经常账户顺差扩大抑制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和计价份额的提升,即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2)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之间的双向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3)经常账户失衡与人民币不同货币职能之间的影响趋势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经常账户由“顺”转“逆”或“顺逆交替”将成为常态,未来经常账户逆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模式可能成为人民币深度国际化后的货币循环模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潘双吉  佟连洪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中,且比重达到10.92%,人民币入篮已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并发挥作用,这代表国际金融界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可。据统计,2015年中国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金额已逾7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贸易结算总量的29.36%。这意味着,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将近三分之一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显示了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货币地位的大幅提升。人民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京晔  
本文将利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各国央行国际储备中的各国货币比重进行定量分析,目的是找出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适合选择的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