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9)
2023(10301)
2022(8984)
2021(8288)
2020(7135)
2019(16622)
2018(16411)
2017(31919)
2016(17435)
2015(19855)
2014(20080)
2013(20009)
2012(18978)
2011(17350)
2010(17732)
2009(16944)
2008(17287)
2007(15865)
2006(13983)
2005(12952)
作者
(53457)
(44675)
(44514)
(42735)
(28491)
(21599)
(20324)
(17371)
(16946)
(16083)
(15149)
(15143)
(14343)
(14219)
(14216)
(14061)
(13685)
(13166)
(13145)
(12962)
(11221)
(11142)
(11112)
(10342)
(10273)
(10055)
(9944)
(9929)
(9085)
(9032)
学科
(74144)
经济(74046)
管理(47693)
(47420)
(39135)
企业(39135)
方法(34657)
数学(29598)
数学方法(29219)
(21025)
(20199)
中国(19555)
(18085)
业经(15640)
(15556)
贸易(15549)
(15106)
(15048)
理论(13591)
农业(13533)
地方(12767)
(12662)
银行(12619)
(12431)
财务(12403)
财务管理(12364)
(12108)
金融(12106)
(11961)
(11782)
机构
大学(263527)
学院(259855)
(107311)
经济(104912)
管理(94601)
研究(92405)
理学(80114)
理学院(79153)
管理学(77666)
管理学院(77201)
中国(72369)
科学(57120)
(56811)
(51885)
(49175)
(48209)
研究所(44321)
中心(42706)
(40718)
财经(40582)
业大(39527)
农业(38179)
(36681)
北京(36609)
(35304)
师范(34892)
经济学(33817)
(32479)
(32197)
经济学院(30509)
基金
项目(163363)
科学(126188)
研究(117858)
基金(117028)
(103871)
国家(102625)
科学基金(85137)
社会(72990)
社会科(68835)
社会科学(68811)
(63367)
基金项目(60809)
自然(55302)
教育(55040)
(54327)
自然科(53941)
自然科学(53917)
自然科学基金(52982)
资助(49818)
编号(48276)
成果(41356)
重点(37738)
(36702)
(35164)
课题(34062)
(33292)
科研(31859)
教育部(31152)
创新(31015)
大学(30826)
期刊
(123116)
经济(123116)
研究(80610)
中国(51876)
学报(44950)
(44046)
(41868)
科学(39248)
管理(34422)
大学(33235)
学学(31116)
教育(29545)
农业(29297)
(28811)
金融(28811)
技术(21189)
财经(20985)
经济研究(19887)
业经(19308)
(18088)
问题(16700)
(15823)
(14520)
(13554)
理论(13056)
技术经济(12850)
图书(12817)
国际(12575)
世界(12256)
统计(11932)
共检索到401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平  季永宝  
2002年至今,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的同时,却出现对内贬值现象且愈发严重。本文从美元贬值、外向型发展模式和宏观经济增长效应三个角度解释了其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不同逻辑。进而为寻求币值背离的国际经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G20国家货币发展历程发现,币值背离存在三种表现形式且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普遍现象。在此基础上,根据汇率价格传导表现形式将货币内外价值关系归纳为内外价值一致、偏离和背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平  季永宝  孟寒  
本文从国际视角切入,对比中日两大经济体的货币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其各自对外汇率与国内CPI的变化趋势以及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情况等,得出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都出现了货币币值背离现象。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产生该问题的具体原因,最后通过日本推行日元国际化和一系列金融改革解决币值背离问题的实践经验,提出消除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现象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峰  
本文描述了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认为这种货币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过度的货币供应量。同时,笔者认为造成该货币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均衡。因此,保持人民币内外价值一致必须从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着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潇  
近年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境内,通过外汇管制渠道提高外汇储备,一方面造成外汇市场供给增加,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央行经常被动性购入外汇,造成外汇占款增多,在外汇占款日趋成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主渠道的情况下,我国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超额货币供应成为推动物价资产价格上涨的资金来源,人民币内外价值日趋出现背离趋势。本文认为,外汇管制使基础货币被动放大,放松管制使汇率波动和波动预期提高,二者合并产生了当前的货币现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雪燕  季永宝  
基于对"中国式矛盾"的经济学现象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本文认为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致使人民币出现内外价值背离现象。进而,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引致币值背离的机制归结为:高投资效应、高出口效应和高引资效应。为验证本文机制,首次构建币值背离度这一指标,将"三高"分别量化,并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冲击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得出:币值背离现象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我国的"三高"发展模式是致使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的根本原因,其中高投资效应较为明显,高出口效应次之,高引资效应较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远为  严飞  
近年来人民币在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价值趋于下降,内外价值偏离的深层原因在于不对称的对外经济政策及不适宜的汇率政策。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化解内外价值的偏离应从消除不对称的对外经济政策和改革汇率体制入手,辅以其他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货币-物价与货币-汇率运行明显不符合经济学常理,均出现严重背离。研究显示,美国货币-物价背离的根本原因在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生缺陷和持续恶化的金融生态,导致美联储投放的流动性被囤积、空转和外溢,无法抬升通胀水平。美国货币-汇率运行背离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外债务扩张形成的美元需求和打压欧元导致的欧元贬值。美国货币-物价运行的背离说明,如果缺乏导流机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实现政策目标,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附带导流机制的中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优于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货币-汇率运行的背离说明,美元仍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会采用常规和非常规的措施,以维持美元的全球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CPI与PPI之间的背离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春雨  吴安兵  
本文基于IS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运用时变状态空间模型测算出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G20国家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进而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幅度的差异,基于泰勒规则方程采用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不同金融状况下货币政策对产出与通胀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比新兴经济体更为明显,随着金融状况指数由低区制平滑迁移至高区制,货币政策对产出与通胀的反应均呈现逐渐增强的正向效应,且低区制状态下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更佳,而发达国家在高区制状态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较为明显,相比G20其他国家,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较为突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春雨  吴安兵  
本文基于IS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运用时变状态空间模型测算出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G20国家的动态金融状况指数,进而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幅度的差异,基于泰勒规则方程采用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不同金融状况下货币政策对产出与通胀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比新兴经济体更为明显,随着金融状况指数由低区制平滑迁移至高区制,货币政策对产出与通胀的反应均呈现逐渐增强的正向效应,且低区制状态下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更佳,而发达国家在高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百胜  高崧耀  
本文基于动态模型选择—时变参数—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DMS-TVP-FAVAR)构建金融条件指数(FCI),度量G20主要成员国的金融状况,进而建立以FCI为转移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目标变量在内的面板平滑转移回归模型(PSTR),以研究G20成员国及其中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G20国家中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比新兴经济体更大;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不仅在不同金融状况下表现出非对称性,也在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表现出异质性;当金融状况低迷时,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数量型货币政策均对产出表现为正向冲击,同时,新兴经济体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远高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发达国家表现为正向冲击,在新兴经济体表现为负向影响;当金融状况一般时,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估计系数更易平滑转移,说明此时货币政策调控具有不确定性;当金融状况良好时,发达国家数量型货币政策产生负向影响而新兴经济体表现为正向影响,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存在差异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凯木尔·德尔维什  霍米·卡拉斯  刘兴坤  
五年前的2008年,G20集团国家首领举行了第一次会晤,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纷纷采取了果断行动,使得2008-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没有演化为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五年之后,世界经济依然很脆弱。2009年4月3日,在G20集团伦敦次级峰会上,主要经济体达成一致意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伍戈  李斌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同步关系。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这种稳定的关系似乎被打破,货币与通胀的同步关系出现趋势性背离。这无疑给经济预测以及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趋势性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这种背离是否仍将继续以及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得到若干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炜  黄炎龙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对人民币内外价值的讨论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正面临着强大的升值压力。本文选取1995年1月—2006年1月的汇率、国内消费物价指数以及进出口总额的月度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动态波动效应。结果显示,在受到结构性冲击后,汇率的波动与国内物价的波动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违背了货币购买力平价规律,而与进出口之间的脉冲响应表现正常值,这表明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与对内价值存在一定偏离。本文最后针对这种偏离,试图从我国汇率制度性的安排上做出解释;实证结果同时检验了“购买力平价定律”的适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